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同時也使得經濟建設與建筑行業的矛盾愈發尖銳,高層建筑與超高層建筑已經成為當下建筑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由此則導致科學把控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的設計與施工顯得更加重要。為此,本文針對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的設計思路與施工中常見問題的處理措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提升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的安全性與穩固性。
關鍵詞: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設計;施工
1影響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設計的相關因素
1.1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的支護設計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的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所以在開展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設計分析時,要重點把控度此方面的影響因素,如基坑周圍的建筑,當地氣候,水文與地質條件,地下管線,周邊道路的交通流量情況以及工期和成本等等因素,在此基礎之上開展超大深基坑的設計,才能保障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完善性。
1.2在開展施工前還要進行各項數據的勘測與分析,以精準的數據信息降低施工中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所以,參數數據的精準性也會直接影響設計方案的應用效果。
1.3由于數據勘測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嚴謹性,所以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實踐經驗以及工作態度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數據勘測結果,由此直接影響設計方案的精準性和可靠性。
2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的特點與設計思路
2.1特點
由于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的圍護體系都是屬于臨時性的結構,所以在開展深基坑設計時安全儲備要明顯小于永久性結構。那么這必將直接提升超大深基坑的風險指數,同時也提升了超大深基坑在設計,施工以及管理方面的難度。此外,超大深基坑的區域性較強,尤其是針對施工區域的地質水文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并且每個基坑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時還與其周邊的環境條件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即便是在城區或相對空曠的地帶,基坑圍護體系也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開展超大深基坑設計時,會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如土力學中的穩定,滲流以及變形等等,并且超大深基坑圍護結構的受力情況十分復雜,且基坑空間行狀的多變性強,設計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巖土工程的相關知識,還要具有工程結構分析能力。地形水位下降或者基坑圍護體系出現變形現象,都會影響基坑及周圍的建筑物,所以在開展設計與施工時要重點保障環境效益的全面監管與科學處理。
2.2設計思路
2.2.1前提條件
超大深基坑的設計會受到部分條件的限制與影響。所以在開展設計規劃之前,設計人員要全面了解施工區域的地質水文條件,自然環境,周圍建筑物,地下管線分布情況以及周圍的交通情況等等,從而確保影響超大深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各項因素都得到科學系統的考慮,由此增強設計方案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2.2.2支護體系選擇
現階段的超大深基坑圍護方式較多,例如深層攪拌樁支護形式,地下連續墻支護形式,板樁式圍護形式,鋼板樁支護形式等等。但是在眾多支護體系中,應用頻率最高的則是地下連續墻支護形式,土釘墻支護形式,排樁支護形式等等。同時,針對支護結構上部的支撐體系,常用的有鋼筋混凝土內支撐體系,型鋼內支撐體系以及型鋼混凝土內支撐體系等等。
2.2.3基坑降排水設計
強化地下水的科學控制,是避免地表水影響深基坑設計效果的關鍵所在。通常情況下,在開展房建工程的基坑施工時,水位線必須處于基層地面0.5米以下的區域,所以在深基坑施工時要科學應用相關集水措施,如人工降水,集水明排,截水等等。而針對地表及基坑的明排方式,都十分簡單,但是針對基坑的地下排水方案,設計人員也要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如基坑周圍的地質條件,環境條件,以及建筑物等等,如果排水設計方案缺乏科學合理性,則會對基坑周圍的建筑物和基坑的圍護體系帶來嚴重的影響。在基坑排水方面,現階段常用的方式有多級輕型井點,電滲井點,井點回灌技術以及真空降水管井等等。在進行排水方式的選擇時,要綜合各類技術的應用優勢與適應條件,由此確保排水方案的科學有效性。
2.2.4基坑檢測與智能化應用
針對常規性的建筑物與臨時性的建筑物,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通常利用水準儀和全站儀進行檢測。同時,也可以結合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實現智能化檢測目標,如傳感器,無線傳輸系統等等。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與計算機系統能夠對基坑支護結構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計算,由此實現基坑支護全過程信息化目標。同時,并通過基坑數字化遠程監控系統實現自動監測與安全預警,由此提升超大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3超大深基坑施工時常見問題的應對措施
3.1支撐失穩現象
3.1.1施工人員在開展深基坑開挖施工之前,要準備鋼支撐,如果開挖過程中支撐軸力過大,已經不再處于標準的范圍之內,則要對支撐數量進行及時增加,由此科學分散支撐軸力情況。
3.1.2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避免挖掘機和吊裝物品碰撞到鋼支撐而引發支撐失穩現象。所以,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深基坑開挖的工序要求進行規范的施工,落實各個環節的施工要點與施工原則,提升基坑開挖的有效性和穩定性。
3.1.3在基坑開挖環節,各類機械設備的實際行走路線都要得到專業人員的科學設計與指揮,從而避免發生碰撞支撐系統的現象。
3.2基底隆起與突涌現象
3.2.1施工人員要有效的觀測承壓水位情況,并對承壓水頂部土體結構的重量進行分析與計算,根據承壓水龍頭的壓力開展抗浮安全性的核算。
3.2.2在開挖施工進入到基底時,要及時落實墊層施工與封壓施工,由此降低基底反彈現象的發生概率。如果在開挖的過程中出現了基底突涌現象,則要馬上停止開挖施工,及時將人員和設備進行撤離,用砂袋與草袋對突涌處進行分層交替式的壓堵處理,再利用雙漿液封堵突涌處。同時還要落實基底處排水溝的開挖施工,由此確保基坑內的積水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排出。
3.3圍護結構滲漏水現象
3.3.1對止水帷幕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提升圍護結構的止水效果。在基坑開挖時,不僅要保障開挖與支撐順序的標準性,還要保障開挖的對稱性與均勻性,由此確保土體應力得到有效釋放,從而增強支撐系統受力的均勻性,降低圍護結構滲漏水的發生概況。
3.3.2在土體開挖時要利用分層開挖的方式進行,并強化開挖過程中的監管與引導,確保側壁滲漏現象能夠得到及時的發現與科學的處理。
3.4基坑邊坡坍塌現象
3.4.1保障開挖環節的規范性與標準性,并積極落實基坑上方區域及周邊區域的硬化處理和排水措施。
3.4.2開展邊坡表面混凝土噴射時,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重點保障泄水龍的通暢性,由此增強邊破排水的有序性,避免因此引發邊坡坍塌現象。
4結語
綜上所述,保障房建工程超大深基坑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是提升房建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的基礎和關鍵。為此,施工企業在開展超大深基坑的設計與施工時,需要重點落實超大深基坑設計與施工的要點,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科學的處理,由此增強深基坑結構的穩定性,保障房建工程后期施工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朱青龍,嚴艷艷.超大深基坑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法研究[J].太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7(4):9-11.
[2]李靖.軟土超大面積深基坑整坑順作實施工程設計與實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20,46(S1):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