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瑞萍 李紅梅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等的反復發作,同時患者可并發肺氣腫等表現,該病發展到后期可形成阻塞性通氣障礙,從而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1]。臨床上對此疾病的治療藥物主要是左氧氟沙星片、鹽酸氨溴索口服液等,其可有效抑制細菌解旋酶的活性,進而改善呼吸道感染,但部分患者長時間服用可出現惡心、嘔吐、過敏等不良反應[2]。中醫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與肺、脾、腎等臟器有關,其病因主要為外邪犯肺、肺氣不清,治療原則應以祛痰止咳、扶正補虛為主。厚樸麻黃湯是中醫治療痰濕咳喘的經典方劑,其具有化痰止咳、清熱宣肺的功效,臨床上可治咳嗽上氣,寒飲郁熱等證[3]。本研究旨在探討厚樸麻黃湯加減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肺功能及白細胞介素6(IL-6)、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金屬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影響,現將研究所得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從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中選取106例,選例時間為2018年6月—2020年6月,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均包括53例患者,分組主要依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對照組患者年齡55~75歲,平均(62.12±3.32)歲;病程3~14年,平均(9.25±3.24)年;其中22例為女性,31例為男性。試驗組患者年齡53~73歲,平均(64.25±3.12)歲;病程2~16年,平均(9.32±3.28)年;其中23例為女性,30例為男性。2組患者組間可比,以上病程等基礎資料經計算比較,P>0.05,則提示其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均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審定并批準實施。
1.2 診斷標準主要有西醫以及中醫參照標準。其中,西醫與中醫分別參照《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4]中有關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以及《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中醫診療指南(2015版)》[5]中關于肺腎陽虛證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比較與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基本保持一致者;所提供的臨床資料以及數據均完善無誤者;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簽訂自愿接受治療的證明文件等。排除標準:心、肝、腎等重要器官有嚴重障礙者;有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者;服藥依從性差或無法完成本研究者等。
1.4 方法對照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片(第一三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91,規格:0.1 g/粒)0.2 g/次,3次/d,同時聯合鹽酸氨溴索口服液(國藥集團致君(深圳)坪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744,規格:0.3 g∶100 ml)口服,100 ml/次,3次/d。在此基礎上,試驗組聯合厚樸麻黃湯加減治療:其中杏仁、法半夏、厚樸、麻黃、石膏各10 g,細辛8 g,小麥14 g。隨證加減:風寒束肺者加紫菀、百部;風熱傷肺者加桑葉、蘆根。將以上藥材加水煎至200 ml為一劑,1劑/d,早晚分服,2周為一個療程,2組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參照《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6]評定,且2組臨床總有效率的計算公式主要參照:(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顯效:咳、痰、喘等癥狀恢復到發病前水平,肺功能基本正常;有效:咳、痰、喘等癥狀有所減輕,肺功能各項指標有所改善;無效:經檢查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沒有明顯改善,并且咳、痰、喘等癥狀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②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的變化。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2組治療前后的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1秒率(FEV1%)以及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FR)。③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MMP-9、IL-6、TMP-1)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各采集2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進行離心后使得血清分離的操作(3000 r/min,10 min)獲取血清之后,2組血清炎性因子(MMP-9、IL-6、TMP-1)水平的檢測主要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統一進行。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比較2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發現,試驗組(98.11%)較對照組(73.58%)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肺功能指標治療后,2組的肺功能指標(FEV1、FEV1%、MMFR)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且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例,
2.3 血清IL-6、MMP-9、TMP-1水平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MMP-9、IL-6、TMP-1)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且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IL-6、MMP-9、TMP-1水平比較 (例,
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的主要病因在于機體產生的炎癥破壞小支氣管壁軟骨使其失去支架作用,呼氣時支氣管過度縮小導致肺泡內的殘氣量上升,進而多個肺泡融合成肺大泡,如不及時治療,可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7]。鹽酸氨溴索口服液等常規用藥通過促進呼吸道黏膜液腺的分泌,提高支氣管纖毛運動頻率,進而起到止咳平喘作用,但若使用不當可對患者的胃腸系統造成損傷,且易導致神經系統紊亂,預后較差。
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屬于“咳嗽”“痰飲”等范疇,其病機在于六淫之邪入侵機體,進而導致肺失宣降、熱傷津液,患者可表現出口渴、咳嗽、氣喘等臨床癥狀,風寒等外邪是加重支氣管炎或使其急性發作的主要原因。厚樸麻黃湯方中的細辛可祛風散寒、溫肺化飲;法半夏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厚樸益氣和中;麻黃疏解肌表;石膏斂瘡生肌、收濕止血;杏仁可降氣調經、止咳平喘;小麥可益腎除熱;且紫菀化痰降氣、清肺泄熱;百部有潤肺下氣之效;桑葉涼散風熱、清肺止咳;蘆根清熱生津。諸藥合用,共奏止咳化痰、清熱宣肺之效[8]。通過對本研究結果分析發現,治療后2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EV1、FEV1%、MMFR)水平以及臨床總有效率相比,試驗組患者較對照組,均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表明厚樸麻黃湯加減可有效增強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同時可有效減輕其臨床癥狀,與韓萍[9]的研究結果相符。IL-6可刺激機體肥大細胞及酸性粒細胞產生炎性因子,并促進細胞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加重炎癥反應,進而延緩患者病情恢復;MMP-9常以酶原形式從胞內分布到胞外,其水平越高表明機體炎癥程度越高,支氣管擴張程度越嚴重,進而對患者支氣管損傷越嚴重;TMP-1是調節細胞外基質降解合成的重要酶類,其水平升高與氣道炎癥的急性發作有關,可加重患者病情[10]。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麻黃中的甲醇提取物和麻黃堿可通過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肉芽組織的形成,進而起到抗炎的作用;細辛中的揮發油可顯著減少中性粒細胞的浸潤,進而減輕炎癥反應對患者造成的損傷[1]。通過對本研究結果分析發現,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MMP-9、IL-6、TMP-1)水平較對照組相比,均呈現明顯降低趨勢,表明厚樸麻黃湯加減治療可有效降低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體內炎性因子的分泌與表達,進而可減輕炎癥反應對機體造成的損傷,與張朝暉[1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厚樸麻黃湯加減可有效增強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并且可減輕其臨床癥狀,同時可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炎性因子的分泌與表達,進而可減輕炎癥反應對機體造成的損傷,因此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