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淑珍
(山西省呂梁市人民醫院,呂梁,033000)
骨科手術對患者機體所造成的創傷程度往往較為嚴重,術后疼痛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且骨科手術后疼痛屬于深部痛的一種,病情程度嚴重時還會對患者的神經、內分泌等多個系統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導致不良情緒出現[1-2],通過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干預難以達到有效緩解疼痛的目的。要達到滿意的恢復效果,術后疼痛護理和康復鍛煉起著非常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國家大力促進中醫藥及中西醫并重發展的大背景下,中醫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中醫護理方案、中醫特色護理已開始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本文研究根據科室中醫特色,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圍術期接受中醫睡眠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山西省呂梁市人民醫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14例;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0.8±5.4)歲;左側骨折17例,右側骨折26例;骨折發生時間1~16 h,平均時間(5.9±0.7)h;觀察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44~81歲,平均年齡(60.4±5.2)歲;左側骨折19例,右側骨折24例;骨折發生時間1~18 h,平均時間(5.6±0.4)h。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骨科手術護理。
1.2.2 觀察組在常規骨科手術護理基礎上,增加實施中醫睡眠護理干預 1)飲食護理:對患者體質進行評估,制定飲食護理方案。氣滯瘀血型體質患者:盡可能選用具有健脾、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避免進食一些寒涼的食物;氣血兩虛型體質患者:盡量選用具有益氣活血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一些難以消化的食物;肝腎陰虛型體質患者:盡可能多的食用具有補益肝腎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一些辛辣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并且保證做到戒煙、戒酒;2)心理護理: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溝通,對其所提出的關于疾病、生活上的一些問題耐心給予解答,盡可能多的關愛、支持、幫助,使其能夠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對不良心理狀態進行全面了解,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3)創傷護理:定期對手術操作切口進行消毒,預防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給予中藥外敷治療:將白芥子、萊菔子、吳茱萸各100 g裝于布袋當中,在加熱處理之后對切口實施外敷,對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環、愈合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4)睡眠護理:病房環境保持干凈、溫馨,對溫濕度水平進行調節,降低儀器噪聲,保證良好睡眠環境。指導患者對腎三穴、神門穴自行按摩。按摩方法:按摩前取適量中藥按摩膏涂擦按摩處皮膚。中藥擦劑即可起潤滑、保護皮膚的作用又可增加按摩療效。然后用大拇指或食指指腹輕揉點壓腎三穴、神門穴,點壓按揉穴位時注意力度,以患者感到適合為宜,每次按壓的時間控制在2 min左右,每天進行4~6次,以達到安神止痛的治療功效,使患者的睡眠質量提高。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滿意度;2)護理前后睡眠障礙指數、生命質量、心理狀態評分;3)圍術期睡眠障礙發生情況;4)術后住院時間和患肢功能恢復時間。
1.4 療效判定標準 1)滿意度:在患者治療結束出院當天,以不記名打分問卷方式調查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60分不滿意,≥80分滿意,其余為基本滿意[3];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進行評價(包括18個條目),總分21分,分數高則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差[4];3)心理狀態: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ly Scale,HAMA)以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量表進行評價(包括14個題目),每題的5個選項分別對應0~4分,56分為最高分,分數高則說明患者的心理問題嚴重[5];4)生命質量:采用SF-36量表進行評價(包括8個方面),共36個問題,100分為滿分,分數高說明患者的生命質量高[6]。

2.1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滿意度數據[例(%)]
2.2 護理前后睡眠障礙指數、生命質量、心理狀態評分 觀察組護理前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F-36量表評分、HAMA、HAMD評分優于對照組,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睡眠障礙指數、生命質量、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2.3 圍術期睡眠障礙發生情況 觀察組中僅有3例出現圍術期睡眠障礙,發生率為7.0%,少于對照組的10例(23.3%),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圍術期睡眠障礙發生情況
2.4 術后住院時間和患肢功能恢復時間 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和股骨功能復時間優于對照組,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術后住院時間和患肢功能恢復時間
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帶來的劇烈疼痛及明顯腫脹嚴重影響患者早期功能鍛煉和功能康復,術后有效控制疼痛、腫脹對于加快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和康復進程至關重要。而術后肢體的疼痛會導致患者入睡困難,由于疼痛在睡眠中頻繁的醒來導致睡眠質量下降,誘使患者感到更加的疼痛,也就是疼痛出現干擾睡眠,睡眠確實會加重疼痛的敏感性,疼痛和睡眠之間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有效控制疼痛會改善睡眠質量。西醫常通過口服或靜脈給藥的方式對患者實施術后鎮痛,但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且具有較大的不良反應,應用范圍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7]。作用時間較短,需要多次重復給藥,而消腫方面主要以局部冰敷、患肢抬高、功能鍛煉、促進血液循環為主,有一定效果,但仍不夠理想。中醫護理技術在緩解疼痛、腫脹方面有其獨特優勢。穴位按摩是中醫傳統外治法的常用手段,通過刺激經絡從而達到疏通經脈、活血止痛、改善微循環形態,消除腫脹作用。穴位按摩不僅是物理性的撫觸與按摩,也是情感的傳遞和連接,可以解除肌肉痙攣,增加患者舒適感,降低神經系統的緊張度,能緩解術后疼痛引發的應激反應,緩解焦慮狀態,從而使生命體征趨于平穩。有相關研究證明,中藥加溫后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涼血、補益肝腎作用,更有利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按摩穴位與中藥外敷聯合并用能夠長時間的維持治療,增強藥物吸收和經絡傳導,更好地發揮藥效,止痛效果會更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為患者提供能夠使治療效果和生命質量提高的護理干預,已經成為現代臨床護理工作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8]。
本次研究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6.7%,而在常規骨科手術護理基礎上,接受中醫睡眠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3.0%,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僅有3例睡眠障礙情況發生,發生率僅為7.0%,少于對照組的10例(23.3%),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睡眠障礙指數、生命質量、心理狀態評分、術后住院時間和患肢功能恢復時間等觀察指標數據表明,較對照組更為理想。充分說明,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患者在常規骨科手術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睡眠護理干預具有優勢和必要性,今后可以將其作為常規護理模式,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總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圍術期接受中醫睡眠護理干預,可以減少圍術期睡眠障礙的發生,大幅度改善睡眠質量和生命質量,幫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態,縮短住院治療時間,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