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由東盟輪值主席國越南總理阮春福主持會議。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簽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東亞地區產業轉移,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這也意味著兩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東方大國在原來互相不友好的兩國關系上有著日趨友善的趨勢。
關鍵字:東亞產業轉移;中國和平發展;RCEP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科技創新
正文:
在當前國際形勢中,各國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如何維護本國和其他國家友好的關系是保持持續發展的充分條件。在如今全球化日漸全面的今天,一個架飛機都不會在一個國家生產,所以說現在國際的經濟形勢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后美國國內開始推崇貿易保護主義,美國開始對各國建立起來了貿易壁壘來保護自己國內的產業,是的日本國內經濟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日韓之間也因為歷史遺留問題使得兩國關系惡化,兩國開始互相經濟制裁對方,這使得日本開始尋求可靠的合作對象。
和平也有利于國內形勢穩定,而國家穩定是發展的閏土。東亞地區的歷史淵源始終在各國關系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國如何把握在東亞歷史淵源帶來的疏遠和現在國家利益驅動下所需要的親近之間的微妙平衡,是個重要的中國經濟問題。
一、東亞地區關系改善的開端
在當代和平與發展的大趨勢下,中日之間關系趨于友善無疑順應了歷史潮流。并且在RCEP的簽署后,中日兩國勢必能打開新的貿易合作關系。中日關系將得到長足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在去年的日本訪華中所討論的問題除了備受關注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在企業創新,綠色經濟等方面,中日之間還將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
(一)第三方市場合作
第三方市場合作代表著中日之間的市場可以更加開放,發揮中國中端產品的優勢,并且結合日本先進的管理技術來進行合作。這種方法有以下好處:這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可以利用兩個之間的優勢互補,在中日關系回溫的背景下可以使得合作穩步進行。安倍晉三也評價第三方市場合作使推動中日市場合作從競爭中合作到合作中競爭轉變的契機,可以實現三贏的局面。
中日之間此次經濟合作十分緊密。中日兩國企業家此次簽署了50余份、李克強總理指出第三方市場合作可以使得兩個的市場更加完善使兩國的貿易區域健康化。數據來源:[2]
這次第三方市場合作極大促進了中國和日本的合作,使中國和日本經濟方面聯系更加緊密結合,并且攜手促進了地區發展。”中日之間的這次市場合作,不僅有利于兩國關系,也有利于人民幸福,使各國人民都得到好處,也促進了地區和國際的關系穩定。
二、中日關系緩和以來
近年來,對中國和平發展影響最大的事件果然還是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日本在美國的保護主義的壓力下感受到經濟發展的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中日以日本訪華為契機,在經濟、金融、科技和政治等方面加深了合作以及交流的力度。
在年以后,日本的對外投資與吸引外資繼續大幅度增加其出口數量與價值遠遠超于進口總額并且一直呈穩定的增長趨勢。由于日本發展重工業所需的礦產品的匿乏,導致日本把資金大量投入到采礦行業并且把先進的采礦技術轉移到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因為日本資本輸出的暴增,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國內產業的水平保護國內環境把輕紡,化學工業等大部分的生產制造產業的投資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將生產企業轉移到海外,尤其是生產電子和電氣產品的企業都陸陸續續把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和中國。世紀年代舊本把制造業中的組裝加工企業開始加快向東亞和歐美方向的轉移。由于日元升值并且在國際匯率市場上幣值極不穩定且勞動力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社會問題愈加突出導致國內消費市場增長疲軟,勞動力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日本組裝加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優勢逐漸喪失,把其企業逐步轉移到海外。世紀年代,亞洲各國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并且各個國家地區通過各種努力打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得日本對亞洲的投資有顯著的增加,并且有將部分產品的設計、研發中心轉移到東亞和中國的趨勢。年,日本東部大地震后,為避免再次發生同樣事情,日本把高科技技術產業轉移到馬來西亞、泰國、中國臺灣等地區。
三、中日產業轉移啟示
通過兩國產業轉移歷程和條件的比較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中、日兩國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歷程中有許多共同性舊本在國際產業轉移選擇的路徑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第一,中、日技術產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且在高技術密集產業中國處于劣勢。日本是通過技術引進實現技術跨越的典型國家之一在法律制度、引進策略、引進方式等許多方面尤其是在逆差產品的技術引進、內部消化、改進創新方面都可以為中國提供成功的經驗與啟示。第二,中國技術密集型商品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占一席之地,需要進一步增強研發實力和提升比較優勢。目前中國技術仍處于后發國家地位,需借助技術引進來實現技術跨越,中國應重視逆差產品的技術引進和加強技術引進的經驗交流。第三戶國應該加強國際產業轉移的步伐,向世界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進行優勢產業轉移,通過對外投資、并購和國際合作等方式逐步實現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戰略。在當下國際形勢比較嚴峻,尤其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之后,國際形勢更加顯得飄忽不定。此次日本訪華對于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把握局勢的機會,在這個如今瞬息萬變的局勢中把握住和平穩定,對中國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一樣,日本也進入了令和時代,國內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國外也面臨這美國保護貿易主義以及韓國的經濟抵制,日本面臨著種種危機。這次中日關系回溫不僅是對日本的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中國和日本同樣作為亞太地區的兩個大國,位于世界gdp排行的第二第三,兩國不僅是工業水平還是市場大小都是頂級的,兩國合作給地區帶來的而不僅僅只時和平,還能給地區帶來發展的機遇。互利共贏,促進了東亞以及東南亞各國的和平發展,為地區的人們謀福祉。
參考文獻:
[1]:人民網2018.10.25
[2]:中國政府網2018.10
[3]:人民網-人民日報2019.06.28
作者簡介:左澤全(1997—),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湖南湘陰,職務/職稱:無,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服務貿易。07B618CE-8F06-4037-9C61-1A7553ADA6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