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 王輝
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一直都在通過加大對癌癥醫療知識的宣傳力度,實施醫保等醫療補助政策,提升居民防癌抗癌意識和積極性。目前,癌癥仍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殺手,面對這一疾病,人們不能退縮和躲避,必須加以了解,掌握防癌抗癌知識,并將其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唯有如此,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治愈概率更高,生存概率也很高。
1大部分早期癌癥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人們一聽到癌癥就會認為它是不治之癥,實際上,癌癥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進入晚期便很難治愈。但臨床專家指出,大多數早期癌癥有很高的治愈率,并且越早發現越有可能治愈。所以人們應轉變對癌癥的看法,積極主動地做到早篩查、早治療。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將癌癥定義為慢性疾病,由此可見癌癥是可以被控制的。
針對以上觀點,國內不少腫瘤醫師也有同樣的看法。就目前我國醫學發展水平而言,有一部分早期實體瘤,如早期胃癌、肺癌以及乳腺癌等都可通過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等,獲得較大的治愈率。不可否認的是,并非所有的早期癌癥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也并非所有的晚期癌癥都是束手無策的。當前也有不少醫療案例,晚期癌癥患者在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和化療方案實施后,獲得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早發現(提升防癌意識)、早診斷(提升就醫篩查意識)、早治療(積極接受治療)對癌癥治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當前相關部門也加強了對防癌抗癌的重視力度,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服務和保障。以往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我國醫療保險籌資水平較低,基金承受能力不強,因此,原醫療保險僅能保障疾病的治療,沒有將保險內容擴大到篩查項目當中。但近些年來,國家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強,對防癌抗癌工作提供了更大的支持,提高了補助標準,也擴大了補助范圍,使癌癥的早發現、早治療成為現實,增強了人們的防癌意識。
2加強對癌癥二級預防的重視
癌癥二級預防指的是在癌癥患者出現臨床癥狀之前就能發現早期癌癥患者,把癌癥患者從健康人群中篩選出來,真正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癌癥早期的治療效果較好,治療過程也比較方便,因此,大多數患者都有很高的治愈希望。癌癥的一級預防,如“三廢”治理、控煙限酒和環境保護等多為社會性或群體性的工作,許多可以通過政府立法或公眾教育來解決。而二級預防是針對個體的診療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最重要的是對大眾,特別是對癌癥高危人群的防癌教育,讓大眾樹立并強化防癌意識。
3癌癥的預防
3.1 調整生活與行為方式
為廣大人民群眾開展防癌教育應突出全面的特點。雖說目前癌癥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誘發癌癥的因素很多,隱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因此,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癌意識,通過糾正不良生活方式與習慣,免受癌癥的侵襲。
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主要包括低脂低鹽飲食、限酒、戒煙、多食新鮮果蔬、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愉快和睡眠充足等。對高危人群來說,保持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十分重要。而高危人群是怎么判斷的呢?舉例來說,吸煙的人,可以列入癌癥的高危人群;患有慢性丙肝或乙肝的人,可以列入肝癌的高危人群;患有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的人,可以列入胃癌的高危人群。對這些高危人群來說,目前雖無一套明確的防癌措施,但可以通過調整生活、行為方式和習慣,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
3.2 定期進行防癌檢查
要真正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針對癌癥高危人群定期開展防癌檢查。目前雖尚無明確的癌變預防措施,但有針對早期癌癥的診斷方法。不同的癌癥,早期診斷方法也有所不同。實際上,早期癌癥的判斷不僅與檢查方法直接相關,還與受檢者是否遵醫囑積極定期檢查有著很大關系。對于前者,早期癌癥的診斷方法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提升,而后者直接取決于受檢者的依從性,受檢者的依從性與受檢者的防癌意識有著直接聯系。這就需要政府和醫療機構加大防癌宣傳力度,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癌癥,認識到早期癌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提高受檢者的依從性,將癌癥定期檢查落實到位。
4結語
防癌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民眾的防癌意識。人民群眾一旦建立起防癌意識,了解了相應的防癌知識,便能夠規避一些自身明確的致癌物質,這對降低癌癥發病率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癌癥高危人群來說,防癌教育和宣傳能夠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定期防癌檢查的重要性,真正將早發現和早治療落到實處,以此降低癌癥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