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娟娟 劉蘊智 康建華 夏琴琴 吳劍蘭
不孕癥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是指1年內性生活正常且未采取避孕措施情況下未受孕。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是由于多種影響因素所致輸卵管阻塞,大多認為與免疫、環境、生活等因素息息相關,其臨床主要表現為下腹脹痛、腰部酸痛、乏力等癥狀,嚴重損害其身心健康[1]。隨著近年來罹患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數量不斷增多,日益受到醫學界重視。目前臨床多主張以手術、藥物、微波等方法治療,但有資料顯示,大部分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可通過非手術保守治療提高妊娠率。因此,積極尋找出一種安全且有效的藥物療法對提高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臨床治療效果就顯得尤為關鍵。中藥治療因具有不良作用少、療效明顯的優勢而受到廣大患者青睞。鑒于此,本次研究分析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應用溫經通絡湯的臨床療效及對其中醫證候積分評價。
1.1 一般資料抽選2018年3月—2020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收治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100例,根據隨機擲幣法均分為2組。對照組(50例)中,年齡21~40歲,平均(26.99±5.02)歲;病程1~10年,平均(4.76±1.55)年;不孕類型:原發性14例、繼發性36例。研究組(50例)中,年齡22~40歲,平均(27.05±5.13)歲;病程1~11年,平均(4.91±1.93)年;不孕類型:原發性15例、繼發性35例。2組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對比。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輸卵管通液術治療,指導患者月經干凈后1周內行輸卵管通液術治療,囑其術前3 d禁止性生活。幫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外陰部、陰道部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于宮腔內放置雙腔通液管,給予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5 mg、9 ng/L氯化鈉注射液40 ml、慶大霉素16萬IU,并借助超聲引導通過雙腔通液管將藥液加壓推注進雙側輸卵管,注意查看輸卵管通暢情況,術畢。術后給予抗生素,囑患者半個月禁止性生活。首次治療后發現輸卵管不通需持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可在治療前1~2 h給予肌注硫酸阿托品0.5 mg。研究組接受溫經通絡湯治療,湯劑包括:白芍9 g,川芎9 g,吳茱萸9 g,麥冬9 g,牡丹皮6 g,當歸6 g,桂枝6 g,阿膠6 g,法半夏6 g,生姜6 g,甘草6 g。水煎服,每劑300 ml,1劑/d,2次/d,月經干凈后持續服用2周為一個療程,共3個月經周期。辨證加減:漏下色淡不止者加熟地黃24 g,艾葉6 g,并去牡丹皮;小腹冷痛者加艾葉6 g,并去麥冬、牡丹皮;氣滯者加烏藥6 g,香附15 g。
1.3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積分。記錄患者下腹脹痛、月經不調、脈弦細澀、腰酸腿軟中醫證候積分,評分標準為主癥(下腹脹痛、腰酸腿軟)重度計6分、中度計4分、輕度計2分、無計0分;次癥(月經不調、脈弦細澀)重度計3分、中度計2分、輕度計1分、無計0分。②療效。顯效:癥狀消退,雙側輸卵管通暢;有效:癥狀緩解,單側輸卵管通暢;無效:癥狀無變化,雙側輸卵管不通。③炎性因子。記錄患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④記錄患者經隨訪12個月的妊娠率。

2.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研究組的下腹脹痛、月經不調、脈弦細澀、腰酸腿軟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治療結局對比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結局對比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對比治療前,2組的PCT、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PCT、CRP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對比 (例,
2.4 2組患者隨訪妊娠率對比經隨訪12個月,研究組的妊娠率為54.00%(27/50),對照組的妊娠率為36.00%(18/50);研究組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P<0.05)(χ2=6.546,P=0.011)。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約占所有不孕癥類型的40%,對患者造成沉重心理負擔,且可能會影響夫妻關系[2]。輸卵管作為重要的生育生命通道,若出現輸卵管功能障礙、不通則可致使精卵結合受阻,從而誘發不孕癥。目前臨床常規西醫多主張行輸卵管通液術治療,通過流體靜壓方式將細胞碎屑以及黏液栓子清除以達到輸卵管通暢的目的[3]。但經大量臨床實踐發現,單純行輸卵管通液術,難以達到預期療效,并且可能出現輸卵管再粘連。隨著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研究力度,不斷涌現出有關中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研究報道,并指出中藥治療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炎癥吸收,同時還能有效避免輸卵管再粘連,提高妊娠率[4]。在中醫學理論中,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多因肝氣郁結、臟腑失調、濕邪入侵胞宮而引起瘀滯胞宮、瘀血痹阻,應堅持以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為治則[5]。在本次研究中,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應用溫經通絡湯治療,取得理想療效。溫經通絡湯劑中,白芍具有平抑肝陽、斂陰止汗、養血調經之功;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氣開郁之功;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之功;麥冬具有瀉熱生津之功;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之功;當歸具有調經止痛、補氣和血之功;桂枝具有溫通經脈、平沖降氣、助陽化氣之功;阿膠具有滋陰補血之功;法半夏具有消痞散結之功;生姜具有解表散寒之功;甘草具有調和諸藥之功[6]。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溫經散寒、調和氣血之功。據現代醫學理論而言,溫經湯可合理調節人體信號傳遞系統,以中樞、卵巢為作用靶點[7]。其中,阿膠可促使子宮內膜生長,并改善其容受性[8]。總而言之,溫經通絡湯用于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治療中,可明顯提升輸卵管再通率,松解粘連,療效明確,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研究表明,研究組的下腹脹痛、月經不調、脈弦細澀、腰酸腿軟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應用溫經通絡湯可明顯緩解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的癥狀,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的PCT、CRP水平均明顯下降,提示應用溫經通絡湯治療可增強炎癥吸收性,有利于更好修復輸卵管內膜,避免引發輸卵管再粘連。經隨訪12個月,研究組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提示應用溫經通絡湯治療具有擴增療效的作用,提高雙側輸卵管通暢率,最終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劉淑文等[9]研究結論提示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應用溫經通絡法,治療優勢更大。這與本次研究結果結論基本相似。
綜上所述,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應用溫經通絡湯治療,能有效緩解癥狀,療效明確,且還可減輕炎性反應,進一步提升妊娠成功率,可作為一種理想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