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華
摘 要:戲曲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它的最終形式是演員借助舞臺這個載體,把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演員通過對角色的演繹,實現戲曲作品的初衷和構想。而演員在完成角色的塑造與表演時,對角色的感悟過程非常重要,感悟得越深刻、越全面,表演的形象就越生動。反之,人物則蒼白乏味,缺少藝術感染力。而戲曲角色的感悟,需要演員展現自身的思想、文化、思維與專業技術,需要表達對角色的認知與理解。
關鍵詞:戲曲;眼神;心理 ;節奏
一、戲曲表演角色感悟——生活創作
角色創作是演員根據劇本提供的人物,運用表演藝術塑造出銀幕上的直觀的、活生生的角色形象的創作過程。音樂家、美術家、雕塑家,在進行角色創作時,是用符合自己要求的特殊材料表現出來的,如音符、顏色、石膏等。而演員在創作作品過程中,是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材料來詮釋藝術,這種角色的感悟,是將身體與藝術融為一體。所以,在進行戲曲表演角色感悟的過程中,心理的思維活動與形體的藝術表現是融為一體,表現一致的。從肢體技巧表現與心理感受的一致性角度看,戲曲表演角色感悟同藝術表現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的。中國戲曲的表現形式,是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用傳統的審美方法,通過舞臺來表現的一種藝術形式。論戲曲表演角色感悟,就有它自己的方法,這種戲曲表演角色感悟方法是和舞臺規律相制約的。節奏是使唱念做打諸般藝術手段多樣統一的共同要素。就從歌舞和唱念做打相統一而言,在強弱疾徐之間存在著多級階梯式的節奏因素。在戲曲表演開始時,按照戲劇的劇本所需,不同的表現方式一般都會相互交叉、結合或是鏈接,從而呈現出具有一定戲劇性的組合,并組成了整個戲曲節奏的變化起伏。戲曲表演中的管弦樂、彈撥月、打擊樂等的節奏并不能獨自離開表演而單獨存在,而是要和戲曲中的演員和情景有效的結合起來進行表演的,同時,也起到了烘托舞臺氛圍的作用。本文通過闡述了三種能夠處理好戲曲表演節奏的手段,從而促使了戲曲表演的不斷完善。
二、戲曲表演中眼神的鍛煉技巧
戲曲演員必須重視“眼神”的訓練,掌握眼法中的“四功、五法”。
(一)左右轉動。準備姿勢:面部沉靜,自然放松,嘴要微閉,雙目平視正前方。隨即雙目向左看,順勢雙目由左向右看。重復連續的進行練習。
要點:①練習時,要先慢后快,循序漸進。②雙目要靈活左右轉動,像穿梭一樣,左右平掃,眼簾不能下垂,保持頭動。③在開始練習時,因為眼睛的快速轉動,演員會有頭昏的感覺,因為眼球的韌帶疲勞了,只要稍作休息這種癥狀就會消失。
(二)上下轉動。準備姿勢:與左右轉動同。雙目先向上看,以看到自己的頭發簾為準,順勢眼簾稍下垂,雙目由上往下看,如此不停地進行練習。①練習要先慢后快,循序漸進。②雙目向上看時不要挑眉毛,向下看時,不要撇嘴角,頭不要亂動。③練習時,要把眼睛當成一把刷子一樣,將自己完全投入其中,試著好像在墻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來回地直刷。
(三)環動。準備姿勢:與左右轉動同。雙目自左向上、向右、再向下做圓圈轉動。反復練習。①練習也要由慢變快。②剛開始練時,有的人的眼睛總是不容易轉圓,這時可用自己的食指,在面前做環繞圓圈的動作,以此引導雙目的環動。一定要左右練習。③練習時,面部要放松,嘴角千萬不要使勁,以免形成眼動嘴也動的毛病。
(四)定神。準備姿勢:與左右轉動同。隨即雙目目光集中,觀看前方的目標,將眼神定住。①練習時,眼睛要盯住目標看在一個點上,目光集中不能散。不能眨眼皮,不能轉動眼珠。②初練時,雙目盯不了幾秒就會感到酸痛以至流淚,可稍作休息再進行練習。③雙目定神的時間,要先從短開始而后逐漸增長。
三、要把唱念做打的表現方式有效融合到戲曲節奏中
在戲曲表演時,唱念做打并不能隨意運用的,而是要把唱念做打合理的融合到節奏中。表演唱的時候,要有屬于唱的節奏,比如,散板、搖板、二六、快板、流水、原板、慢板等,其都有專門屬于自己的節奏。念白也是有念白的節奏的,也要依靠抑,揚,頓,挫,合理的安排停當語氣的輕重。同時,舉動時要合鑼鼓,開口時要合節拍,其一舉一動都是環環相扣的。就唱而言,唱腔原本就是節拍和節奏。就如同《四郎探母》,當楊延輝一個人在宮院里因為思念其母親,而不開心的時候,戲曲表演是利用了小鑼帽頭起唱慢板轉為原板,從而突顯出楊延輝十分悲傷而且悶悶不樂的思緒。在被擒、過關、交令這幾場的時候,楊延輝的唱段應當是以垛板以及快板為主的。上述所說的節奏的變化,不單單是突顯出楊延輝渴望看到其母親的感受,也滿足了劇情的所需。無疑,《四郎探母》是一出極少念白,并且以唱工為主要的偉大的戲曲。如果希望觀眾能夠整個過程都觀看戲曲,那么,不單單要確保演員有精湛的演技和好的嗓子,還必須要能夠對戲曲表演更加完善的節奏以及節拍,從而促使觀眾希望一看再看、一聽再聽的欲望。
對于念白而言,如果缺乏了節奏,整出戲曲演出就會變得很平淡,也不能使觀眾深受感動。比如,在《打漁殺家》中的念白,蕭恩念“這門么?”的時候應該是音高而急的,當蕭恩念“關也罷,不關也罷”時,語氣應當是由緩逐漸變微。而在蕭恩念“唉,不省事的冤家啊!”的時候應當要哭,而且臉上要熱淚縱橫。通過這幾句念白可以看出,就算余叔巖先生的話只有這幾句,但從節奏、表演、語調等的掌握程度來看,角色的外部和內心很好的結合起來了,并達到了感人、抓人的程度。
總而言之,眼神的運用是戲曲表演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對眼神的正確運用,可以讓情感和人物內心的表達更加生動真摯,同時也給表演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眼神的恰當運用與表達,不單單依靠表演者的天賦,還需要深入生活,從生活當中加深體會,同時進行持續不懈的訓練,以便在眼神的把握與運用方面更加靈活和富有美感,將戲曲表演的精髓呈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孔令帥.論戲曲表演中眼神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4,(12):36.
[2]孫曙霞.淺析戲曲表演中眼神運用的規律與訓練[J].大舞臺,2015,(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