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華 馬祥嘉 高宏偉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江蘇金融業伴隨江蘇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對江蘇經濟的支撐、促進作用顯著增強,但是與國內外先進金融業發展相比還有差距。新世紀初,江蘇金融業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繼續深化發展與創新,實現從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的跨越。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江蘇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切實的政策措施,以推動江蘇金融業進一步發展與創新。本文在概要分析江蘇金融發展現狀、前景趨勢的基礎上,著重提出和論證了推動江蘇金融業進一步發展創新的基本政策思路與主要政策建議。
關鍵詞:江蘇省;金融業;現狀研究;
1. 江蘇省金融業發展現狀
1.1 致力于保障實體經濟,整體穩步增長
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江蘇省金融業繼續平穩運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金融部門積極響應經濟轉型發展的客觀需求,認真執行穩健貨幣政策,信貸總量合理適度增長,投放結構進一步優化,各行各業實體領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金融運行質量繼續改善,不良貸款保持“雙降”態勢。
1.2生態優化步步推進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深入推進,信用環境不斷改善。近年來,江蘇省金融生態縣創建工作繼續深入推進,突出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和中介服務規范化建設,切實維護金融部門合法權益,有效地優化了縣域金融生態環境。
1.3金融機構穩步壯大
金融機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金融機構規模穩步增長。銀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全面提高,金融運行質量穩步改善。近兩年隨著金融機構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和不良貸款核銷力度的加大,不良貸款保持“雙降”趨勢。金融機構不良率穩步下降以及穩定的盈利水平使得資產質量全面提高,成為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有力保障。
1.4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
江蘇銀行搭建的“直銷銀行”,將專業的金融業務與互聯網場景化業務相融合,建立了理財,網貸,支付,生活四大開放式平臺,極大滿足了客戶需求;南京銀行推出了移動金融服務“手機電子錢包”,打造無卡金融惠民服務;紫金保險公司聯手焦點科技公司等互聯網民營企業,正積極籌建全省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此外,P2P發展平臺也發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江蘇省正常網貸平臺數量超過130家,位居全國前列。以蘇寧眾籌為代表的眾籌也在逐步發展。
2. 江蘇金融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相應的人才
根據2020年3月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公布的全球77個城市名單,中國共有5個城市上榜,香港、上海、北京、臺北、深圳分別排在3、8、26、27、32位。截至2011年末,江蘇城鎮金融業從業人員達48.91萬,分布于各類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監管和服務部門,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和資產管理等金融業態。但同時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與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陸地區金融發達城市相比,江蘇省金融人才在規模、結構、素質以及創新力、競爭力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
2.2城市間金融業發展差距較大
江蘇省金融業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區域聚集。2003年,江蘇省提出建設三大都市圈的概念,南為蘇錫常都市圈,中部為南京都市圈,北為徐州都市圈。以三大都市圈為典型,形成了三地金融聚集。但是這樣的金融聚集仍然體現了南北差異大的問題。我們根據地形劃分,以長江為界將江蘇劃分為蘇南、蘇北。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存款平均值還是貸款平均值,蘇南遠遠超過蘇北,甚至是蘇北數值的十倍左右。可以看出,蘇南金融聚集區更活躍,閑置資金被有效利用,從而促進了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2.3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有待提高
伴近年來,江蘇省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整體上延續了穩中有升的態勢,但也存在一些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一方面,不良貸款余額先降后升,前景不容樂觀。縱向比較來看,2011年江蘇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60.2億元,并且連續兩年出現不良貸款余額上升,較2010年增加約33億元,增幅為10.2%,增幅較2010年相比出現小幅回落。
另一方面,不良貸款率降幅趨緩,治控難度加大。2019年江蘇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61%,雖然延續多年的下降趨勢,但降幅由2018年的0.29%下降到2019年的0.13%,降幅顯著收窄。
2.4金融市場規模有待擴大
江蘇省企業在股票市場的比重與地區經濟實力不相稱,資本市場規模尚需進一步擴容。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末江蘇省上市公司數目為290家,落后于同處長三角地區的浙江和上海兩地,更遠遠少于廣東省394家,上市公司數目仍待擴容。在上市股票總市值上,2011年末江蘇省上市公司總市值規模略高于浙江,但與廣東和上海兩地還有較大差距。
3. 促進江蘇金融業發展對策建議
3.1立足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適當放寬民間資本、外資和國際組織資金參股中小金融機構的條件。穩步推進金融服務創新,各金融機構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積極進行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提高金融產品多樣化程度和金融服務個性化水平。要注重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采取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降低“兩項資金”占用。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促進科技和金融緊密結合,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3.2加強人才培養
一是加快多層次金融人才培養。充分利用江蘇在教育資源上的優勢,加強金融部門、教育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協作,設立金融教育與職業培訓基地,與企業、高校合建金融專業博士后流動站。二是加強中高端金融人才引進。著力引進境內外金融創新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緊缺人才和創新團隊,制定完善中高端急需金融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優惠政策。
3.3加強珠三角整體聯動
江蘇金融的發展離不開長三角區域整體金融體系的支撐。江蘇應當認真分析自身地理特點和產業特點,立足于長三角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戰略視角,借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溫州民間金融改革的有利契機,承接上海,策應浙江,堅持差異化和互補化的金融發展道路,求同存異,形成層次分明、分工合理、公平競爭、聯動發展的金融業戰略布局。
參考文獻
[1]關于江蘇金融業發展的思考[J]. 潘昕.經濟研究導刊.2012(28)
[2]江蘇科技金融發展與創新研究[J]. 吳先滿,李湘寧,蔡則祥,丁敬雯,肖平,蔣昭乙,曹寶杰,張偉,劉驊,王劍.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2(05)
[3]江蘇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探討[J]. 江蘇省金融研究院課題組,吳先滿,蔣昭乙.唯實.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