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慧

摘要:目的:研究針對性護理預防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口腔潰瘍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療的106例急性白血病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性護理,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口腔潰瘍發生率。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口腔潰瘍發生率分別為26.4%、3.8%,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使用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明顯減少口腔潰瘍發生率,減輕患兒化療后負擔。
關鍵詞:白血病;針對性護理;口腔潰瘍
化療為小兒急性白血病臨床治療的主要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會造成正常細胞損傷,化療期間以及化療后容易出現并發癥,如口腔潰瘍等,不利于患兒康復。臨床工作中發現對急性白血病患兒采取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控制口腔潰瘍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6例急性白血病患兒。納入標準:年齡<14歲;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家屬同意護理干預。剔除標準:既往有血液疾病史;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兒家屬拒絕參與本護理研究。將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平均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對照組53例中男25例,女28例;年齡5~12歲,平均年齡(7.1±2.1)歲;觀察組53例中男27例,女26例;年齡5~11歲,平均年齡(6.8±2.0)歲。兩組患兒基礎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干預
兩組均接受化療,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性護理措施,在化療期間做好生命體征監測、用藥護理、并發癥護理以及營養指導等。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聯合針對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口腔預防預防性護理。化療期間定期觀察患兒口腔黏膜情況,觀察是否存在紅腫、糜爛以及出血等,對于具有語言表達能力的患兒,及時詢問其進食期間是否存在疼痛,評估口腔潰瘍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保證口腔衛生。(2)口腔衛生護理。每日晨起使用試紙檢測患兒口腔情況,低風險患兒選取漱口液,指導家屬每日給予刷牙漱口;pH值>7.1者使用硼酸漱口液;pH值在6.5~7.1患者使用涼開水;pH值<6.5患者使用朵貝液。(3)口腔黏膜護理。每日檢查口腔黏膜情況,及時發現黏膜異常,根據黏膜病變情況給予干預,Ⅱ級病變患兒使用過氧化氫擦拭潰瘍膿苔;Ⅲ、Ⅳ級病變患兒加強口腔護理,給予雷尼替丁粉擦拭。(4)營養干預。評估患兒營養狀況,制定合理營養方案,給予豐富的蔬菜以及維生素,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堅持少吃多餐原則。(5)疼痛護理。根據患兒面部表情以及哭鬧情況分析其疼痛程度,叮囑家屬與患兒多溝通,通過觀看動畫節目以及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如果疼痛明顯,按照醫囑使用鎮痛藥物。(4)心理疏導。化療期間密切觀察患兒心理狀況,多給予關心和鼓勵,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叮囑家長給予足夠耐心,協助患兒提高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兒化療期間口腔潰瘍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以及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口腔潰瘍發生率分別為26.4%、3.8%,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系統疾病,一般需要通過化療達到治療效果。但是在化療過程中,藥物刺激會導致患兒抵抗力降低,從而出現口腔潰瘍等并發癥,而并發癥的發生會增加患兒負擔,不利于預后。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口腔潰瘍是白血病患兒化療后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接受標準劑量化療的患兒口腔潰瘍發生率為40.0%,而接受大劑量化療的患兒口腔潰瘍發生率可以達到95.0%[1]。口腔潰瘍的發生不僅會增加患兒痛苦,還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針對性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針對患兒情況開展相應的預防性以及對癥性護理,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本研究給予觀察組患兒針對性護理措施,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口腔潰瘍發生率為3.77%,明顯低于常規性護理的26.42%,說明給予針對性護理可有效預防化療后口腔潰瘍。
綜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使用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明顯減少口腔潰瘍發生率,減輕患兒化療后負擔,具有臨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何興,劉麗君.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潰瘍發生率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3):252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