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寶 黃平洋 白苗苗 蔣玉惠 閆茹
摘 要: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村問題一直是全黨工作問題的重中之重,我國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大部分,兩千多年農業社會的發展導致我國的鄉村問題更加復雜,而陜西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境不僅孕育了陜西人民別具一格的傳統文化,對于該地鄉村發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隨著陜西省成果實現脫貧摘帽,如何推進陜西省鄉村振興發展成為我們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脫貧摘帽;鄉村振興;農民
1 引言
在十八大上,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工作,解決我國農村貧困問題。為此,黨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從根本上幫助農民實現脫貧致富。陜西省農業發展受陜北、關中、陜南三大地形區的制約,陜北水土流失嚴重、關中旱塬少雨缺水、陜南坡地土壤貧瘠,對農業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擾[1]。近兩年,一批批干部前往陜西調查治理,落實各項政策,幫助陜西省實現了脫貧目標,但脫貧后的陜西鄉村的振興發展又缺乏明確的指導目標,本文希望通過分析研究陜西省面臨的現狀及問題,結合本省實際找出適合陜西省鄉村的發展措施,促進陜西省鄉村振興發展。
2 陜西省鄉村發展問題
2.1勞動力外流與農業生產危機
農業作為我國第一產業,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糧食,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型產業,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就業機會不斷增多,在解決了城市失業問題的同時導致了很多農民工進城務工,田地被荒廢,正常的農業生產無法保持;同時向城市轉移的勞動力是鄉村的高素質勞動力,更好的工作待遇與薪酬導致他們選擇留在城市,一些人甚至還產生了“厭農”心理[2]。
2.2留守群體與農村社會問題
陜西省鄉村大量青壯年涌向城市,伴隨而來的就是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考慮到幼兒的教育問題,家長在進城務工的同時會帶上孩子一起,一家人可能只有兩個老人留在農村,而青壯年只有在每年耕種、收割以及過年這三個時候返回農村,而鄉村振興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新思想的涌入,這就導致鄉村建設工作一直停滯不前,老人的健康問題、精神慰籍也得不到滿足,形成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不利于新型鄉村的建設。
2.3本土資源閑置和環境破壞
陜西省鄉村占地面積廣大,少有現代工業的痕跡,環境污染小,同時陜西省文化資源豐富,鄉村更是休閑旅游業和度假村發展的沃土,且陜西省鄉村因為地域差異民俗也各不相同,極具地方特色,同時對于陜西省的發展以及民俗文化的研究等極具借鑒意義,但由于鄉村宣傳意識不足,且交通不便,很難吸引游客,導致該地資源閑置;同時因為鄉村環境保護意識較差,經常出現占用耕地建房、過度放牧導致土地退化、砍伐樹木導致的水土流失問題等,對鄉村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不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4農民知識水平偏低,農業轉型升級受阻
我國傳統農民受時代和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普遍文化程度較低,在農業種植上也更傾向于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以人力為主、機器為輔,因此,農民思想容易固化,難以大量引進機械種植增加產量;同時農村缺乏新思想的引入,農民對于新事物接受較慢,因此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在農村受到較大的發展阻力。
3 推動陜西省鄉村振興策略分析
3.1 城鄉等值理念的推廣
“城鄉等值”理念最早產生與二戰后期德國的巴伐利亞州,該地通過對土地整理,村莊革新等城鄉等值發展模式,依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進行了科學化、系統化、體制化的治理調整,實現了該地從落后的農業生產地區到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優越的宜居地區的轉變[1]。陜西省也可采用這一發展觀念,首先轉變人們這種“農村=窮、落后、臟亂差”的固有思想觀念,城鄉協同發展,結合陜西省鄉村種植業發達,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努力維護鄉村生態環境,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實現鄉村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美麗新農村。
3.2 人才戰略的引進
人才戰略的引進無論是在那一行業都是必需的一個條件,人是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支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吸引本土人才回歸,引進新型人才,激發人的內生力[3]。近幾年,黨中央頒布了多項針對鄉村的幫扶政策,政府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集體授課學習,掌握技術,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本地人才回歸,努力探索鄉村發展戰略,同時拓展農作物銷售途徑,提高農民收入,發展鄉村經濟,吸引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和高校畢業的高素質勞動力返回鄉村,進行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3.3發掘本地旅游資源
陜西省作為我國承東啟西的重要省份,優越的地理位置也為它提供了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橫跨全省的黃河長江、十三朝古都西安,鑄就了這里不凡的文化。充分發掘陜西省的旅游資源,不僅有利于該地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近幾年隨著注重回歸農村,鄉村可以利用這一點,保護生態環境,將鄉村變成天然的氧吧,修建農家樂,吸引客源,探尋鄉村經濟發展新模式。
4 結語
脫貧摘帽后實現陜西省鄉村振興發展,不僅要求我們引進新技術、尋求新的鄉村發展模式,還要明確黨的領導權,在引進技術的同時我們要倡導農民工返鄉,避免勞動力流失,同時吸引本土高素質人才返鄉建設鄉村,增強農村吸引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不僅僅包括農業,還要涵蓋旅游、金融、工廠等多個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既可以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也能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創業,外部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內部農民積極尋找發展,內外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促進陜西省鄉村振興發展。
指導老師:白鳳嬌
參考文獻:
[1]吳永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實難題與應對策略分析[J].農家參謀,2021(23):91-92.
[2]楊娟.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分析[J].山西農經,2021(19):49-51.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1.19.017.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脫貧摘帽后陜西省鄉村振興鄉村產業選擇與發展研究(S2020107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