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譫妄具有可逆性、起病急驟、病情波動明顯等特點[1],是一種主要特征為思維紊亂、注意力不集中、波動性意識障礙等的精神紊亂綜合征[2],一般常發于ICU機械通氣患者中,早期診療不當會延長患者的ICU滯留時間與機械通氣時間,造成患者死亡。以往圍繞疾病為主的傳統護理形式較為單一,整體療效有限。隨著中醫技術進步、中醫護理理念更新,院內目前以中醫五音療法結合耳穴貼壓護理輔助ICU譫妄患者完成治療較多,能夠減少患者的譫妄情況及相關應激反應,穩定患者的情緒狀態[3],保障其預后。為知悉中醫五音療法結合耳穴貼壓護理的實際效用,筆者于2017年2月—2020年4月將128例ICU譫妄患者納為研究對象,討論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定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2017年2月—2020年4月收診的ICU譫妄患者128例,以整群隨機法區別其為試驗組(64例)、對照組(64例)。試驗組ICU譫妄患者中,男∶女為37∶27;年齡最小50歲,最大78歲,均值(62.68±7.57)歲。對照組ICU譫妄患者中,男∶女為9∶7;年齡最小52歲,最大77歲,均值(62.87±7.46)歲。2組以上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128例患者均由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流程;(2)符合譫妄標準[4];(3)均已入住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ICU;(4)均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耳部凍傷、潰瘍、炎癥等疾病者;(2)生存期短于3個月者;(3)酗酒或濫用管制藥物者;(4)嚴重腦功能損害或原發性神經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對照組給予傳統干預,方法:(1)通過咪達唑侖對患者實施鎮靜治療;(2)調整患者家屬的探視時間與次數;(3)定期通風,保證診療環境的安全性、舒適性;(4)避免患者受到光、聲的刺激,對相關應激源進行減少;(5)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介紹譫妄的發病機制、具體癥狀、防治作用等,在減輕其疾病不確定感的基礎上還能夠提高其依從性。共護理4周。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行中醫五音療法結合耳穴貼壓護理,方法:(1)中醫五音療法,①聽音設備,可選擇手機、MP3、電腦等方式進行聽曲,需將《天韻五行樂》下載至上述設備;②調節音量,醫護人員需控制音量在40~60 dB,避免患者聽不清楚或耳膜不適;③擇取聽曲時間,選擇巳時(9~11點)播放角調式陽韻,選擇酉時(17~19點)播放羽調式陽韻,一日2次,單次半小時;④環境管理,予以患者舒適體位,注意維持周圍環境的安靜,再引導患者依照音樂律動對自身呼吸進行調整。(2)耳穴壓豆,對患者耳廓進行常規消毒后,需于患者皮質下、交感、神門、心穴位處行王不留行籽貼壓處理,每日揉按3~5次,單次單穴揉按時間應大于60 s,若患者自覺穴位貼壓處產生痛、脹、麻、熱等感覺為宜,注意兩耳交替治療。共護理4周。
1.4 觀察指標評測分析2組ICU譫妄患者的日均醫療費用、住院天數、呼吸機使用時數、咪達唑侖用量、T-AI評分、S-AI評分、心率、呼吸頻率、IPSQ評分、McGill評分、RASS評分。心理狀態[5]:以特質焦慮量表(82分制、T-AI)、狀態焦慮量表(82分制,S-AI)完成對ICU譫妄患者焦慮程度的調查,分值高提示其焦慮程度較高。情緒評分[6]:以住院滿意度量表(百分制、IPSQ)完成對ICU譫妄患者滿意程度的調查,分值高提示其對于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較高。疼痛評分[7]:以疼痛評分表(45分制,McGill)完成對ICU譫妄患者疼痛程度的調查,分值高提示其疼痛程度較高。鎮靜評分[8]:以鎮靜評分表(-5~+4分,RASS)完成對ICU譫妄患者鎮靜質量的調查,其中昏迷判定為-5分,重度鎮靜判定為-4分,中度鎮靜判定為-3分,輕度鎮靜判定為-2分,昏昏欲睡判定為-1分,清醒平靜判定為0分,不安焦慮判定為+1分,躁動焦慮判定為+2分,非常躁動判定為+3分,有攻擊性判定為+4分。

2.1 2組患者住院詳情對比試驗組患者的日均醫療費用(6238.74±214.59)元、咪達唑侖用量(125.61±9.27) mg,均較對照組少(P<0.05);其住院天數(9.84±0.74)d、呼吸機使用時數(149.52±13.68)h,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住院詳情對比 (例,
