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志

摘要:目的:分析產科輸血治療原因及療效。方法:將我院產科收治的56例產后出血且進行輸血治療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產婦基礎資料、輸血原因以及輸血治療效果等進行分析,并統計輸血量和治療有效率。結果:引發產后出血原因中,子宮收縮乏力占76.79%,胎盤因素占12.50%,凝血障礙占1.79%,軟產道裂傷占8.93%。結論:產科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中,多數與子宮收縮乏力相關,進行輸血治療可有效保障產婦生命安全,部分輸血無效者經適合的手術方式治療后,可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關鍵詞:產科;輸血;治療原因;療效
產后出血指的是產婦分娩后24 h內陰道出血量超1 000 ml或循環不穩定,屬于產后嚴重并發癥,會危及產婦生命安全。因此,必須及時采用有效方式進行控制,保證產婦生命安全。輸血治療為產后出血的有效對癥治療方式,在產婦產后出血或仍然后續有出血傾向時,通過輸血治療可在臨床中可取得良好效果[1]。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產后出血產婦的基礎資料、輸血治療結果等,探討產科輸血治療原因以及治療方式使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我院產科2020年3~2020年12月收治的56例產后出血產婦為輸血治療研究對象,年齡為20~37歲、平均年齡(26.34±2.14)歲,經陰道分娩者25例、經剖宮產手術分娩者31例。所有產婦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將我院產科收治56例產后出血且實施輸血治療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一般資料、分娩方式等,分析對產后出血原因以及輸血治療療效。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出血原因產婦在全部產婦中所占比例,以及不同原因產婦出血量和輸血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全部產婦中,首要的出血因素為子宮收縮乏力,其次為胎盤因素和軟產道裂傷,凝血障礙占比較低,且多數產婦治療時輸血量低于出血量。見表1。
3討論
產后出血是產婦分娩期間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也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通過對醫院中各種導致產后出血原因及所占比例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子宮收縮乏力為首要因素,占比約70%~80%;次要因素為胎盤因素,占比不足30%;軟產道裂傷相對較少,一般不足20%;凝血障礙低于10%。臨床中,子宮收縮乏力也是首要原因,為保證產婦安全,必須采用合適方式及早進行控制和治療。胎盤因素通常發生在妊娠28周后,此時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位置,低于胎兒先露部位,若未能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會影響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凝血功能障礙與產婦凝血因子功能異常導致的出血性疾病相關,產婦發生嚴重產后出血,若未及時治療,出血超過1500 ml,會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常見疾病有子癇、胎盤早剝等,分娩時會導致大出血。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以及輸血等有效治療措施的應用,產后出血得到有效救治。本研究結果顯示,導致產婦產后出血原因包含:子宮收縮乏力(76.79%)、胎盤因素(12.50%)、軟產道裂傷(8.93%)、凝血障礙(1.79%)。
綜上所述,導致產后出血原因有多種,其中子宮收縮乏力最為常見,且多數產婦治療中輸血量少于出血量,通過輸血治療后,多數產婦均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魯雙艷,吳斌,王順.產科輸血治療原因及療效評估[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6):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