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網絡信息化技術不斷進步,我國的辦公系統越來越趨于信息化。辦公系統的信息化能夠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為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的效益。但是,在實際的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重視風險管理,這對于信息化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需要相關的管理工作人員重視信息系統項目管理中的風險管理,為信息系統建設提供有效保障,為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的效益。本文主要就信息系統項目管理中對風險管理的實施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風險管理
當前,網絡信息化時代不斷發展,對于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具有重要影響。所以,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在信息系統項目建設的實際過程中,項目管理工作逐漸受到廣泛關注,是項目建設中比較關鍵的內容。然而,在項目管理工作中信息系統的風險管理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工作。風險管理就是對項目管理工作中的風險進行計劃制定,風險識別,最后采用有效措施度對風險進行解決。借助這樣的方式,對信息系統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險進行科學管理,不斷提升工作的高效性,為信息系統項目的順利運行提供有效保障。
一、制定風險管理計劃
在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運行的過程中,項目的風險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相對性和變化性。根據產生風險的不同后果可以把風險劃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根據風險的來源可以把風險劃分為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如果出現風險肯定會造成一定的損失,為了防止由于風險造成的不良結果,降低風險管理成本[1]。需要相關的項目經理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對于采取怎樣的措施進行解決,規劃和落實項目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經理進行計劃制定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項目相關的章程,項目的范圍說明書,項目的管理方案,組織項目過程中的資產和企業環境的影響因素等等。借助所有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方式,對項目風險管理方案進行分析和設置。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項目經理有效的獲取方法論,角色與職責,預算成本嗎,時間表,風險類型,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的影響,風險報告等等信息。
二、風險識別
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需要重視風險的識別。風險識別需要落實到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全過程,與此同時,需要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實施。對項目進行風險識別的主要原因在于,分析可能對項目造成影響的條件,并且運用信息化手段對這些影響條件進行記錄,要對其產生的風險進行科學的分析,為后續的工作的順利運行做鋪墊,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借助相關的應對措施進行解決。需要對項目的章程,范圍說明書,管理計劃,組織過程中的資產和企業環境因素等等進行風險識別。要重視項目文檔的評審工作,借助有效方法搜集相關的影響因素。然后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其產生的風險進行分析[2]。與此同時,利用有效的信息手段,可以對風險類型進行劃分,避免出現風險遺漏情況。最后,借助相應的技術對風險源進行分析,借助假設法找出風險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對存在風險進行有效分析,提高項目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
三、風險定性分析
風險的定性分析工作主要是對風險的等級進行科學的判斷,與此同時,制定相關的優先級,為后續的風險定量分析做鋪墊。借助對風險的定性分析,項目管理部門可以結合風險的等級設計相關的應對策略,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項目經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借助項目管理計劃,組織過程資產,項目產生的績效信息,范圍的說明書和相關的風險記錄等等對項目風險進行定性分析。借助風險概率和影響風險評估的工具可以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同時可以制定相關的策略,借助概率和影響矩陣能夠對完成識別的風險進行排序,然后進行定量分析。借助風險數據質量評估能夠探索出比較高質量的風險識別的數據信息,可以進行科學的處理。借助風險緊急度評價可以對風險的緊急程度進行分析,并且,能夠區分風險的優先級[3]。
四、風險定量分析
風險定量分析主要是對項目影響進行量化評估。需要對項目輸出的可能性進行量化,對評估達到特定狀況的可能性進行量化,借助對風險進行量化的方式,能夠明確項目中比較緊急的風險,在不清楚具體情況之前,可以借助相應措施解決風險,為項目的順利運行提供有效幫助。項目經理可以借助項目管理的計劃,組織過程資產和相關的風險記錄,利用相關技術進行信息搜集。借助靈敏度分析,期望貨幣價值分析,決策樹分析,建模和仿真等等方式對風險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并且構建一個數學模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更新項目風險的記錄。
五、制定風險應對策略
風險的應對計劃就是借助有效的技術手段讓項目可以擺脫風險順利運行。對于存在的負面風險,比較常用的措施包括防止,轉化和降低等。針對正面的風險,比較常用的措施是開拓,分享和加強等。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與項目相關的所有工作人員需要簽署相應的風險協議,從而降低風險造成的不良影響,為項目的正常運行奠定基礎。
第一,減輕風險,借助可以緩和或者預知等手段來有效的降低風險,減少風險造成的不良影響。
第二,預防風險,需要主動進行風險管理,借助有形或者無形的管理手段進行風險預防。
第三,回避風險,如果項目風險發生的幾率比較大,并會造成嚴重后果,需要停止項目,或者制定其他的項目計劃。
第四,轉移風險,可以把風險轉移到與項目相關的其他工作人員,即分擔風險,主要針對財務性或者非財務性的風險。
第五,接受風險,如果風險不可避免,可以接受風險,防止造成更多的經濟損失。
第六,儲備風險,結合風險的等級制定應急策略,如果項目的實際運行與計劃發生偏差,需要運用應急策略。
六、風險監控
在項目風險管理工作實際中,需要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監控,需要對沒有發現風險的因素進行監測,需要為風險管理和風險應對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與此同時,要對風險計劃的結果進行評估。借助項目的管理計劃,工作人員的績效,相關的變更的風險評價,風險審核,風險差異評價等等進行監控,然后借助信息化技術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不斷更新風險記錄,為項目的順利運行作鋪墊[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工作中,對項目風險進行管理,能夠為項目工作的順利運行提供有利支撐。所以,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結合實際,對項目風險進行有效分析,針對存在的風險,要借助有效措施進行解決,不斷降低風險,為后續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柳小軍. 項目風險管理在信息系統集成項目中的應用[J]. 數字技術與應用,2021,39(11):7-9.
[2]陳曉軍,左苗,王月領,姚浩浩,張可. 項目風險管理在信息系統集成項目中的應用[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1):69-70+80.
[3]趙鳳云. 信息系統項目風險管理探討[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1,33(3):225-227.
[4]高清闊,張永淼. 淺析信息系統開發的項目風險管理[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7):45-46.
作者簡介:陳奕 出生年月:1980年05月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廣西貴港 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中級工程師
研究方向:信息系統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