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峰
摘? 要:審計整改在整個審計工作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決定著審計結果的落地見效,本文對審計整改的重大意義進行了充分闡述,對審計整改過程中存在問題和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對高質量完成審計整改提出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審計;審計質量;審計整改
審計整改作為審計工作成效落地的關鍵環節,關系到影響企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漏洞和短板是否全面、系統、及時補齊,關系到審計工作最終質量和成效。目前,在審計整改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需要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一、審計整改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審計整改是積極推動被審單位貫徹落實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手段。被審計單位嚴格按照審計意見進行認真整改,才能將“紙面”的問題落到實處,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否則再好的決策藍圖也是鏡中花,再好的規劃愿景也是水中月,再有價值的審計意見也只能束之高閣。
(二)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
審計發現的嚴重制約企業生產經營和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是妨礙企業高質量發展現實瓶頸和潛在隱患。通過全面系統地整改,才能不斷提高企業防范和化解生產、經營、安全環保等風險挑戰的能力,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安全發展。
(三)有利于實現審計最終目的
審計監督只是手段,補齊短板、促進發展才是最終目的。審計整改是實現審計根本目的的唯一手段。如果不重視問題整改,那么審計發現問題不會自動消失,只會越拖越嚴重,最終可能會造成積重難返,審計監督和服務的效果更無從談起。
二、審計整改存在的問題
審計整改是審計工作的“下半場”,是審計監督充分發揮作用的“收官之戰”,從根本上決定著審計最終目的的實現程度。然而,在審計實踐中,審計整改不到位仍然是制約審計監督效果充分發揮的關鍵因素,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主要有以下集中表現。
(一)重視程度不夠
被審計單位缺乏積極整改的動力。在現場審計階段,被審計單位通常積極配合,就審計發現的疑點和問題與審計組反復溝通,竭盡所能將問題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解釋清楚,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問題數量和金額,甚至可以直接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進入整改階段,被審計單位感覺“木已成舟”“為時已晚”,思想上沒有充分認識到審計整改對企業發展的重大意義,行動上往往缺乏積極整改的動力,導致對審計整改重視程度不夠。
(二)“選擇性”整改
審計發現的問題既有立行立改的,也有需要逐步深化改革的;既涉及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也涉及規章制度方面的缺陷;既有長時間懸而未決的歷史遺留,也有失職失責造成的管理疏漏。整改時,被審計單位會優先選擇需要整改問題中的“大多數”,這類問題一般通過收繳、扣回和賬務調整等很快就會整改完成,同時完成整改的問題數量和金額會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對于剩下的“少數”問題會因整改難度較大、涉及面較廣、牽涉的部門較多等原因而慢慢變成“關鍵少數”,這類問題數量雖少,但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是全面的、系統的,甚至是致命的。
(三)治標不治本
有的單位審計整改工作仍然停留在就事論事、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層面;對深化改革、建章立制的審計建議并未全面、系統性地執行;本應“舉一反三”由點到面地進行系統整改,卻變成了點對點、一對一的局部整改,沒有從根本上、源頭上、制度上消除問題滋生的土壤和環境,導致某些問題“屢審屢犯”“屢改屢犯”,既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有利時機,又浪費了審計資源。
三、強化審計整改的建議
審計整改的力度越大,審計成效發揮得就越充分。為推動切實將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充分發揮審計監督效能,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安全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持續提高審計質量,提供審計整改“設計圖紙”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報告既是審計質量的集中反映,也是被審計單位進行問題整改的依據和遵循,更是審計整改的“最初一公里”。為此,需要不斷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做到微觀入手,宏觀著眼,從機制、體制和制度層面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高質量審計意見和建議,針對性要求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而要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可操作性要求不能“蜻蜓點水、泛泛而談”,而要給出“施工圖”“說明書”式的整改措施和“藥方”,不斷提高審計發現問題的層次和高度,提升審計報告的質量、“含金量”。被審計單位可以按照審計意見和建議“照方抓藥”“按圖索驥”,更好更及時更高效地進行問題整改、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二)始終堅持系統觀念,便于審計整改“辨證施治”
系統觀念要求以系統思維為出發點,立足整體視域看待審計發現問題,通過系統思維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運用系統方法整改審計發現問題,不局限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堅持從長遠上、全局上、源頭上整改問題,加強前瞻性思考,高度重視審計揭示的問題和隱患,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做到全局性謀劃,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審計發現問題,找到“病根”、找準“病灶”,辨證施治、對癥用藥;做好整體性推進,涉及體制機制的審計問題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全面考量、協調推進,不能畸輕畸重、單刀突進。只有堅持系統觀念,認真全面的進行問題整改,才能補齊保安全促發展的管理和制度短板,徹底消除相關問題發生的根源。
(三)建立健全整改制度,確保審計整改“腳踏實地”
為使審計整改到位,歸根結底建立健全與審計整改的相關制度,用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用制度確保審計整改“腳踏實地”。
一是健全審計整改限時報告制度。要求被審計單位要在規定時限內以書面形式向審計機關報送整改報告,對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說明原因及后續整改措施、責任部門、責任人、整改時限。
二是完善審計整改跟蹤回訪制度。審計機關負責對整改情況進行回訪、督促和檢查核實。對拒不執行審計決定的,查明原因,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虛假整改,提請有關部門給予處罰。
三是健全審計整改問責機制。把審計整改和追責、問責貫通起來,結合《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健全審計整改問責制度,促使審計發現問題得到及時有效整改。
審計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手段,服務是根本目的。審計整改作為審計“后半篇文章”,是確保發揮審計監督服務職能、維護審計監督權威的重要保。進入新時代,做好審計問題的整改工作,能及時補齊保安全促發展的管理和制度短板,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翟存根. 審計整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8,30(1):22-22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