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露
摘? 要:戲劇是把多元藝術元素進行整合形成的舞臺文學,通常會借助音樂、舞蹈、美術等多元化藝術手段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工作,突出戲劇作品的精髓,凸顯出戲劇表演的靈魂。要把戲劇表演演繹得生動逼真,給演員各個方面的表演技術技能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演員豐富生活經驗,培養全方位的舞臺表演修養,同時注意把握好表演的分寸感,順利的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將飽滿的情感表現出來,增強表演的感染力。下面將重點就演員在戲劇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進行探討。
關鍵詞: 戲曲;表演;塑造
一、全面了解劇本和角色
表演者全面了解劇本和角色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關鍵要素,所以戲劇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必須將劇本研究透徹,清楚每個人物的性格、形象特征。首先,表演者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對角色進行詮釋,必須謹記以劇本中的人物形象為基礎進行角色塑造。表演者和導演對角色進行再創作后,表演也必須符合戲劇劇本中的人物特點。所以,表演者的表演和再創作都離不開劇本中作者對人物形象的設定,表演者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劇本和角色,才能真正塑造劇中人物的形象。
其次,表演者只有在全面了解角色和劇情的基礎上,才能深刻感悟劇中所展現的生活和故事,才能深切體悟到角色的情感變化,才能產生藝術創作的靈感。表演者要用心體會角色,感悟角色的思想,便于表演者對角色進行再創作和演繹。
再次,表演者需要對角色進行仔細分析,這是角色再創造的前提。表演者在接觸劇本時,便已經開始了對劇中情節與角色的分析,并且表演者對劇中角色的了解與印象最清楚、鮮明,這些角色的形象特點和故事能有效勾起表演者對生活的感悟。而這些都將促成表演者完成精彩表演。
戲劇的表演者需要仔細研究劇本中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特點,同時還需要記錄自己的感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以此幫助自己塑造角色形象,并將這個角色形象刻在心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去,不斷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塑造出真實、忠于劇本的人物形象。
二、戲曲表演傳承基本層面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尊重戲曲表演藝術的差異性與獨立性
戲曲表演藝術本身包括豐富的審美因素,可以作為一種復雜多樣的審美形式進行展示,戲曲演員可以通過對技藝、程式以及各種復雜的審美表現,展示出豐富的藝術樣式。因此,戲曲表演藝術與以思想性、故事性等為主的體驗藝術具有巨大的差異。在戲劇表演藝術呈現中,如果忽視了這種差異,而生搬硬套非戲曲表演內在規定性的表達形式,就是對藝術樣式差異性和獨立性的誤解。這實際上是對戲曲導演制度的質疑。將戲曲表演的程式性表演形態與寫實主義中的“真實體驗”真正融合,從現實來看可能性是非常低的。這主要是由于戲曲表演的功法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任務體驗方法本身就存在現實矛盾。就戲曲表演而言,戲曲演員是在舞臺上,通過“歌舞”來表演“故事”,其中戲曲表演功法是“歌舞”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重要基礎;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表演方法需要演員能夠“真正生活在舞臺上”,是對劇中特定人物情感的再現。可以看出,二者的審美情趣與目的存在根本差異。因此,從維護戲曲表演傳承的基本層面看,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尊重戲曲表演藝術的差異性與獨立性,轉變“重人物、輕功法”的表演思路,重視并加強戲曲表演基本功法元素的訓練,以確保戲曲表演程式性表演形式的維護與延續。
(二)加強理論總結,保障戲曲表演元素的精準傳承
在戲曲表演中,“口傳心授”教學模式的應用中,由于戲曲表演具有內部脆弱性,容易遭受外部環境沖擊的影響,其完整性與穩定性難以長期維系。在這種情況下,對歷史留存下的實體文獻、口述歷史記錄等理論研究的整理分析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戲曲表演中程式性表演如何為人物服務的問題,以及怎樣與情感體驗相融合的問題等中,在傳統戲曲表演訓練中,其實都有明確的觀念認識與實踐程序。如《京劇表演藝術雜談》提出了戲曲表演藝術由外入內的表演,需要經過“三形、六勁、心意八、無意者十”。這就是說,戲曲表演者首先需要保證外形有準,然后熟能生巧,準確拿捏表演的勁頭,再然后就是進入到走心動情,最后至內外合一的無上境界。“三形、六勁”是一名合格的戲曲表演者應當具備的基礎,而“心意八、無意者十”則是戲曲表演者成長為藝術家的必經之路。由此可以看出,戲曲表演基本功對于一名戲曲表演者的重要性。戲曲表演者也只有扎實掌握表演基本功,并能夠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之后,才能向“心意、無意”的境界提升。通過對戲曲表演的理論研究與整理總結可以明確,戲曲表演需要以深厚的“外功”作為發展基礎,再修煉“內功”,達到內外功平衡,進而在戲曲表演教育中,真正做好戲曲表演基本功元素的訓練與傳承,為戲曲表演的傳承奠定基礎。
三 、養成良好舞臺素養
演員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個人舞臺素養的培養,這也是提高人物形象塑造效果,促進表演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演員要學習以及繼承傳統戲劇表演中的精華。戲劇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當中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整套的獨特技巧用于人物與故事的詮釋,是非常寶貴的表演精華,也是養成良好舞臺素養的根本。因此,演員要繼承以及發揚戲劇文化,將傳統表演中的精髓吸納到人物形象塑造和演繹中,使其繼續在藝術表演舞臺上閃耀。第二,演員要加強對生活的體悟能力,全身心沉浸在多種多樣的生活體驗當中,并努力豐富個人生活,讓生活和表演緊密相融,再現人物形象的真實與豐滿。第三,演員要在塑造個人舞臺素養的過程中堅持與時俱進,把表演技巧和時代有機整合,逐步形成極具表現力以及獨特新穎的表演方式。傳統的表演技巧是前人智慧的成果,同樣是不可丟棄的,所以演員要積極吸納精華,結合時代特點加入創新因素,通過繼承基礎之上的創新與創造塑造人物形象。
四、結束語
所以,戲曲表演的詩性視野,將話劇藝術門類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進入詩學與戲劇學雙重闡釋視域,詩意在話劇作品中得到充分的發揮。詩歌常用的象征、隱喻、比興等手法,和詩歌意象所特有的渾然一體、虛實結合等特征,都是詩的一系列修辭策略,其修辭功能使話劇表演在舞臺上則獲得了更寬廣的表現空間。
參考文獻:
[1] 何二紅.戲劇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眾文藝,2015,(13):25-26.
[2] 王博涵.如何做好戲劇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文學教育(中),2014,(3):35-36.
[3] 張日輝.淺析戲劇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山西青年,2016,(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