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娃汗·吾拉音

摘要:目的:探討在冠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中應用SMART護理結合細節護理的效果。方法:擇取行冠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觀察組實施SMART護理結合細節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在冠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中應用SMART護理結合細節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關鍵詞:冠脈內支架植入術;冠脈造影;細節護理;SMART護理
冠狀動脈造影是臨床對診斷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而于動脈狹窄處植入金屬支架可使冠狀動脈血流情況恢復并持久擴張。但這兩者均為有創操作,患者在術中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應激反應,術后易發生各種并發癥[1]。因此,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析在冠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中應用SMART護理結合細節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行冠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女例數分別為36例、24例,平均年齡(61.9±3.1)歲。觀察組男、女例數分別為37例、23例,平均年齡(61.5±3.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即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給予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實施SMART護理結合細節護理。(1)SAMRT護理。明確性(S):結合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護理經驗確定護理計劃進度。衡量性(M):以患者對既定的護理操作方法和疾病知識教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為目標。可實現性(A):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的溝通和對患者疾病情況的了解針對性地制定目標,計劃內容必須為可實行的。相關性(R):為患者開展宣教,使每位患者均對護理要點有足夠的了解。時限性(T):規定在一定時長內提高護理水平至怎樣的程度。(2)細節護理。并發癥護理:皮下血腫,行凝血檢測并予以抗凝處理,嚴格監測穿刺位或消化道、尿道等是否發生出血情況,術后平放患者術側肢體;冠脈痙攣,術后據情況予以硝酸甘油及氧氣,檢測患者有無心前區疼痛,預備解痙藥;假性動脈瘤,護理人員控制手法力度,若有阻力,勿強行操作。(3)心理護理:患者易產生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交流,告知其情緒對病情的影響,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治療。
1.3 觀察指標
(1)采用SF-36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得分與生活質量水平呈正相關。(2)統計并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冠脈痙攣、假性動脈瘤、造影劑反應、皮下血腫。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17.0軟件學軟件處理數據,(±s)為計量資料,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3討論
冠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雖在臨床應用廣泛,但仍需重視其術后并發癥。在手術中,患者出現皮下血腫的可能性較大。這是由于股動脈入路會加大止血難度。同時,患者還會產生低血壓等情況。術后長期臥床易使患者產生負性情緒,引發冠脈痙攣。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基本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采取SMART護理結合細節護理,使得后續治療得以順利開展。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這提示在冠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中應用SMART護理結合細節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參考文獻
[1]周瑞瑞.冠狀動脈造影及冠脈內支架植入術后并發癥護理措施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4):1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