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伴隨我們的日常用電需求越來越高,就要求相關企業更要重視安全生產管理。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電能損耗需求,電力企業必須重視安全管理,強化基礎管理,根據生產實際完善內部管理措施,加強現場監管,建立監督管理模式,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同時,為社會輸出更多的優質能源,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以促進電力行業長遠發展。
關鍵詞:電力;安全管理;監督管理
引言:
針對電力安全管理開展合理的安全監督工作,能夠實現對工程施工中相關安全隱患及事故的有效規避,電力企業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要目標之一,在電力企業發展中,將安全管理和監督管理作為企業效益管理的一部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隱患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電力企業的維修成本,讓電力企業能夠在零事故的前提下完成運行,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從而促進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
1電力安全管理現狀
1.1電力設備管理不完善
部分地區的電力設備因為經濟、地理等原因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換,仍然超負荷使用,達到降低電力系統效率運行成本的目的。特別是在一些偏遠農村地區,此外安全管理流程缺乏管理工具,施工期間缺乏安全設備,安全設備管理混亂,安全工具沒有定期檢查試驗,即使某些安全工具出現問題,員工也不會在意,最終導致安全問題。
1.2員工安全意識不牢記
雖然一些政府機構和企業設立了安全管理部門,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員工的日常工作要求高標準以及建設項目的點多面廣,單靠安全管理部門已無法滿足安全生產需求。而有些公司的領導對員工的安全電力生產知識缺乏宣傳教育,沒有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最終導致整個公司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不嚴,安全意識差,這是當前電力生產企業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在生產和施工過程中缺乏安全意識,一些工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在出現安全問題的情況下,繼續違反規定進行作業,這不僅降低了效率,還威脅到工人的生命安全。
1.3安全管理體系不完善
雖然一些政府機構制定了規章制度,但它的作用僅僅是對監管者的檢查做出回應,難以充分發揮其實質性的管理和監督作用。監督管理體制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員工對自己的職責和任務認識不清,經常出現羊群效應,內部工人的交叉沒有主動權;電力系統覆蓋各省、市各個角落,需要定期檢查,進行巡邏和設備檢查,利用監控系統的有效性和狀態,消除所有潛在的安全威脅,但由于系統不完善,其中許多是遠程安全管理,部分地區長期以來只是在出現問題后才實施管理,不能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做出預防措施。
2電力安全監管措施
2.1不斷完善設備管理制度
電力設備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維護和更新,在購買設備時要根據相關設備標準提高購買質量,在供電系統的運行中,應注意設備的規劃和管理,專業人員進行定期審查和維護,確保電力設備的系統評估、準備維修和驗收文件、數據保存。如果在后期發生安全事件,它有助于第一次找到數據和原始信息,從而縮短故障持續時間。要嚴格執行設備報廢制度管理,應定期淘汰不合格設備,以避免對安全和性能造成重大潛在風險,不斷在實際工作中完善設備管理制度。
2.1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培養
電力企業建立"安全第一"的生產管理理念,中層和高層領導應該為在該領域工作的員工安排定期培訓,在公司的安全管理體系中自上而下建立系統的安全培訓,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實。及時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更新受訓人員的思想和管理能力,使他們能夠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形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安全安全管理體系。此外還要建立專門的安全部門,安全管理部門由專業人員組成,以避免工作人員交叉工作。需要通過集中學習、培訓,提高工人安全意識,掌握現代安全管理知識,能夠根據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開展工作,讓員工能在作業之前牢記安全理念和突發事故處理流程。
2.3長期完善安全管理體系
電力企業要不斷提升安全管理體系,完善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運用制度的約束性,約束電力企業員工的行為,根據管理制度,有效落實和安排相關的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從而保證各個工作環節能夠有效銜接,有效推進電力企業的穩定運行。要加強監管部門的有效監控,要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相關的標準,對電力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行監督,要在監督過程中通過有效的規章申請規范電力企業員工的安全行為,規范企業的員工的工作行為,確保電力企業能夠建立完善安全的管理機制,提高電力企業的管理機制水平。同時要落實目標責任制,根據電力企業的管理機制以及管理制度明確電力企業員工的權利與義務,要準確劃分相應的工作部門和工作安排,設立監督管理部門,定期對電力企業的機器設備、工作環節、工作任務進行檢查,將事故的安全隱患消除。安全管理體系的完善是一項需要長期改進的工作。
3電力安全監管模式分析
3.1監管手段要不斷創新
電力安全監管模式由以往最開始的無監管模式發展到現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的自動化監管方式,其監管手段是不斷進行創新的,在實際開展質量監督工作時需要解決科學技術,因此工作人員要意識到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不斷的對監管中的技術管理進行優化和創新,更多的利用現代化的技術,使電力監管更加科學、有效。同時,還要注重質量監督中的技術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確保監督管理手段技術應用的準確性和實效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更好的推動監督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3.2監管機制要更精細化
在規模化的電力實施背景下,構建和執行精細化管理是大勢所趨。具體來講,在進行電力安全監管開始時要做好工程項目的風險分析工作,在風險分析中要立足于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和分項內容,做好各類安全風險識別工作,結合安全風險類別、誘發因素、具體表現、危害程度等,做好風險等級劃分,對電力設備壽命進行評估并且再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規避和緊急應對措施。以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的監管機制利用智能化的設備實現電力監督管理機制的自動化,以更加精細化的監管機制對智能化監管程序和設備進行設計。
3.3監管責任要定點化
相關電力施工企業應該提高對安全監管制度的重視,并且要對傳統的安全監管制度進行有效完善,使其能夠與實際的電力工程安全監督工作相適應,基于此,電力施工企業要結合電力工程的實際建設情況,制定出落實到點和到個人的責任監管機制,設立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同時還要結合電力監管的具體工作環節,劃分出不同的電力安全監管小組,明確各小組監管的地段、設備和監管流程,要求各小組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對相關安全管理內容進行有效落實,若是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某一小組沒有做好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就要把工作責任落實到小組再到人,還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對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能力、態度等多方面進行考核,針對考核結果實施相應的獎勵與懲罰措施,促使相關安全管理部門能夠積極投入到安全監督工作之中,讓監管責任定點落實到的人不僅有肩負的責任,還有相適應的回報。
結束語:
總之,不斷完善設備管理制度、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培養和長期完善安全管理體系會增加企業的經濟利益,能夠保證電力企業的各個環節有效進行,保證機器設備有效運轉,能夠很好地將企業的效益與安全管理相結合,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和諧氛圍,將安全管理和監督管理轉變為主動性的管理,從而促進電力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濤.電力安全管理現狀及監督管理模式分析[J].通訊世界,2020, 27 (05):189+217.
[2]李琳,何泰楠.電力安全管理現狀及監督管理模式分析[J].光源與照明, 2021 (8):123-125.
[3]李蓉,周帆,賀牧,楊超,白添凱.風險控制和風險評估背景下電力安全管理的策略探討[J].電力設備管理,2021(0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