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梅蘭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廈門,361000)
作為常見的女性癌癥,乳腺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死亡率。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乳腺癌新發病例占比11.6%、死亡占比6.6%[1]。可見,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處于較高水平。隨著當前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乳腺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時生存率也得到明顯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睡眠障礙的出現直接影響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狀況。所以,應重視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狀況的改善,重點分析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為醫生制定相應預防對策提供指導依據。近些年,部分學者已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影響因素開展了研究,但普遍集中于應對方式、焦慮、社會支持等社會心理學因素對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導致研究結論較片面,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為此,選擇本院乳腺癌術后患者為例,深入探究手術方式、化療、臨床分期等因素與其睡眠質量之間的相關性,明確睡眠障礙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患者61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3~60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9~25 kg/m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0例,初中27例,高中及以上14例。本研究已取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 納入標準 符合《乳腺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提到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得到手術病理檢查確診;書寫、閱讀等能力正常;對研究知曉,自愿參加[2]。
1.3 排除標準 智力障礙者;合并心理疾患、肝腎功能不全等者;遠處轉移,且預計生存期不足3個月者。
1.4 研究方法 首先,組織參與調查研究人員統一培訓,使其在實踐中明確規范自身行為;其次,根據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開展調查,發放問卷,指導填寫問卷內容,共發放63份問卷,回收61份,有效回收率為96.83%,統計患者睡眠質量狀況,在此基礎上,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患者睡眠障礙;最后,整理、歸納、分析患者基本資料(姓名、年齡、學歷、生命體征指標等),明確患者睡眠質量差的影響因素(職業、鍛煉次數、手術方式、有無化療、鍛煉時疲勞感程度、臨床分期等),以完善該病患者護理方案,改善生命質量,延長生存期限。
1.5 觀察指標 睡眠質量:采用PSQI進行睡眠質量的評估,本量表共包括7個項目,總分范圍為0~21分,分值越高,睡眠越差[3]。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Logistic單因素分析各變量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狀況分析 61例患者中40例睡眠質量差,占65.57%,PSQI評分為(12.45±5.31)分。
2.2 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差的影響因素分析
2.2.1 單因素分析 每周鍛煉次數、手術方式、化療、鍛煉時疲勞感與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有關(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例(%)]
2.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表1”中有意義變量進一步做逐步回歸,得到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顯示乳腺癌切除術(OR=2.347)、鍛煉1~2次/周(OR=6.021)、接受化療(OR=3.209)、鍛煉時疲勞感偶有及明顯(OR=4.240),是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較差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醫療服務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對于乳腺癌的治療關注點已不僅僅局限于患者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應,而是逐漸延伸至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狀況。既往研究已證實,睡眠障礙與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命質量存在直接聯系[4]。
本研究選擇本院乳腺癌術后患者開展研究調查,61例患者中發現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共有40例,PSQI評分為(12.45±5.31)分,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正常社交,甚至增加癌細胞轉移風險。為此,采用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障礙的影響因素,發現乳腺癌切除術、每周鍛煉1~2次、接受化療、鍛煉時疲勞感偶有及明顯是影響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的獨立危險因素,詳細分析如下:1)乳腺癌切除術是治療乳腺癌的常規方法,比保乳術的創傷大,加重患者心理負擔,甚至影響機體炎癥水平,引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現象,降低睡眠質量。同時乳房作為女性的重要性器官,失去乳房則會造成患者自我形象紊亂,加重患者精神壓力,降低生活信心;2)每周鍛煉次數少,且鍛煉時偶有及明顯疲勞感,易導致患者無法耐受疼痛,甚至造成患側上肢功能障礙,進而影響睡眠及生命質量;3)化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害患者的正常細胞組織,增加患者不適感,影響睡眠。
上述情況提示醫護人員應重視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睡眠問題,及時了解睡眠狀況,制定具有全面性、系統性等特點的干預措施,包括醫護培訓、宣傳教育、心理疏導、堅持鍛煉、藥物指導等,措施如下:1)重視醫護人員的培訓,使其正確評估術后患者睡眠問題;2)宣傳教育,為患者創造良好住院環境,保持空氣良好,室內安靜,限制人員走動;為患者介紹疾病預后及生存現狀,重點講解如何應對睡眠障礙的方法;3)心理疏導,評估患者心理狀況,予以針對性疏導,如聽音樂、讀報紙、收看綜藝節目等,以緩解患者負性情緒;4)堅持鍛煉,引導患者樹立正確自我認知,再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訓練,即調節呼吸,吸氣時逐漸握緊拳頭,呼氣時松開拳頭,促使全身肌肉放松,以調整睡眠狀況;5)藥物指導,在實際工作中,密切觀察患者化療情況,確定有無化療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防加重患者睡眠障礙。必要情況下,按醫囑為患者提供鎮痛劑,以減輕疼痛。通過指導患者采取上述應對措施,可增強患者自我健康意識,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質量,避免睡眠障礙帶來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通過調查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情況,發現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并且與化療、每周鍛煉次數、手術方式等因素有關。所以,要求醫護人員重視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情況,盡早采取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將睡眠障礙風險降至最低。鑒于相關報道較少,建議今后繼續探究乳腺癌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因素,以期豐富研究成果,為其他研究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