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英 彭杰
(重慶市中醫院,重慶,400011)
便秘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見的胃腸道并發癥。心力衰竭患者長期服用利尿劑,增加腸道水分的吸收,使大便干結。胃腸道淤血、胃腸運動減弱等,是便秘發生的主要原因[1]。便秘除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外,長期便秘的心力衰竭患者,內毒素進入血液,炎癥遞質加快心力衰竭進程[2]。屏氣、用力排便甚至誘發急性心力衰竭發作、急性冠脈綜合征等,嚴重危害患者健康[3]。常規處理方法,如灌腸、服用瀉藥(如聚乙二醇等)等,存在操作不便、腹瀉和復發率高等問題[4]。中醫藥以其扶正祛邪、補而不滯、通而不瀉等優勢,成為臨床治療便秘的優選之一。本文探討代表中成藥首薈通便膠囊治療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療效及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為中醫藥治療心力衰竭患者便秘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重慶市中醫院心內科門診或病房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并發便秘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齡52~78歲,冠心病4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1例,肺心病7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按照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制定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5]。癥狀: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難: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2)咳嗽、咳痰、咯血;3)乏力、疲倦、頭暈、心慌;4)少尿及腎功能損害癥狀。體征:1)肺部濕性啰音;2)心臟體征:除基礎心臟病的固有體征外,慢性左心衰的患者一般均有心臟擴大(單純舒張性心力衰竭除外)、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及舒張期奔馬律。超聲心動圖:LVEF<50%為收縮期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E/A<1為舒張功能不全。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NT-proBNP)>400 pg/mL。便秘診斷標準:具備以下1項即可診斷:1)每次排便間隔大于3 d;2)排便困難或排不盡感;3)糞便干結堅硬[6]。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及便秘診斷者[3-4];2)無并發其他嚴重疾病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
1.4.1 觀察組 觀察組在原抗心力衰竭治療的基礎上(ACEI/AR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服用首薈通便膠囊(順益舒,魯南厚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50041),2粒/次,2次/d。療程為2周。
1.4.2 對照組 對照組在原抗心力衰竭治療基礎上服用便通膠囊(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0071)治療,3粒/次,2次/d。療程為2周。
1.5 觀察指標 顯效:治療后,癥狀消失或48 h內排便;有效:癥狀緩解或72 h內排便;無效:治療后,癥狀未緩解,72 h后排便或未排便。同時記錄排便質量(時間、形狀、難易程度)。中醫證候評分:主癥:排便時間延長、大便干燥或黏滯、排便困難;次癥:腹脹、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五心煩熱。主癥輕、中、重分別計2分、4分、6分,次癥輕、中、重分別計1分、2分、3分。無相關癥狀計0分。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評價,總分在0~21分之間,總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66.7%,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通過觀察患者排便時間、大便性狀、排便難易程度及腹脹、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五心煩熱等癥狀,根據評分標準予以評分,治療前2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均降低,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PSQI評分均降低,觀察組PSQI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期間,2組患者均未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未出現急性心力衰竭發作。治療前后患者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均未見明顯變化。
便秘是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在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證候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11%左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便秘[7]。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量減低,活動較少,加之體循環淤血,腸道動力減弱,極易出現便秘[8]。再者心力衰竭患者因治療需要,長期服用利尿劑,嚴重者需要限水限鈉,腸道水分不足,也易引起便秘[9]。心力衰竭患者因腸道淤血,腸黏膜屏障易被破壞,腸壁通透性增加,合并便秘的患者腸道內糞便淤積,細菌增殖異常,使細菌移位,內毒素進入血液,誘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炎癥介質的產生,加速心血管損傷與重構[10]。此外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排便困難,屏氣用力,加重心臟負荷,可誘發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11]。可見便秘嚴重危害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心力衰竭病的發病過程中,心氣虛弱,腸腑失養,傳導失司。腸腑喜潤,氣血不足,無以化津,大便結而不通。故應以甘潤之法補之,為塞因塞用之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長期使用西藥利尿劑,津液大量丟失,使大便進一步燥實而腸道不通。濁陰不降,清陽不升,心無所養,濁邪入血,損傷心脈。心氣耗損,又加重心力衰竭。故于甘潤之中,宜加入升清降濁之品。首薈通便膠囊以益氣養陰、升清降濁為治法,由何首烏、蘆薈、決明子、枸杞子、阿膠、人參、白術、枳實等藥物組成。方中何首烏養血填精,既能滋養心血,又能潤腸通便;蘆薈苦寒降泄,既能泄熱通便,又能清肝火、除心煩;阿膠、枸杞子補益氣血、滋陰潤燥,使氣血得復,腸道得養,溲便自行;人參、白術益氣健脾,升提清陽,決明子、枳實一潤一通,使濁陰得降。一升一降,使氣機調暢,腸腑自舒。
便秘患者的胃腸道蠕動功能較差,經常會出現腹部脹滿、食欲減退、心煩易怒等癥狀,此類癥狀的出現會對患者睡眠質量有較大影響,造成患者入睡困難,或睡眠時間較短、睡眠深度較淺等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進行治療后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首薈通便膠囊能夠通過改善患者便秘的臨床癥狀,進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首薈通便膠囊觀察組)治療心力衰竭患者便秘臨床總有效率為93.3%,顯著高于對照組(便通膠囊觀察組)(P<0.05)。在改善中醫證候方面,治療2周后觀察組中醫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肝腎功能、血、尿、便常規等無不利影響,并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整個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無1例因心力衰竭加重等原因退出試驗。
綜上所述,首薈通便膠囊在治療心力衰竭患者并發的便秘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方面,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