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玉簪的花朵為白色,葉片橢圓翠綠色,結實率較高,每個單果含有的種子數較多,可以用做雜交授粉的母本。金標玉的花朵為紫色,葉片狹長呈金黃色,具有一定的花粉活力,可以用作雜交授粉的父本。兩個品種花期相當。本文通過雜交授粉試驗,旨在能為培育出在葉片大小、葉色、花色等觀賞性方面有所突破的新品種提供思路。
關鍵詞:白玉簪;金標玉簪;雜交授粉
玉簪屬植物是重要的林下地被植物,在歐美等國家園林中已應用多年,由于其花葉共賞且適應性和耐陰性較強,可應用于花境,也是巖石園、建筑物蔽蔭處,較為重要的園林綠化材料。通過雜交授粉試驗,希望能得到株型美觀、葉形漂亮、葉色豐富、花色多樣等具有優良形態特征及適應性強的玉簪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母本白玉簪,株高45~55厘米,冠幅70~75厘米,葉片卵圓形,長度約為寬度的2倍,翠綠色,頂生總狀花序,著生9~12朵,花白色具有芳香,花朵筒狀漏斗形,花期7~9月,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柱頭稍長于雄蕊,蒴果圓柱形,長3~5厘米,喜歡半陰環境,耐寒,是良好的觀花觀葉地被植物。
父本金標玉簪,株高55~60厘米,冠幅80~85厘米,葉片狹長,金黃色,具有8~10個花葶,穗狀花序,著生15~20朵,花紫色,花朵鐘狀,花期7~9月,雄蕊和柱頭約等長,少量結果或不結果,耐寒、喜稍耐陰環境,是少有的黃色葉類型玉簪品種。
白玉簪和金標玉簪葉形不同、葉色不同、花色不同,但花期相同且同樣具有耐寒性、耐陰性等優良特性。因此本實驗以白玉簪為母本,金標玉簪為父本,在相同花期下進行雜交授粉試驗,希望得到種子,希望播種苗能夠繼承父母本優良的觀賞性及適應性。
1.2 花粉收集方法
由于金標玉簪每朵花的開放時間不同,因此花粉收集可采用3種方法。一是兩種玉簪的花期恰好相同,且花粉崩裂與柱頭有分泌物時間相當。此時可用鑷子輕輕打開含苞未放的花朵,去掉柱頭,留下花藥繼續在原花下生長,用15厘米×20厘米的硫酸紙袋把花朵全部套上,以免受到其他花粉的感染。二是兩種玉簪花期相差1~2天,且花粉崩裂時期與柱頭有分泌物相差1~2天。此時可用鑷子直接摘取花藥,放入培養皿中,收集足夠的花藥,放于散射光下,等待花藥自然崩出花粉。三是父本金標玉簪花粉不足。此時可用透氣性好的無紡布袋收集花藥并放入培養皿中,冰箱內低溫保存,溫度設置在4~5℃,花粉可保存5~8天。
1.3 花粉活力測定
成熟的金標玉簪花粉在離開花藥后,其活力可以保持一段時期。通過對花粉活力進行測定,可以了解花粉的可育性、壽命及貯存時間。
花粉活力測定采用碘—碘化鉀染色測定法。取碘化鉀2克溶于5~10毫升蒸餾水中,然后加入1克碘,待全部溶解后,再加入蒸餾水至300毫升,貯存于棕色瓶中。取金標玉簪花粉置于載玻片上,加一滴蒸餾水,用鑷子充分搗碎后,再加1~2滴配置后的碘—碘化鉀溶液,蓋上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被染成藍色的花粉粒活力較強,被染成黃褐色的花粉粒為發育不良。原理是檢測花粉粒是否積累淀粉。積累淀粉的花粉粒可被碘—碘化鉀染成藍色,不積累淀粉的則被染成黃褐色。
1.4 去雄方法
白玉簪去雄,在花朵即將開放的時候,用鑷子打開花朵,去掉所有的花藥,僅留下柱頭,然后用15厘米×20厘米的硫酸紙袋將花朵全部套上,用曲別針固定好,等待柱頭有分泌物,去雄期間注意鑷子需要用酒精濕巾及時消毒。
1.5 雜交育種方法
隨著白玉簪和金標玉簪的花朵相繼開放,幾乎每天都有可以授粉的花朵。授粉時間通常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12點,因為這個時間段柱頭分泌物最為旺盛,花粉活力最好。具體操作為,取下母本白玉簪的硫酸紙袋,觀察柱頭是否有晶瑩剔透的白色分泌物且具有一定的黏性,授粉前檢測金標玉簪的花粉活力是否失效,用授粉棒蘸取成熟的花粉,輕輕地涂抹在白玉簪的柱頭上,授粉完成后用硫酸紙袋套好花朵,用曲別針固定好,防止其他花粉飛入,受到感染,為保證授粉成功率,可重復授粉2~3次。用不同顏色的標簽標記好父母本的名稱、授粉時間、去雄時間、花粉收集時間,2天后打開幾朵觀察一下,花朵萎蔫即可去掉硫酸紙袋。
2 結果與分析
2.1 結實情況
選擇25株白玉簪進行授粉試驗,由于金標玉簪花粉活力最好的時期與白玉簪柱頭分泌物最佳時期很難相遇,且柱頭脆弱,授粉過程中部分人工操作失誤,以及雨天無法授粉等原因,最終成功授粉65朵花,授粉花朵共結實8朵花,結實率僅為12.31%,單個蒴果內種子數量為26~32個,共收貨種子數208粒。
2.2 播種苗生長情況
由于父母本親和性差異,雜交授粉單個果實內種子數量不一樣,收獲的208粒種子內大部分存在敗育的情況,經過篩選,得到飽滿的種子123粒。玉簪的種子為黑色翅果,采用育苗長條盆點播的形式進行播種,經過精心的養護管理,共出苗42株,但是由于父母本親和力、天氣、人為、小苗期病害等原因,最終存苗15株,將其全部轉移到10厘米×10厘米的無紡布容器袋,并栽植到保護地中。
3 ?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以白玉簪為母本,以金標玉簪為父本,初步探索這兩個品種的花粉收集方法、花粉活力測定方法、去雄方法以及雜交授粉等方法。
授粉結實率很低,單個果實內玉簪種子數量也有一定的差異,發生這種情況有很多原因,如品種自身、天氣、柱頭分泌物不足、花粉授到柱頭上的量不夠、花粉傳輸力不夠等,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在雜交授粉試驗操作過程中總結和積累經驗。
由于雜交育種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能夠得到雜交播種苗實屬不易,雜交播種苗仍處于小苗期生長階段,且生長過程十分緩慢,后續在1~2個生長周期內觀測和記錄子一代的株高、冠幅、葉長、葉寬、花色、花期等數據,評價其是否繼承了父母本的優良特性,試驗仍需要進一步佐證。
作者簡介:楊銳(1983-),男,副高級工程師。從事園林科研及生產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