廣東省徐聞縣曲界鎮,平坦的紅土地上,一名駕駛員和兩名操作員熟練配合,駕駛菠蘿機械化種植機向前行進。伴隨苗杯有節奏的起伏,“鴨嘴”一合一張,一棵棵標準化菠蘿苗整齊鑲嵌在種植壟上。這是記者2020年11月25日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菠蘿機械化種植技術現場觀摩會上看到的場景。
據南亞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新型機械集施肥、旋耕、起壟、移栽等功能于一體,可協同完成多項作業,比傳統的分步作業以及機械起壟、人工移栽效率提高了不少。近年來,我國菠蘿種植總面積穩中有升,目前約100萬畝,但種管收環節仍然主要依靠人工,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機械化已經成為嚴重制約菠蘿產業發展的瓶頸。針對這一問題,南亞所發揮優勢,強化農機農藝融合,以技術與裝備創新為抓手,助推菠蘿全程機械化作業,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摘編自《農民日報》,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