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茶米
(聯勤保障部隊909醫院,漳州,363000)
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是一種因胃部、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內,進而刺激或者損害患者食管黏膜所造成的炎癥性疾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病情嚴重的患者將會發生食管狹窄、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1]。老年群體因年齡較大、食管能力減弱、唾液分泌功能降低以及抵抗力差等原因,容易出現食管反流的情況[2]。老年患者在治療期間注意力往往較不集中,自護能力低,導致其治療依從性不高,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3]。本文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聯勤保障部隊909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治療的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焦慮狀態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聯勤保障部隊909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治療的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7.61±11.29)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22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8.94±10.85)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使用傳統化健康教育。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使用康教育路徑教育方式,選擇具備豐富經驗以及專業知識的護士長對科室內部責任護士進行為期1~2周的健康教育,采取健康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具體內容為:1)入院時:醫護人員需要進行自我介紹,同時詳細介紹醫院環境以及基本情況,將健康教育路徑表發放給患者,對患者實施入院評估、心理干預、體位指導以及飲食干預等護理;2)患者進行各類檢查前:醫護人員需要將檢查目的、注意事項以及檢查方法提前告知患者,在患者檢查報告出來后需要對患者進行檢查結果的解釋說明;3)治療之前:醫護人員需要將治療目的和注意事項等詳細告知患者,多和患者溝通,安慰和鼓勵患者,讓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4)治療期間:需要將藥物服用方式、飲食注意事項告知患者;5)治療完成后:醫護人員需要多關心患者,將用藥和飲食注意事項告知患者;6)出院之前:醫護人員需要在患者出院前將預防疾病復發的知識告知患者,降低患者復發的概率,叮囑患者按時來院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和PSQI評分情況。

2.1 2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S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PSQI評分 護理后,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為(14.5±0.2)分低于對照組的(16.9±0.4)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是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患者患病后大多會存在反流的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作,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患者焦慮情緒較為嚴重[4]。讓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及積極的心態是其身體恢復的重要前提,如患者睡眠質量差或者焦慮情緒嚴重將會加重患者的病情[5]。對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路徑方式可以采取個性化教育方式對患者自護意識進行提升,讓患者逐漸養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
總之,在護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過程中,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對患者焦慮情況進行改善,提升患者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