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芳
中風又被稱為“卒中”,不僅該病的病死率一直處于高位,由該病引發的諸多病癥也會令人們常常談之色變,諸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等。而國際上,近些年,也提出“卒中全面管理”的醫學理念,讓大家重點關注了卒中的提前預防和臨床治療,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3]。該醫學理念提倡的重點在于如何改善卒中患者的微血管狀況,采用中醫藥治療,能發揮諸多優勢。目前已知,腦卒中的發病機制就是機體腦部的血液循環出現了障礙,繼而引發諸多臨床表征,因而針對腦卒中開展臨床治療時,要注意缺血性腦卒中(占卒中總數的80%)的治療關鍵在于促使血液盡早輸送到缺血的腦組織中。近年來,葛酮通絡膠囊、通心絡膠囊、養血清腦丸等藥物應用于中風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臨床治療,療效確切[4,5]。本研究探討護理干預聯合中醫藥方法在改善中風偏癱患者功能恢復中的臨床價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陽泉煤業集團總醫院收治的100例中風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56.8±4.2)歲。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8.1±6.8)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年齡18~80周歲,男女均可;首次發病或既往卒中未遺留明顯后遺癥,能獨立從事日常生活活動者。排除標準:合并遺傳性糖脂代謝異常(神經節苷脂累積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視網膜變性病)、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吉蘭-巴雷綜合征)者;并發惡性腫瘤或正在進行抗腫瘤治療者;可能因為其他原因不能完成本試驗或研究者認為不應納入者。
1.3 護理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基礎的治療,對癥治療,進行吸痰、抗炎和必要的營養支持。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注意有無休克發生;給予患者抗炎,補液;鼓勵多飲水;防止劇咳、便秘等增加腹壓。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聯合中醫藥方法進行護理。中成藥為養血清腦丸(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3808)、葛酮通絡膠囊(安徽九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439)、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0015)。口服養血清腦丸1袋/次,3次/d;口服葛酮通絡膠囊0.5 g/次,2次/d;口服通心絡膠囊2粒/次,3次/d,療程3個月。
1.4 評價指標護理前和護理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護理評價。采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法評價2組護理前后的運動功能,滿分100 分。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的分值越高,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越好。采用Barthel指數評估2組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滿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的分值越高,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越好。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2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每個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的分值越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越輕。記錄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 2組患者的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比較 (例,
2.2 2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比較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護理后,觀察組NIHSS(5.31±3.0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7.12±2.9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 (例,
2.4 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8.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1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例,%)
腦梗死的患者70%以上都會發生偏癱,偏癱對患者生活質量可能影響較大,目的是恢復功能,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并不是所有腦血管病偏癱以后能完全恢復,經過積極的康復治療,可以讓偏癱功能障礙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后遺癥最少。經過早期、規范、全面的治療,可以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70%以上的患者通過全面康復治療以后能夠回歸社會,還有40%的患者可以回歸到工作崗位[6-10]。
養血清腦丸中,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川芎具有行氣開郁、祛除風燥濕、活血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補血、平肝止痛的功效,熟地黃具有補血功效,鉤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效,雞血藤具有活血舒筋、養血的功效,夏枯草具有清火明目的功效,決明子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珍珠母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鎮驚安神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的功效,細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功效,諸藥合用可發揮養血平肝、活血通絡的作用,效果明顯[11-13]。葛酮通絡膠囊的主要成分為葛根總黃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14-16]。
通心絡膠囊中,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水蛭具有破血通經、逐瘀消癥的功效,全蝎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蟬蛻具有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的功效,土鱉蟲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的功效,蜈蚣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檀香具有理氣、和胃的功效,降香具有理氣鎮痛、行瘀止血的功效,乳香(制)具有調氣活血、定痛、追毒的功效,酸棗仁(炒)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功效,冰片具有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可發揮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效果明顯[17,18]。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提高, SAS、SDS評分、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的報道相符[19,20]。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聯合中醫藥方法在改善中風偏癱患者功能恢復中的臨床療效確切,可以顯著恢復肢體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