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林桂梅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總醫院,三明,366000)
鼻咽癌的發病率常年高居耳鼻喉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多發于男性群體,它是發生在人體鼻咽腔頂部及側壁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其致死率較高[1]。臨床上常采用放療的手段對其進行治療,可有效遏制病情發展,但是在放療的同時患者伴發多種并發癥成為常見現象,包括口腔黏膜炎、惡心嘔吐等,同時患者遭受的神經性疼痛,令其生命質量嚴重降低[2-3]。減輕患者疼痛感,同時提高睡眠質量成為臨床護理的重點,本研究對本院接受治療的鼻咽癌化療患者進行研究,評價程序化護理對鼻咽癌化療患者疼痛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程度,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12月三明市永安總醫院收治的鼻咽癌化療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3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8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1.22±8.91)歲;病情發展為鼻咽癌Ⅱ期及以下3例,鼻咽癌Ⅲ期16例,Ⅳ期4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7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41.67±8.89)歲;病情發展為鼻咽癌Ⅱ期及以下4例,鼻咽癌Ⅲ期14例,Ⅳ期5例。2組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入院時經過病理學和影像學確診為鼻咽癌者;在醫院接受的治療方法為化療者;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簽署協議書者。
1.3 排除標準 患有其他嚴重疾病者;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治療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包括鎮痛、安撫和健康宣教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進行程序化護理。1)疼痛評估:患者入院時給每個人建立一份專屬的疼痛評估檔案,檔案里面詳細記錄患者的資料,包括姓名、年齡、心理狀態、疾病認知以及當前疼痛的部位、疼痛程度等基礎資料,并對其做出初步評估。在接下來的化療過程中,每次化療結束均對患者進行疼痛程度的評估,并詳細記錄,一旦發現患者的疼痛評分大于4分應立即告知醫生,采用止痛藥進行止痛,用藥后30 min再次進行疼痛評估,并做好記錄。2)判斷疼痛原因:根據患者的疼痛評估結果分析患者疼痛發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再根據診斷結果做出有效護理,以降低疼痛程度。鼻咽癌放療患者的疼痛發生原因主要以原發性病情導致的癌痛為主,此外還受治療措施、心理因素和生活環境因素影響,都可能會加重疼痛的程度。3)疼痛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文獻查閱和自身經驗,明確患者當前化療中急需解決的疼痛問題,制定出與患者病情治療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結構化、個性化的護理計劃方案,同時將護理計劃的內容及流程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令其充分了解疼痛護理的實施作用。4)疼痛護理實施:健康教育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鼻咽癌發生的原因、化療方法及必要性、化療引起的疼痛等不良反應、護理具體內容,令其了解自身疼痛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及對應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完成疼痛自我評估和有效記錄;心理方面的護理,護理人員必須以樂觀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多鼓勵患者,采用適當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感的目的,其中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包括肌肉放松、欣賞音樂等;疼痛方面的細致護理,根據不同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比如伴發口腔疾病的患者,護理人員需每天按時監督其漱口刷牙,定時含漱維生素B12溶液以緩解疼痛,或者給予西瓜霜噴涂也能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若患者皮膚疼痛是由于放射性損傷引起的,則穿的衣服需寬松保暖,并避免受到陽光等刺激,告誡患者不要用肥皂等清洗用品清洗皮膚,不抹刺激性的藥物如乙醇等,每日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以減輕疼痛。
1.5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采用數字疼痛評估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來評估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評分值最高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定(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評估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評分值最大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RS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的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RS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PSQ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RS評分比較分)
鼻咽癌是臨床上發病率極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癌癥組織引發的疼痛癥狀從患者發現疼痛感就醫開始將貫穿整個化療過程,嚴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4]。臨床統計發現,2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在病情確診時伴有嚴重的疼痛癥狀,分析患者的疼痛癥狀大多以壓迫性的神經性疼痛為主,此外還有化療期間放射性損傷引起的疼痛和免疫力低下引起口腔黏膜感染加劇導致的口腔潰瘍疼痛等,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還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睡眠質量,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和病情恢復[5-6]。因此在化療期間可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對促進病情恢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程序化護理是一種以護理程序為理論的有序、完整的護理操作,通過疼痛評估、診斷、護理計劃、護理實施等一系列系統、完整的護理措施,全面分析患者產生疼痛的原因,并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然后根據疼痛評估結果來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護理后根據患者反饋的信息來再次評估疼痛程度和睡眠質量,以此來評價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7-8]。與常規護理比較,程序化護理更有針對性,也更加全面、系統,令患者在程序化的護理中得到滿意的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NRS評分及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程序化護理的應用效果較好。綜上所述,程序化護理可有效改善鼻咽癌化療患者的疼痛和睡眠質量,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