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勇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同時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支撐下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工作,是一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基礎性工作,對于提升黨員素質、改進黨員作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黨員;教育
農村黨員作為農村的“關鍵少數”,抓好農村黨員的教育,對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農村基層延伸、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開展具有十分重大意義。然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縱深推進,加之各類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黨員教育方面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削弱了農村黨支部的戰斗力,也影響著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一、農村黨員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重視程度不夠。雖然鄉鎮黨委對基層黨建工作比較重視,但仍有部分基層同志認為黨員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教育黨員工作目標不具體,檢查難量化,成效不顯著,抓了看不見,不抓無所謂。也正是因為思想上不夠重視,部分村導致前些年推進建設的部分遠程教育站點由于管理不規范、操作人員素質偏低,導致設備閑置、作用發揮不好。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日益多樣化,部分黨員的組織觀念淡化,片面認為參加教育既耽誤時間,又影響收入,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
2.黨員集中教育偏難。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在各地深入推進,鄉村開始吸引一部分人回鄉發展,也讓一部分人選擇了留下,但仍存在大部分的外出務工黨員,他們因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不少不確定性因素,比如工作單位不確定、工作地點頻繁更換、居住地不固定等,黨組織很難隨時掌握他們的一手資料,更無法了解他們的思想、工作、學習等狀況。與此同時,農村黨員結構老齡化現象較為突出,基于個人安全、身體健康等各方面因素考慮,黨員參會率不高,每次來參加活動的老年黨員都零零散散,且個別匆匆來刷個卡就當完成任務一走了之。
3.學習教育形式單一。雖然村級黨組織近年來積極引進和采用了一些頗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教育形式依然較單一,內容相對單調,往往以集中開大會和開展志愿服務為主,思想交流和政治理論學習廣度、深度不夠。不少村每月固定主題黨日上的學習材料都是由鄉鎮黨委下發,授課幾乎都是采用“文件傳達式”、“照本宣科式”和“滿堂灌”的教育方式,枯燥的學習教育導致黨員“聽不進去”“看不下去”“不感興趣”“不愿參加”,教育效果收效不大甚至有形無實、有花無果。
4.制度落實不夠到位。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員大多停留在臨時性、突擊性、應急性教育,盡管建立完善的普通黨員輪訓、交流、學習激勵、學習考核等經常性教育制度,但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偏差,沒有完全落實到位。與此同時,有些農村黨組織相應的檔案資料不健全,對黨員教育成效缺乏科學的、量化的考評機制和獎懲機制,對極少部分思想政治素質下降的黨員缺乏有效的處置辦法,致使部分黨員產生參加不參加教育一個樣的錯誤認識。
二、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的對策建議
1.強化教育責任傳導。要不斷創新和完善農村黨員教育工作機制,把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層層落到實處。鄉鎮黨委以及農村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責任,對農村黨員教育工作主動研究、統籌部署,親自把關、親自督辦、親自落實。完善領導責任體系。一是營造齊抓共管的領導格局。實行黨員積分制管理,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基礎工作,逐步建強每一個支部、鞏固每一座堡壘、管好每一名黨員,讓群眾聽黨員的、黨員聽支部的、支部聽黨委的,真正做到“兩個維護”“兩個確立”。著重加強村黨總支書記和下轄支部新任書記的教育培訓,強化黨建工作督查指導,進一步壓實管黨責任、提高管黨水平。
2.豐富教育內容形式。對鄉村兩級黨員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系統設計、專項規劃,結合主題教育成果轉化,依托當地紅色資源,挖掘先進典型人物事跡,打造適合農村實際的通俗易懂的紅色黨課,用紅色故事和身邊的榜樣來感染、教育、激勵黨員。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創新性,采取參觀走訪、案例教學、觀看視頻等形式,增強教育活動吸引力。進一步改善學習的條件,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等陣地,既講黨的知識,也講傳統文化等,通過通俗易懂的民間語言、口頭語言、群眾語言和詩歌、歌曲、快板、順口溜等表現形式,傳達黨中央精神、解讀科學理論、有效解疑釋惑,讓黨員群眾易接受、記得住、能入心。開展黨員專場宣講和評優評先活動,鼓勵一批優秀基層黨員走上講臺,分享身邊故事,營造濃厚的黨建宣傳教育氛圍。
3.分門別類抓實教育。各支部按照中青年黨員、流動黨員、年老體弱行動不便黨員、返鄉大中專學生黨員進行分類管理教育。如在春節、清明、中秋和等固定節假日,組織流動黨員召開返鄉交流會,激發流動黨員拼搏干事創業、關心家鄉發展的熱情。積極探索通過組建釘釘群、微信群、“網絡黨組織”等載體開展組織生活,如在主題教育、疫情防控期間分別開辟了線上課堂進行宣傳宣講,同時利用“學習強國”進行理論學習,打造各類信息化平臺,滿足黨員的差異化、多樣化、互動式學習需求,不斷擴大黨員教育的覆蓋面,避免黨員教育斷層、管理脫節。針對老黨員行動不方便、身體情況欠佳等問題,創新開展送學上門等行動,聯合利用周邊企業、學校等黨員力量,開展“點對點”學習幫扶小組,送課入戶,送學上門,讓老黨員們平時足不出戶就能接受新知識。
4.嚴格教育制度執行。建立組織、宣傳、黨校等部門協作,各級黨組織上下聯動,各類平臺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把黨的教育融入社會教育中。積極建立“組織對黨員負責,黨員對群眾負責”的責任體系,保障黨員教育工作長抓不懈。定期開展運行情況調研、民主評議工作,對黨支部運行情況、黨員思想等方面進行全面考評,促進農村黨員教育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黨支部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員學習教育檢查考核制度,對黨員干部集體學習情況、自學研討情況、認識提升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要看黨員干部學習筆記是否認真、心得體會是否深刻、思想認識是否提升,對檢查結果記錄備案,在黨員大會上通報,并納入黨員年度考核。
參考文獻:
[1]鐘國波 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的探討 智庫時代,2019(04)
[2]盧曉東,李祥,陳佳俊 鄉村振興背景下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的對策研究 魅力中國,2021(36)
[3]劉垠希 加強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時代人物,2021(32)
[4]聞忠良 關于農村黨員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的初步思考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