2.2 2組患者心理變化對比試驗組ICU譫妄患者干預后的T-AI評分(27.28±4.12)分、S-AI評分(30.56±5.61)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心理變化對比 (例,
2.3 2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對比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心率(86.57±6.62)次/min、呼吸頻率(17.47±2.34)次/min,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對比 (例,
2.4 2組患者IPSQ評分、McGill評分對比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IPSQ評分(78.57±12.81)分,較對照組高(P<0.05);其McGill評分(10.35±2.18)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的IPSQ評分、McGill評分對比 (例,
2.5 2組患者RASS評分對比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RASS評分(1.21±0.09)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的RASS評分對比 (例,
譫妄是一種常見于ICU病患的急性腦綜合征,患者通常會出現日夜顛倒、感知覺異常、覺醒度改變等問題[9],癥狀包括行為無章、聲光敏感、意識障礙、情緒紊亂等,近年來多以從宣教、鎮靜、環境等角度出發的傳統干預施以輔治,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適性與疾病認知水平,但其內容相對單薄、形式較為單一,無法依照患者實際生理、心理需求進行干預[10],臨床診療期間易因患者應激水平過高而導致最終療效有限,可能會損害患者的生命質量。本研究結果中,試驗組患者的日均醫療費用(6238.74±214.59)元、咪達唑侖用量(125.61±9.27) mg,均較對照組少(P<0.05);其住院天數(9.84±0.74)d、呼吸機使用時數(149.52±13.68)h,均較對照組低(P<0.05)。結果證實ICU譫妄患者僅應用傳統干預的預后質量不高,其恢復進展、鎮靜藥量、醫療費用均不如聯合中醫護理者。
中醫學認為譫妄屬“癲狂癥”“神昏”等范疇[11],發病原因與陰陽失調、陽盛陰衰有關,病機主要包括腦髓失養、氣血不足、心脾腎虛及氣滯血瘀,治療原則為寧心安神、調理陰陽。故以中醫五音療法結合耳穴貼壓護理輔治ICU譫妄患者,中醫五音療法具有解郁、悅心、調神等作用,能夠將羽、商、宮、徵、角五音對應五志、五臟及五行,其中五志包括恐、憂、驚、喜、怒;五臟包括腎、肺、脾、心、肝;五行包括水、金、土、火、木。該方法可依照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五志相勝的規律,在辨證的基礎上播放曲目,具有保證情志舒暢、臟腑功能旺盛、氣血調和、陰陽平衡的功效。相關醫學資料顯示,音樂播放時能夠促使人體的有益物質分泌,提升人體的神經細胞興奮性,進而提高患者的鎮痛與鎮靜作用,減低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另外,當音樂促使患者的震動節奏、頻率與其一致時,可調節患者的呼吸節律,減少其無效腔氣量,增加其呼吸深度,并對其肺換氣功能進行改善。
而耳穴貼壓則是一種適用于各類疼痛性疾病的中醫特色療法,其中交感穴具有解痙止痛、寧心安神、舒筋活絡的效果;皮質下具有調節陰陽、健腦益髓的效果;神門、心則具有安神、寧心、鎮靜的效果。資料顯示,于皮質下、交感與神門等穴位處行有效刺激,能夠維持患者的機體內環境,調節患者的血液成分與大腦皮層功能,協調患者的神經抑制、神經興奮,具有良好的安神、鎮痛作用。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的T-AI評分(27.28±4.12)分、S-AI評分(30.56±5.61)分、心率(86.57±6.62)次/min、呼吸頻率(17.47±2.34)次/min、McGill評分(10.35±2.18)分、RASS評分(1.21±0.09)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其IPSQ評分(78.57±12.81)分,較對照組高(P<0.05)。結果證實ICU譫妄患者應用中醫五音療法結合耳穴貼壓護理的效用更佳,這與高蘭等[12]學者的學術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得,ICU譫妄患者以中醫五音療法結合耳穴貼壓護理進行輔治,有利于患者的呼吸頻率穩定、恢復進展加快、譫妄發生情況減少,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