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東 黃俊山 尹鷺峰 梁琛 林維志 黃碧霞 易泳鑫 陳翔 陳梨花 劉云珠
(1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福州,350108; 2 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福州,350003)
臨床上接近一半的中風后患者會出現失眠的情況,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更重要的是,失眠會導致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加重,導致康復時間延長,生命質量下降,甚至誘發再次中風[1-2]。臨床發現,卒中后失眠的主要表現形式為:非24 h節律睡眠障礙(Non-24 h Sleep Wake Syndrome)、無晝夜節律的睡眠障礙(No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即同時伴有失眠和(或)白天過度嗜睡癥狀,正是中醫學所述的“晝不精、夜不瞑”[3-4]。不寐作為病名,最早見于《難經》,而后相繼出現“夜不瞑”“不得臥”“目不瞑”等名稱。病機總屬陽盛陰衰,陽不入陰,不外虛實兩端,可分為陰虛不能納陽、陽盛不得入陰兩類[5]。我院應用晝夜分治法治療中風后失眠療效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診斷標準 1)中風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主癥:偏癱、神志昏蒙,語言謇澀或不語,偏身感覺異常,口舌歪斜。次癥:頭痛眩暈、瞳神變化,飲水發嗆等;2)失眠參照《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a.失眠表現,入睡困難,入睡時間>30 min;b.睡眠質量,睡眠質量下降,睡眠維持障礙,整夜覺醒次數≥2次、早醒、睡眠質量下降;c.總睡眠時間減少,通常<6 h[7]。
1.3 納入標準 1)年齡50~80歲;2)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其他原因所致失眠;2)已接受相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效應觀測指標;3)藥物過敏;4)嚴重心、肝、腎損害影響藥物代謝;5)特征人群(精神病、病情危篤或疾病晚期)如樣本選擇時正接受藥物治療,經洗脫期后符合納入標準,不視為排除病例;6)不符合納入條件,納入錯誤/未按規定實施干預措施,無法判定療效;7)資料不全無法判定療效、安全性;8)嚴重不良反應(納入不良反應統計)、并發癥,特殊生理變化等,難以繼續治療;9)使用影響療效藥物。退出/脫落病例按退出/脫落時療效納入療效判定。
1.5 治療方法 1)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天津華津制藥廠,國藥準字H12021140),1 mg/次,1次/d,睡前服用。2)觀察組,a.晝精方(早餐后30 min服用):桂枝10 g、葛根10 g、豬苓15 g、澤瀉15 g、法半夏10 g、丹參15 g、黨參15 g;b.夜瞑方(晚餐后30 min服用):珍珠母30 g、磁石10 g、龍骨20 g、酸棗仁15 g、茯神15 g、柏子仁15 g、郁金15 g、百合20 g。
1.6 觀察指標 1)臨床表現、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嚴重程度指數(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不良反應。
1.7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痊愈:失眠完全消失,日間功能正常,PSQI降低≥90%。顯效:睡眠質量顯著改善,伴隨癥狀明顯緩解,PSQI降低75%~90%。有效:睡眠質量改善,伴隨癥狀有所緩解,PSQI降低35%~75%。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2.1 臨床療效 治療1療程(2周),臨床療效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失眠嚴重程度指數治療1療程(2周),PSQI、ISI 2組均有改善,觀察組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PSQI、ISI比較分)
2.3 不良反應 觀察過程中2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
“晝精夜瞑”是正常人的睡眠狀態,“晝不精、夜不瞑”導致寤寐失常,寤寐調適是陰平陽秘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寤寐失常則多是陰陽平衡失調的結果。《靈樞·營衛生會》說:“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晝精”是指白天機體的精力、感知覺、記憶、思維、意志、情緒及體力保持最佳;“夜瞑”是指夜間意識的消失、感知的減弱和身體的放松的佳境。
《靈樞·大惑論》云:“黃帝曰: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也就是說,衛氣滯留于陽經,夜晚不能盡行于陰分,造成人體陽氣過盛,陽不交陰而導致失眠。故失眠證多屬陽盛陰衰,陰陽失調。任何影響陽氣潛降封藏的因素,均可導致失眠。
《靈樞·營衛生會》:“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缺血性中風后失眠患者的晝夜狀態是“晝不精,夜不瞑”,屬于紊亂狀態。其主要病機為“清陽不升,魂不安宅”,病因歸納起來不外風、火、痰、瘀、虛,病理上有氣虛、痰濁、血瘀等改變。加之缺血性中風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脾胃之氣漸衰,缺血性中風后損傷正氣,氣虛不能運化水液,三焦水液運行失暢,易留而成飲,繼而痰濁內生;“氣為血帥”,氣虛血液運行瘀滯,易致瘀血內生。氣虛痰瘀互結擾亂人體營衛陰陽之氣運行,致清陽不升,從而導致“晝不精”。而不寐病總的病機為陽盛陰衰、陰陽失交,缺血性中風后不寐患者每每耗傷氣血,陰血虧虛不能涵養陽氣,致陽氣偏亢,陰不斂陽,導致夜不瞑。
我們認為中風后“晝不精、夜不瞑”的主要病機為“清陽不升,魂不安宅”,中風的發生,歸納起來不外虛、火、風、痰、氣、血六端,而中風后“晝不精”大致有氣虛、痰濁、血瘀3種病理狀態。中風患者多為老年人,其脾胃之氣漸衰,加之中風后損傷人體正氣,氣虛不能運化水液,三焦水液運行失暢,易留而成飲,繼而痰濁內生;“氣為血帥”,氣虛血液運行瘀滯,易致瘀血內生。氣虛痰瘀互結擾亂人體營衛陰陽之氣的運行,致清陽不升,從而導致“晝不精”。不寐病總的病機為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中風后不寐患者每每耗傷氣血,陰血虧虛不能涵養陽氣,致陽氣偏亢,陰不斂陽,導致夜不瞑。
“晝精方”“夜瞑方”兩方立足于中風后失眠氣虛、痰濁、瘀血3種病理狀態。晝精方以黨參補中益氣,豬苓、澤瀉功可祛痰利濕,法半夏燥濕化痰,丹參活血化瘀,桂枝、葛根升發陽氣。方中以黨參為君,臣以豬苓、澤瀉、法半夏、丹參化痰祛瘀,佐以桂枝、葛根升陽,諸藥合用,使氣血得補,痰化瘀祛,從而達到“晝精”的狀態。夜瞑方用珍珠母、磁石、龍骨重鎮潛陽,可引陽入陰,使得陰陽互藏,酸棗仁、茯神、柏子仁養心安神,郁金、百合疏肝解郁以安神,全方重在引陽入陰,使得營衛陰陽得以平衡則寤寐自宜。兩方功可達到晝精夜瞑的狀態。
綜上所述,我院應用晝夜分治法治療中風后失眠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