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琳
摘要:近年來,人民群眾的健康認知不斷提升,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農業標準化生產既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又能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已經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就其具體的實施措施進行分析,期望有助于促進我國農業的綠色發展。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措施
近年來,我國農業在一系列農業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農業生產結構得以逐步優化,農業產值得以快速增長。但在農業建設和生產過程中仍然存在分散經營、粗放型發展、農藥依賴嚴重等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較大,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構成了較大威脅。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盡快形成特色優勢,提高農產品市場價值和產品質量,是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必然出路。那么,如何有效推進落實農業標準化生產,筆者在此提出以下4個舉措。
1 加快完善農業標準體系
農業標準化生產要嚴格貫徹相關農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同時緊密結合地方農業生產環境,資源特點及市場情況,引入和轉化先進的農業技術成果,還要嚴抓統管農產品培育、安全生產、產地環境和農產品加工、儲藏等各環節的質量安全,建立一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防控體系。對于出口農產品要按照國際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進行嚴格要求,同時還要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以及出口質量標準不斷對現有農業標準和管理制度予以調整和補充,積極與國際并軌,最大化突破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壁壘,減少農業損失風險,增加出口貿易收入。
2 ?健全農產品檢測體系
農業標準化生產應堅持科學布局、因地制宜、全面檢測的原則,其中重點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力度。檢測內容要涉及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加工的各個環節,包括產地土壤、水質、空氣、種子、化肥、農藥,以及倉儲、冷藏及加工環節衛生、食品添加劑等。各地應在現有的法定檢測機構的基礎上,與各類專業院校、科研機構以及農業及生物類高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建設更多專業化、標準化、快捷化農產品檢測機構;積極培養農產品質量檢測實踐性技術人才,提高檢測隊伍的整體素質,還要研發和引進更加先進的專業檢測設備;依法定期對各類農產品檢測機構的計量設備、操作規范、執行標準等進行監管和審查,不符合規定者嚴令整頓,逐步形成結構合理、運轉高效、專業精準的農產品檢測體系。
3 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
為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各地區主管部門應嚴格按照國家質檢總局以及農業部的規章要求,著重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企業,積極培育名優農產品,打造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農戶及農業企業的安全生產及品牌意識,通過標準化生產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要求流通企業必須嚴格按照HACCP、ISO9000、ISOI4000等系列標準進行質量認證,從而有效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并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
4 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監督和執法
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關鍵是確保質量安全標準的真正落實,為實現這一目的,各地應以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切入點,推行農產品強制檢測目錄制度,加強行業專項治理和行政執法工作,對標識不全、生產不規范、存在各種質量安全優惠的予以整頓和行政處罰,在農業生產環節應教育和監督生產者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標準,杜絕使用禁用農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既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又關系到我國農業的可持續化發展,推行落實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是其重要保障,必須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