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麗
摘 要:創新是在原有積累上進行教育新途徑的探索,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需要教師扛起教育責任,對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結合和銜接,讓學生以最短的時間,掌握多種學習方式和綜合學習能力。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左膀右臂,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構建適合的融合環境,讓學生將讀與寫聯系在一起,相互補充和相互轉換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是與學生全面發展是分不開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片面的認為小學生閱讀與寫作無法融合,追求閱讀與寫作最終成果中逐漸失去了教育的先機。當下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進行教育思考,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需要在創新環境中將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探索融合渠道,抓住融合方法,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環境
小學語文教學彰顯的是學生個性,讓學生在多元學習環境內提高綜合素質以達到自主閱讀和自主寫作的目的。教師在教學融合中應當意識到學生這種讀寫能力不僅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有效發展,也讓學生在不滿現狀的前提下,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探索興趣,積極進行課堂互動以及思考,多種學習方法的融合中優化學生的整體知識結構。教師的有效引導以及讀寫教學模式的融合中,學生邊讀邊寫,保持綜合性的學習狀態。
(一)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意識到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重要性,通過讀與寫的相互結合,激發學生充分的進行閱讀準備以及寫作的延伸,在讀與寫能力雙向進步中,學生積累閱讀的經驗和融入寫作意境,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觀點。閱讀與寫作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模式,也是在攻克閱讀與寫作兩大教學難點的同時,通過閱讀與寫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的學習情感更加濃烈,思維更加豐富,在讀與寫和寫與讀的相互轉換中,語文教學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探索融合渠道,提升教學效率
閱讀是學生知識積累手段,而寫作是將學生所整合的信息進行綜合性的表達,教師在閱讀與寫作的融合環境構建中探索有效的融合渠道,針對閱讀與寫作課堂學生的不同問題,優化教學方式,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學習范圍內產生讀與寫的動力。讀與寫可以是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實踐,也可以進行課后的教學活動,多元實踐中實現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銜接。
(三)教師借助多樣化手段,提高融合實效
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關鍵能力,教學改革環境下,教師積極的將創新理念與語文教學實踐相聯系,分析語文閱讀與寫作存在的共性問題,學生的需求是什么,在閱讀與寫作方面找到相應的融合點,更好的讓學生在學習方法融合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中增強學習的信心。閱讀與寫作在實踐融合需要教師借助多樣化的手段,現代化教育環境的融入以及采用讀寫結合的學習方式都成為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的新方法,綜合性的進行融合反饋和融合評價,提高融合實效,構建屬于學生的高效語文課堂。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策略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也包括在課堂實踐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參與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的進行閱讀與寫作的思考,探索閱讀與寫作的實踐意義,將語文學習作為自身的需要,在內心深處迸發出強烈的學習情感,加上教師的有效引導以及科學的教學評價,讓學生養成熱愛閱讀與積極寫作的良好習慣。教師積極與家長進行聯系,將這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延伸到自主學習環境中,邊閱讀邊融入情境,邊寫作邊散發情感,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教師突出學生自主性,明確讀寫關系
教師在教學總結中了解學生學情,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中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采用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感到課堂的趣味性以及新穎性。在飽滿學習熱情的帶動下,學生自主融入學習空間,理清閱讀寫作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在讀與寫的過程中,明確學習方向,優化學習過程,教師的積極引導中突出自身優勢,主動學習。例如在學習《葡萄溝》這篇課文時,教師采用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模式,明確學生通過閱讀解葡萄溝,感受維吾爾族人民的熱情為目的,在寫作中升華情感,進行家鄉的贊美,培養學生主動寫作延伸能力。教師采用競賽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列出葡萄溝是個好地方的原因,接著教師運用幻燈片的形式分析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共同學習中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以讀促寫,自主寫作中發現家鄉特色,贊美和熱愛家長。
(二)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學會讀寫轉換
教師在教學中為了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在多媒體環境中形成有效的讀寫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需要思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寫作技巧相聯系,分析相關要素的同時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教師積極的讓學生參與訓練,在讀與寫的轉換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朱德的扁擔》時,教師將課文的背景資料借助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播放,朱德和戰士們一起挑糧,閱讀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在寫作中融入真實情境,以寫促讀,深化品讀意境,總結朱德同志的優良品質,教師積極評價,快樂的互動中提高教學效率。
(三)家庭環境的延伸,培養讀寫能力
教師的教學并不能拘泥于課堂,而是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借助家庭教育環境形成閱讀與寫作的有效實踐平臺,家長與學生共同進行閱讀與寫作,拉近親子距離,在快樂的閱讀與寫作空間內,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教師在課后實踐活動延伸中,積極的讓學生廣泛的讀,有目的性的寫,拓展的寫,有目的性的讀,在讀與寫的相互滲透中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例如在學習《搭船的鳥》時,作者去外祖父家遇見這只有靈性的翠鳥,與自然贊美中體現作者童年的快樂,教師讓學生邊閱讀邊記錄關鍵點,梳理寫作框架,模仿寫作以你喜愛的小動物為題,課后實踐中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學生閱讀相關的自然科學書籍,發揮想象重新進行寫作,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相互融合,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探索融合策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學生的自主想象和讀寫轉換,從課內的閱讀與寫作延伸到課外的閱讀與寫作,拓寬學習空間,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田華.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3):167-168.
[2]曹春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天津教育,2021(0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