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慶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州,350001)
結腸鏡檢查是用于診斷結腸病的主要方式,既能早期確診疾病,還能病理取檢,對于患者后期治療具有積極作用[1]。但由于結腸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檢查,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增加,從而產生焦慮和緊張等情緒,對睡眠質量也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對結腸鏡檢查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尤其重要,可有效消除心理、生理痛苦,縮短操作時間,提高配合度,改善睡眠質量。本次研究對結腸鏡檢查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并對患者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收治的結腸鏡檢查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19歲~70歲,平均年齡(42.35±2.16)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0歲~69歲,平均年齡為(42.18±2.23)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臨床為明確診斷做結腸鏡檢查者;2)19~70歲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者;2)研究中途退出者。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采取綜合護理干預:1)心理干預。因結腸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較為痛苦,患者常伴有焦慮和緊張等情緒,檢查過程中產生應激反應,易對檢查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要積極與患者交流和溝通,滿足患者日常需求,了解患者情況,鼓勵和支持患者,讓患者保持身心放松,舒緩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從而提高積極性。2)飲食指導。要求患者檢查前3 d以低脂、少渣和細軟半流質食物為主,并于檢查前1天進流質飲食,當日則禁食。3)腸道準備。患者檢查前4 h可給予清腸劑口服,而腸道準備則采取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清腸劑服用時可少量飲用葡萄糖水,起到緩解饑餓感,避免低血糖的情況。4)體位指導。要求患者提前10 min進入檢查室,指導患者握拳、深呼吸等肌肉松弛訓練,并輕撫患者腹部,針對情緒波動較大者采取心理疏導,告知患者腹部和全身肌肉放松。協助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姿勢,松解腰

表1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分)
帶,雙腿超腹部彎曲。4)調整睡眠習慣。因患者檢查后伴有輕微腹脹和腹痛等癥狀,再加之情緒緊張,易導致睡眠質量較差。因此要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睡眠習慣,合理調整作息時間,安排日間活動,控制房間溫度、光線、濕度等,減少外界環境刺激患者感官,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能夠減少患者焦慮情緒,使其心情得以放松。
1.5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睡眠質量,采用PSQI量表進行評分,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主觀睡眠質量等各維度評分,各維度評分累加為總分,總分分值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差。

2.1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PSQI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結腸鏡檢查具有并發癥少、痛苦小以及確診率高等特點,是目前用于診斷、治療結腸、直腸疾病的主要手段,能夠完整、清楚觀察整個結腸以及回腸末端情況,準確確診疾病[2]。但結腸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檢查,加之伴有機械性刺激,大部分患者檢查前心理狀態較差,伴有應激反應,既影響睡眠質量,還對檢查造成一定影響[3],因此需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輔助治療。
護理干預主要是針對患者給予心理護理、飲食指導、腸道準備、體位干預以及調整睡眠習慣等護理服務,從而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度,確保檢查順利完成[4]。檢查前有效的心理疏導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消除恐懼心理,提高依從性。加之檢查前給予患者飲食指導,能夠有效緩解因饑餓感引起的不適,還能避免低血糖等癥狀。同時加強體位干預和腸道準備,能夠確保檢查順利完成。此外因多數患者檢查后伴有腹部疼痛等情況,一直處于焦慮、浮躁狀態,導致其睡眠質量較差,睡眠周期絮亂。因此加強睡眠干預,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習慣,合理安排休息和鍛煉時間,能夠有效改善睡眠質量,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結腸鏡檢查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心理狀態,提高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