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蓓蓓 楊忠誠 劉秀玲
(蚌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蚌埠,233000)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在正常情況下,胃黏膜和十二指腸黏膜可以抵抗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膽鹽、乙醇等侵襲性物質的破壞,以維持黏膜的完整性。一些致病因素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痛、惡心嘔吐、打嗝、反酸、胃脹氣不佳。臨床根據(jù)病因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抑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特點是起病慢、病程長等,短期治愈率低,再加上飲食、心理、生活習慣等因素都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心理健康等。因此在消化性潰瘍治療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案進行干預具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飲食因素是影響消化性潰瘍療效、預后和復發(fā)的重要因素,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加重消化性潰瘍的病情,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1-2]。本研究探析了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雙盲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5.21±2.27)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5.78±2.91)歲。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jù)“消化性潰瘍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2016,西安)”相關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主要有:1)有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癥狀,主要有上腹部疼痛、燒心、反胃、噯酸、噯氣等;2)內鏡檢查,胃或十二指腸呈多發(fā)性淺表性不規(guī)則的潰瘍,直徑在0.5~1.0 cm,甚至更大;3)幽門螺桿菌病原學檢查陽性;4)排除其他疾病。
1.3 納入標準 1)年齡18~75歲者;2)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3)認知功能正常,無聽力語言障礙,能夠準確表達意愿者;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1)年齡<18歲或者>75歲者;2)合并心理應激障礙或精神系統(tǒng)疾病、原發(fā)性睡眠障礙等并發(fā)癥者;3)近6個月有使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史,使用時間2周以上者;4)合并惡性腫瘤、急性創(chuàng)傷、疼痛等并發(fā)癥者;5)依從性差,難以配合者。
1.5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主要有:1)高質量的心理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貫穿住院全過程,關注患者病情和情緒的變化,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時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傾聽患者內心的壓抑和想法,使其感受到關懷和關注,引導家屬做好陪護工作,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關愛,增強患者的社會認同感和自我認同感。2)合理飲食,飲食不良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因素之一。護士應指導患者在消化性潰瘍期間要吃有營養(yǎng)、高熱量、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以軟性食物為主,進食過程中要慢慢咀嚼。為防止患者因食物滯留在胃竇導致胃泌素分泌過多,護士應建議患者避免暴飲暴食,注意少食多餐,避免吃油炸、粗糙或難以消化的食物。此外護士應該告訴患者戒煙戒酒,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對胃黏膜有損害作用,而乙醇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從而損害胃黏膜。3)認知干預。通過發(fā)放宣傳冊、集中宣講、觀看視頻等方式加強健康教育。同時護士耐心為患者答疑解惑,幫助患者了解消化性潰瘍的病因、防治。為了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患者相互交流學習,了解消化性潰瘍治療的意義,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4)用藥指導。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主要是酸抑制劑,包括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促進胃動力的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和黏膜保護劑。由于消化性潰瘍癥狀的緩解并不代表消化性潰瘍的痊愈,護士應指導患者嚴格遵守醫(yī)囑,按時、全程服藥。要注意不同類型藥物的服藥時間,因此護士應告知患者飯前1 h服用黏膜保護劑,早餐前或睡前服用抑酸劑,飯前或入睡前半小時服用促進胃動力的藥物。此外服用果膠鉍會引起便秘或黑便,因此護士應告知患者服藥后不要驚慌,停藥后上述癥狀會自行消失。5)運動指導。結合患者病情和個人喜好,制定鍛煉計劃,如做適量有氧運動(太極拳、步行等)。6)睡眠方面。若條件允許,應將患者安排在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中,睡前浸泡雙腳,喝熱牛奶,白天進行適當運動。此外還可以引導患者按摩頭部,促進高質量睡眠。當患者各項指標達到出院標準時,督促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積極參加鍛煉,提高免疫力,定期復查[3-4]。
1.6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各項評分(PSQI評分)、護理工作滿意度、消化性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復發(fā)率等。

2.1 2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各項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各項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消化性潰瘍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對照組高,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消化性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消化性潰瘍愈合時間 和住院時間比較
2.3 2組患者復發(fā)率比較 觀察組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為2.5%;對照組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20.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內科疾病之一。病變位于胃、十二指腸,易復發(fā)、久拖不愈,甚至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如幽門梗阻、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惡變等,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質量。消化性潰瘍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均可引起消化性潰瘍[5-6]。臨床上患者經(jīng)常出現(xiàn)上腹腹痛、食欲不振和惡心等癥狀。同時患者的睡眠會受到影響,睡眠質量也會降低。所以為了更好緩解患者的不適,讓患者睡眠質量得到提高,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和護理[7-8]。
與傳統(tǒng)護理比較,優(yōu)質護理干預更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從而多方面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對患者的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優(yōu)質護理干預從患者的3個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睡眠:1)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因和疾病相關知識,目的是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危害,并在治療過程中提高患者的依從性。2)對患者的心理層面進行干預。很多時候,患者的情緒會影響他們的病情,因為不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影響因素而出現(xiàn)擔憂心理,所以護士會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干預,其目的是幫助患者建立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3)根據(jù)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和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飲食計劃,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可吃和不可吃的食物,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遵醫(yī)囑進行用藥,并堅持運動鍛煉,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鍛煉計劃,使身體處于放松狀態(tài),其目的是幫助患者減輕胃腸負擔,提高睡眠質量[9-12]。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各項評分、護理工作滿意度、消化性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復發(fā)率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優(yōu)質護理效果很好。
綜上所述,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加速潰瘍愈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