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摘 要:本文針對外軍飛機戰時搶修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討論了外軍飛機戰時搶修技術體系內容,希望能夠促進外軍飛機戰時搶修技術等應用能力提升,提高我國軍用飛機戰時搶修效率和戰時保障能力。
關鍵詞: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保障
通過進行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保障研究工作能夠極大的促進各類新技術、新理論的應用轉化,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國軍用飛機戰時搶修的效率,對其他軍裝設備的搶修工作會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外軍飛機戰時搶救內涵
近幾年來,我國空軍部隊逐漸實現現代化的發展建設,各類先進的裝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裝備系統復雜技術密集,一方面能夠更好的保障我國航空領域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對戰時搶修技術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現代戰爭中各類防空武器、導彈設備、激光武器帶來了強大的威懾力,會對軍用飛機造成嚴重的結構損傷,這些損傷包括系統內部損傷、管路損傷等復雜內容,而軍用飛機的功能結構十分復雜,在對這些損傷進行檢測和維修時會有諸多的難度。
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主要是指對外戰爭時通過使用有效的保障資源,對出現戰傷的外軍飛機進行維修評估,一般會采取現場維修或延遲維修等不同的策略,以此來保障軍隊飛機的任務執行能力。外軍飛機戰時搶修包括戰時傷勢評估、維修方法選擇、維修技術運用等等,以及各項工作相關的理論統稱。一般包含所需要的各類機械設備、工藝技能以及維修經驗,通過對外軍飛機進行戰時搶修保障,也能夠為我國空軍作戰戰備保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進行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保障需要有快速、高強度的行動,是當前空軍戰爭實力的表現之一。在未來的戰爭中,飛機的維修任務是對戰傷進行有效的搶修,而如何提高飛機搶修能力,也將是行業內必須要重視的研發方向,是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的主要研發課題。總體而言,戰傷飛機修復技術復雜、價格高昂。
二、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保障技術
飛機戰時搶修或飛機戰傷評估與修理(ABDAR),是指戰時通過有效使用保障資源對戰傷飛機進行評估,采用現場修理或延遲修理等措施,使之恢復一定程度任務的能力(包括至少出動一次或飛回后方修理場所)的戰時維修活動。
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保障會涉及到諸多的內容,包括搶修性技術、智能評估技術、3D打印技術、激光修復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將共同構成外軍飛機戰時搶修工作的主要邏輯,是保障飛機戰時搶修效率的重要技術基礎,也能夠為維護軍用飛機任務完成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本文將主要針對以下三方面的技術進行討論分析。
1、智能戰傷評估技術
飛機戰傷評估包括作戰條件下的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和損壞模式及影響分析。對飛機任務基本功能項目進行戰場損傷分析,以確定其損傷模式、損傷原因,并分析損傷帶來的影響,對損傷危害程度加以估計。通過進行戰傷評估是制定科學有效的外軍飛機戰時搶修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準確的戰傷評估,才能夠確保一切搶修行為得到順利的開展。尤為重要的是,對于軍用飛機戰場評估所獲得的結果往往也是我國戰時裝備保障的重要依據,由于各個國家、各類軍用裝備日益復雜,其結構、功能、材料、工藝都有不同的特點,而且在作證時所面臨的戰爭環境戰爭實戰要求都會各有不同,所以就會對戰傷評估技術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戰時進行系統化的評估分析,能夠極大地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提高戰傷評估的效率,也能夠更好的保障戰傷評估的準確性。人工智能技術所運用的評估體系包含基于損傷分析術的損傷推理評估系統,以及專家系統、現代戰傷評估系統等,能夠結合各方經驗以及現代軍事案例對裝備的損傷程度進行快速、準確的評估。
2、3D打印技術
3D打印技術又稱為快速原型技術,主要是利用了計算機3D建模軟件,通過點對點逐層疊加的方式,實現對戰機模型的構造。與傳統的技術相比,在對模型的制造過程中,無需受到時間、空間和工具的限制,能夠適用于各類復雜的軍用機型結構,而且供貨時間很短,是為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保障工作所提供的一種有效的技術難題解決策略。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對軍用飛機的結構部件、系統功能、組織結構、發動機零件進行完整的展現,可以對外形和結構進行同時修復,滿足了飛機外形維護、疲勞性能抵抗等多方面的要求。
3、隱形涂層修復技術
隱形涂層修復技術是隨著現代化技術手段的不斷推進,所研發出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有著明顯的性能特征。利用隱形涂層修復技術,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降低軍用飛機可探測信號的影響,進而減少目標被敵方探測的概率,是一種綜合各類先進技術的系統性技術手段。隱形涂層修復技術的核心是有效的縮短軍用飛機雷達散射截面積,需要使用紅外隱身材料或者是雷達吸波材料來實現這些功能。利用隱身涂層修復技術工藝簡單,容易調整、質地稀薄、性能突出,所以可以在我國各類軍用飛機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由于涂層能夠對入射電磁波進行吸收,并且可以將電磁波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或者是其他能量進行排除,所以他還具備厚度薄、反射率低等優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隱形涂層修復技術,也會受到涂層缺陷的影響。隱身涂層附著力不強,容易受到太陽光、熱、輻射等影響出現老化、耐磨性能下降等問題。實際上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飛機隱形涂層部位很容易脫落、分層損傷等狀況,這些損傷不僅會導致整個戰機的隱身性能下降,更有可能因為涂層脫落導致損傷發動機葉片。所以隱形涂層修復技術在使用之前需要對飛機的涂層面進行全面的檢查,并進行準確評估和精準的修復。進行外軍飛機戰時戰傷搶修工作時,需要對涂層面進行綜合監控,并使用損傷快速檢測技術,通過使用修復材料,采取原位工藝,并加強環境適應性等方式,對損傷區域的尺寸進行調整與修復,并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性能提高,以此來實現高效率完成飛機隱身涂層復原修復的目的,確保外軍飛機戰時狀態可以較為完善,實現良好的完整率與自主保障能力。
結束語:
隨著我國軍事需求逐漸增加和現代技術手段的推進,利用各類技術方法對外軍飛機戰時搶修保障工作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進行研究時,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和更多的技術值得探討,但究其根本,都需要結合飛機戰傷搶修的實際情況和技術特點來進行開發,明確總體規劃方向,才能夠使各項搶修技術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張獻逢,任柯融,黃孝禮.空軍飛機戰傷搶修隊數量預測研究[J].航空維修與工程,2020(12):32-34.
[2]于向陽,于守淼,于春風,王賽,郝世勇,唐婷.飛機EWIS戰傷搶修能力形成及保障體系研究[J].飛機設計,2020,40(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