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芹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濟南,250012)
直腸癌屬于惡性腫瘤疾病的一種,具有高發病率、高殘疾率的特點,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對于直腸癌早發現、早治療,可有效提高預后效果[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臨床常用的診斷方式,在診斷過程中發現,患者的心理恐懼、焦慮等會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在掃描之前,患者的心理準備工作尤為重要。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收治的直腸癌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分析其進行直腸癌1.5TMRI檢查時,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態、睡眠質量的影響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收治的直腸癌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3~59歲,平均年齡(48.00±3.25)歲;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4~59歲,平均年齡(48.25±3.45)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檢查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1.5TMRI進行檢查。在檢查之前禁食時間不得少于4 h,并且在檢查開始之前的2 h進行清潔灌腸;掃描之前,患者需要使用500~800 mL的溫開水進行灌腸,需要憋尿,在檢查30 min,以山莨菪堿注射液進行肌內注射,先開展平掃,之后再進行增強掃描。
1.2.2 對照組護理方案 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即告知患者相關的檢查事項以及流程等。
1.2.3 觀察組護理方案 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護理方式如下:1)先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因在掃描之前,患者需要禁食和灌腸等,會有明顯的不舒適感,且進行MRI檢查的環境屬于密閉式,導致患者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和患者進行交流,并且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初步的評定,之后在依據評定的結果制定護理方案;2)分析造成患者不良情緒的原因,結合患者自身病情變化等,進行針對性的知識宣講,讓患者知曉MRI檢查的相關知識,對于患者的提問能夠積極地解答,緩解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另外還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在檢查的期間,梯度磁場的啟動會存在較大噪聲,這是正常的情況,可以先提前模擬該聲音,讓患者有所心理準備;告知患者在注射造影劑后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例如注射山莨菪堿液后,會有口干、發熱等情況均是正常的,不需要處理會自行消失;3)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和屏氣的訓練,讓患者明白呼吸不均勻或者屏氣時間不充分對成像時間或者圖像質量均會造成影響,患者應該保持積極的態度接受指導;對于情緒較差的患者,可以安排一名家屬陪同,給予患者安慰。
1.3 觀察指標 記錄和分析2組情緒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情緒評分以焦慮量表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即表示患者的情緒狀態較差;睡眠質量評分以匹茲堡睡眠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進行評分,對患者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等多項條目評分,每項評分以0~3分進行打分,滿分為21分,分數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差。

2.1 比較2組情緒評分以及PSQI得分 觀察組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情緒評分以及PAQI評分分)
MRI作為診斷直腸癌常用的方式,具有無輻射、無創等特征,在臨床得到廣泛使用,但因掃描的時間較長,且需長時間處于封閉的空間內,加上機器運轉的噪聲較大,患者常常會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出現不良情緒,且心理障礙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溢尿、溢便等情況,甚至是移動性偽影,影響檢查結果,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情緒護理非常重要[2]。
為了做好患者的情緒管理,臨床在檢查前后應多開展針對性心理護理,耐心地和患者交流,并且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了解患者出現焦慮的具體原因,依據患者的理解能力進行檢查相關內容的講解,讓患者能夠更加信任醫護人員[3]。在注射對比劑之后,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倍增,在焦慮和緊張的情況下,會分泌出較多的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和組胺等,這些物質的過度釋放會提高機體出現過敏反應的概率,在這時候注射對比劑就容易導致過敏。因此,在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需要講解注射對比劑的意義,在注射的時候動作輕柔,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讓患者保持身體放松,通過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注射后告知患者注射成功,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從而減少應激反應,降低中樞神經的興奮性,使患者能夠保持信心,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4]。
綜上所述,直腸癌1.5TMRI檢查的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睡眠質量,值得被廣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