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首個“家門口的西藏班(實驗班)”——瓊結縣中學西藏班(實驗班),在經過數月籌備和春季開學后一段時間的試教學后,在山南市瓊結縣正式開設。班級的教師隊伍全部由襄陽市“萬人計劃”援藏教師和湖北文理學院“格?;ā贝髮W生支教團成員組成,管理和教學均實行最先進的模式。讓學生足不出縣在家門口接受先進的教育,這是湖北省襄陽市加大教育援藏力度,探索教育“組團式”援藏新模式,更好惠及西藏學子的一次全新嘗試。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教育部等部委和對口支援省市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多個方面對西藏教育大力支持,在多地開設“西藏班”,并先后實施了包括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萬名教師支教計劃”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通過結隊幫扶、雙向交流、協同創新、聯合培養等方式,使西藏總體教育水平持續提升。然而,“西藏班”模式實踐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局限,如西藏學生能夠考到“西藏班”去學習的人數相對較少,無法滿足更多學生希望接受先進教育的需求;到“西藏班”上學的學生長期遠離家鄉,父母成了“留守家長”,學生少了家人的陪伴,再加上要面臨生活習慣、學習環境等方面的差異,有很多不適應之處。針對這些情況,湖北省襄陽市援藏辦公室、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會同瓊結縣教育部門共同調查研究,整合援藏優勢資源,充分發揮援藏教師作用,開展“家門口的西藏班”的實踐探索,決定在瓊結縣中學試行“家門口的西藏班”模式,變“移動學生”為“移動老師”,讓西藏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該班是在綜合考慮學生語言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家長支持程度等因素后,通過學生自愿報名、班主任推薦的方式,選拔30名學生作為實驗班首批學生,援藏老師在不影響原來所帶班級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全面負責這個班級的教學和管理。

“瓊結縣中學西藏班(實驗班)”開班儀式暨第一次家長會
“西藏班(實驗班)”堅持“科學辦班,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班級管理、教師選配、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班級文化建設、教學質量考評等方面按照湖北教育模式進行。一是師資配備全部由優秀的老師組成。援藏教師在承擔受援學校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攬實驗班所有課程的教學,課程安排與學校常規教學安排錯時進行。在日常教學上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式,讓本地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考得好、有進步;貫徹先進的教育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逐漸養成終身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組織管理按照湖北的模式實施。借鑒湖北省的班級建設經驗,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環境育人、文化育人氛圍;設立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培訓講座,定期召開家長會,推行家校聯合教育,進行全方位育人。三是按新課標的要求進行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升學、育人并重,開設包括體育、音樂在內的全學科教學,注重學生的均衡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學生。加大學生課程學習成效檢測評估頻次,成立實驗班教學研討組,定期分析評估,改進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快樂學習、學有所成。四是教學考評參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優化考評方式,以考促教,以測促學。

“瓊結縣中學西藏班(實驗班)”揭牌
采取開放式教學方式,全方位調配和利用襄陽瓊結兩地教育資源,進行聯合辦學,攜手助力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一是以結對共建為基礎開展“云互動,共成長”活動。2019年,瓊結縣中學與襄陽市第三十五中學簽訂“手拉手”結對共建學校;2020年,瓊結縣中學成為“襄陽市第三十五中學聯?!?,兩校共同開展了“線上主題黨日”,組織學校領導班子交流交往,思政教師線上培訓等活動。2021年,將以“家門口的西藏班”為基礎,利用遠程教育,開展襄陽與瓊結“同上一節課”“同唱一首歌”“同升一面旗”等活動,使瓊結的孩子與襄陽的孩子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二是開展高校遠程教育基地“線上學,我進步”活動。2020年,襄陽市聯合華中師范大學在瓊結縣中學建立了遠程教育基地,主要依托遠程教育手段,實施“一對一”在線助學、深度教學課堂改進、教師隊伍現代化建設、校長領導力與學校治理、區域教育現代化等教育提升工程;2021年,以“家門口的西藏班”為試點,積極聯絡華中師范大學開展遠程線上助學助教活動,助推瓊結縣中學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提升。三是開展兩地學生交流互動活動。以“家門口的西藏班”為支點,以結對共建為紐帶,開展交流互學活動,讓襄陽的孩子感受西藏風情,讓西藏孩子了解祖國的發展,增強兩地學生的愛國情懷。四是帶活援藏教師開展“區塊連,互補益”活動。湖北省有四個地市對口支援山南市的四個縣,“組團式”教師加上“萬人支教計劃”教師共計50多人,實驗班還將采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援藏優秀老師為“家門口的西藏班”學生講課,與西藏本地老師進行教學交流,充分發揮湖北援藏教師的資源優勢、學科優勢,為“家門口的西藏班”成果不斷擴大和深化、不斷探索方法,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