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 劉振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施工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現代的建筑施工中,比較常見的是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緩解溫差收縮的不良影響,最廣泛、最普遍、最常見的施工技術。本文從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介紹入手,對建筑中后澆帶技術的重要性進行介紹并為其應用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關鍵詞:建筑施工;后澆帶;施工技術及運用
引言
新時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如何提高施工技術。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整體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促進我國現代化進程加快。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使得施工技術更加多元化、多樣化,但是在我國的建筑施工進程中最普遍應用的還是后澆帶技術,因為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低建筑在使用過程的不均勻沉降,提高了施工質量及建筑的使用安全。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因為操作不規范、材料使用不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通常會埋下一部分隱患。
1 后澆帶施工技術
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澆筑是影響一個建筑工程堅固程度的重要因素,但是混凝土的澆筑需要施工工人嚴格把握混凝土的時間、溫度、澆筑的力度等多種因素。在實際的混凝土施工中,一旦出現溫度變化、收縮力度不均勻等都容易導致施工建筑產生裂縫,而面對這種情況就可以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裂縫的發生。
后澆帶既是一種可以大面積施工的技術,也可以臨時對縫隙進行工作,其可施工范圍廣泛,包括建筑工程基礎底板、墻體等。大多數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在表面極易產生裂縫。面對裂縫,管理人員及時組織施工人員將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分為多個小部分,將工作區域劃分后更方便工作;在各個部分狀態穩定后,再進行縫隙澆筑施工,這就能最大程度上恢復原有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整體功能。當今我國的建筑施工工作中,后澆帶施工基本上使用水泥澆筑,也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加入一定的鋁粉以提升后澆帶澆筑強度。
2 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
2.1后澆帶的形式
后澆帶一般有三種形式:平直縫、階梯縫和企口縫。平直縫的特點是施工時比較方便,主要面對模板安裝與拆除,經常在出現裂縫厚度較薄的工程中或者出現施工事故時進行緊急處理;階梯縫的特點是容易支模,拆除相對比較容易,但是需要延長抗滲路線,基本上會將垂直于水壓方向混合混凝土,能夠保證界面質量,后期施工清理容易;企口縫的特點結合了平直縫和階梯縫,混凝土結合面也垂直于水壓方向,抗滲路線延長,但是支模較費工,澆筑時又不容易緊密結合裂縫,并且后期拆模清理困難,成型后還需要注意保護邊角,實際的工作量更大。
2.2控制收縮縫
外部環境的變化,如溫度的升降、濕度的變化等,都會影響到混凝土澆筑及養護過程,尤其是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極易導致混凝土受溫度的作用熱脹冷縮。一旦溫度的升降變化過大,就會增強混凝土上的收縮溫度,進而使得混凝土上的收縮溫度應力超過其抗拉強度,造成混凝土施工的地段出現裂縫,或者裂縫進一步擴大,這都會影響到施工的質量,威脅建筑的安全。
但是運用后澆帶技術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產生收縮裂縫。溫差較大的季節施工或溫差較大的地區施工,施工人員選擇后澆帶技術是最好的選擇,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預留一定寬度的縫隙,就能最大程度降低溫差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
3 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及運用
3.1澆筑材料的選擇
澆筑材料是否合適會直接影響使用后澆帶進行施工的建筑質量。后澆帶澆筑是對裂縫進行再次澆筑,所以在施工前必須清理預留的縫隙并確定裂縫被清理干凈才能保證最佳的施工條件,但是在施工時也要確保后澆帶斷面有一定的濕潤度。選擇澆筑材料最好選擇添加有膨脹劑的水泥,這樣即使晝夜溫差發生變化也能降低后澆帶間混凝土的收縮幅度,保證施工效果。除此之外,選擇在澆筑材料中加入適量的減水劑并與混凝土進行合理調配與充分攪拌能夠提高澆筑部位的強度,使得保后澆帶中混凝土的整體強度高于其所連接的部位。
3.1.1混凝土生產時要控制好配比問題
每個地方的情況差異較大,對混凝土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要清楚掌握好工程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并對水灰比以及坍落度等各種實際元素有效掌控。例如,將泌水情況的發生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嚴格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時間,7個小時左右最為合適;必須保證混凝土的含氣量控制在1.7%之內。
另外,不同的建筑條件對混凝土的材料選擇也是不一樣的。大多數情況下工作人員會選擇硅酸鹽類的水泥,對于具體的強度等級需要另行選擇。有的時候還需要挑選水泥的廠家和批號以保證同一個工程中能夠選用同一種類型的水泥。
3.1.2骨料的選擇
選擇骨料,其質量是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的,即要求相同顏色、強度較高的碎石;含泥量在1%之內;及時清理骨料里的雜質;細骨料選擇中粗紗等。
3.1.3減水劑的選擇
選擇減水劑要選擇高效能的并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另外還要控制好外加劑的分量。例如,選擇口碑好、質量好的外加劑;注意減水劑和水泥的匹配度;選擇含有礦物的摻合料。
3.2后澆帶設計施工
混凝土的模板施工要在施工前設計,考慮模板安裝和摘除工作中的方便性以及模板的牢固性,保證模板的強硬程度、平整性和穩定性都是必須要滿足的。使用后澆帶技術需要滿足以下的條件:合理控制后澆帶間距、設置位置、寬度、后澆帶內梁縱筋處理方式、混凝土澆筑時間和混凝土澆筑控制能夠釋放早期混凝土收縮應力,有效減少后期建筑的收縮變形。
3.3預設后澆帶模板和混凝土澆筑
在立面后澆帶澆筑之前,需要先進行預設模板工程施工。要做到控制好混凝土的送料時間,確保不同批次的混凝土澆筑顏色相同,分層澆筑并掌握好每層的厚度確保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模板工程完成后,施工人員應該檢查預設模板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以避免發生脹模、漏漿等情況。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后澆帶技術能夠提高施工的質量和建筑的安全,通過選擇合適的澆筑材料、設計好澆筑部位、預設后澆帶模板和混凝土澆筑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后澆帶技術的實用性。除了施工要到位,后期也要重視對混凝土的養護,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茅正輝.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淺析[J].大陸橋視野,2017(20):209.
[2]李福康.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7):1567.
[3]戴晶晶.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關鍵施工技術分析[J].磚瓦,2021(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