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輝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發生扭傷手腕的情況,一些人并不把扭傷當回事,但是過幾天,有些人感到手腕關節非常疼痛,甚至不敢大幅度活動,此時才認識到手腕在扭傷后可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也說明了很多人對扭傷認識度不足,無法分清自己手腕扭傷情況,認為冰敷或熱敷就好了,這種錯誤的理念使手腕傷害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對此,人們在發生手腕扭傷時也不要小覷病情,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就醫治療。
1了解腕關節結構
腕關節是人體的重要關節,能作出背伸、屈曲、旋轉等動作,人們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需要腕關節的積極參與,在運動過程中手腕容易受傷,如在打羽毛球或乒乓球時,手腕強力扭動會發生扭傷,導致關節韌帶撕裂。對此,人們應了解自己手腕的結構及損傷原因,才能針對性采取措施。手腕作為連接手與前臂的組織,結構相對復雜,包括橈腕關節、尺腕關節、下尺橈關節及腕掌關節等,各個結構具有一定的聯系,在運動過程中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腕關節涉及的韌帶數量較多,韌帶價值在于保證運動過程的穩定性。腕關節損傷與暴力因素有關,導致周圍韌帶組織、肌腱組織及軟骨發生損傷。扭傷是手腕常見的傷害。
2手腕扭傷后的臨床表現
手腕扭傷與勞累、外傷史存在聯系,分為急性損傷及慢性損傷。急性損傷一般是人們突然撲倒在地或腕關節活動不當、暴力因素導致,直接引發手腕及肌腱發生損傷。慢性損傷是腕關節過度負重或活動過于頻繁引發的損傷。急性損傷與過往外傷史存在一定的聯系,急性損傷后手腕疼痛非常劇烈或發生手腕腫脹、功能障礙,部分活動時手腕疼痛加重,局部按壓也會產生疼痛。慢性損傷一般與外傷關系不大,但與勞損存在聯系,需根據受傷位置進行專項檢查。例如,患者感到手掌屈伸時手腕疼痛,一般會診斷為背側橫韌帶及肌腱損傷。手腕背伸時患者感到腕掌疼痛,一般是掌側橫韌帶及指肌腱損傷。手腕向橈側傾斜時感到疼痛,則是尺側副韌帶發生損傷。手腕自尺側傾斜過程中發生橈側疼痛,一般是橈側副韌帶損傷,若是尺側疼痛則是三角軟骨發生損傷,若各個方面傾斜過程中均感到疼痛,且人們手腕活動受到限制,則是韌帶及肌腱發生復合損傷。
3手腕扭傷如何進行防治?
手腕扭傷后無需過于著急,應及時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治療,如冰敷、熱敷、敷藥、復位等。同時,掌握手腕扭傷的治療方法,根據手腕扭傷程度及時就醫治療,輕度扭傷者自行處理即可,重度扭傷需及時就醫治療,以免病情持續加重,引發其他并發癥。在治療的同時,也要掌握扭傷防治方法,避免日后再次發生手腕扭傷。
3.1 手腕扭傷治療方法
(1)手腕損傷初期:可以利用冰敷或加壓包扎、外敷藥物等方法處理,減輕手腕疼痛感,避免關節發生腫脹。若手腕損傷較為嚴重,需就醫,利用夾板對手腕進行固定,一般情況下,固定3天后關節疼痛便能有大程度地的緩解,患者也可口服七厘散或舒筋活血片、跌打損傷藥物,達到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的效果。
(2)手腕損傷的中后期:每天可進行熱敷,有效改善手腕微循環,加速患者淤血快速吸收。也可采取手法按摩,針對傷處附近經絡及穴位情況,按揉神門、太淵及合谷等穴位,按摩后患者會感到酸脹,此時便是疏通精氣的過程。外傷位置周圍按摩3~5 min,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按壓患者疼痛位置,做腕關節屈伸活動,改善局部血運現狀。拇指按壓患者第一掌骨,自外向內搖晃,雙手握住手腕上部進行抖動,減輕手腕疼痛及腫脹。針對患者手腕扭傷程度,可利用紅外線及超短波等儀器進行理療,也可對局部進行封閉治療,待疼痛及腫脹消失、病情基本恢復時可以輕微活動,進行相關功能鍛煉,鍛煉應遵循不引起疼痛為基本原則。
3.2 手腕扭傷的預防方法
在日常活動過程中應先做好準備動作,例如,打球前應先活動腕關節或腿部關節,對活動準備認識度不高是發生手腕扭傷的主要原因。對此,人們應對準備活動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活動過程中,腕關節禁止隨意用力旋轉,若過度旋轉可能導致關節損傷,如在運動過程中突然作出外展、背伸、內收等動作,在無法控制力度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扭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增強手腕周圍肌肉組織訓練,使肌肉組織變得強健有力,活動過程中盡量避免過度勞累或損傷。腕關節周圍發生損傷時,應及時調整運動量,避免加重損傷。運動后要對腕關節進行牽拉或熱敷、按摩,尤其是感到腕關節酸痛的情況下,應及時熱敷,避免第2天感到手腕酸痛、無力。
4小結
手腕扭傷可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影響日常生活和勞作,但也有部分人扭傷后并未當回事,繼續從事體力勞動,導致韌帶大幅度拉傷,使恢復周期延長。這種情況在農村較為常見,農村群體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對手腕拉傷這種問題的關注度不高,農村手腕扭傷發生率較高,預后效果不如城市群體。人們需認識到手腕扭傷的原因,做好防護工作,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