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巖

摘 要:臨床生化檢驗主要應用生物學、化學等科技手段,檢驗人體有關生化指標的一種方式。通常而言,臨床醫師需要掌握患者的身體健康水平,并分析患者相關疾病。如若在此操作中,難以保障生化檢驗質量效果,會使生化檢驗結果失效,臨床醫師無法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影響治療效果,容易引起醫患矛盾的發生,使醫院服務滿意度降低。為了進一步分析加強臨床生化檢驗質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與應用效果,將選取82例血液檢驗樣本作為研究樣本,對實施方法與結果展開如下分析。
關鍵詞:醫學檢驗科學;質量控制;有效性研究室
引言
臨床生化檢驗中完整的質量控制包括檢驗前質量控制、檢驗中質量控制和檢驗后質量控制,而長期以來各大醫院檢驗科實驗室過分重視檢驗中的質量控制,忽視了檢驗前質量控制,因此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等問題出現。檢驗前工作是從臨床醫師申請檢驗開始,主要包括患者準備、檢驗要求、標本采集、標本存儲運送等環節,這一系列過程中若質量控制不到位,極可能導致檢驗標本的不合格等問題,進而對檢驗結果造成嚴重影響,檢驗前過程質量控制是檢驗結果準確的先決條件和基礎。檢驗前過程作為當前生化檢驗工作中質控最為薄弱的一環,其具有質量缺陷隱蔽性、復雜性、易忽視等特點,相關醫務工作者需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對策,加強檢驗前過程的質量控制。本研究通過對照研究分析檢驗前過程質量控制對生化檢驗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利用電腦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某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的82例血液樣本,將其劃分為研究組41例與參照組41例。其中,研究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齡26~75歲,平均(51±3)歲;參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齡25~75歲,平均(50±3)歲。2組患者臨床資料的性別、年齡等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納入標準:患者年齡均>24歲;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對此次臨床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1.2排除存在嚴重合并癥患者;排除既往精神疾病患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
1.2方法
方法實施前300份標本在檢驗全程給予常規生化檢驗質量控制,主要包括采集標本前給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采集標本及運送標本過程中采集護士與檢驗科護士相互溝通,確保標本的質量;在標本送至檢驗科簽收后,遵照常規規范和流程開始生化項目的檢測。實施后300份標本則給予檢驗前過程的質量控制,主要措施為:(1)檢驗前針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和準備工作。采集標本前,采集護士針對患者的待檢測項目,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告知采集標本前的相關注意事項等,講解采集前的飲食、生理狀態、體位等因素對標本采集的影響,如高血壓四項、腎功五項的檢查中,飲食會對檢驗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宜在清晨空腹采集標本。又如運動、精神因素、采集時間等因素也會影響檢驗結果,在情緒激昂、興奮狀態下,高血壓四項、泌乳素的檢測結果會偏高,采集標本前應坐下休息30min以上。以口頭宣教、發放健康手冊方式為主要宣教方式,讓患者對標本采集前的相關注意事項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采集護士結合患者的生化檢驗項目,指導其做好準備工作,叮囑患者在采集標本前一天晚上保持正常飲食,嚴禁大量進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飲酒、不服用藥物等;若需空腹采集標本,則應至少在采集標本前12h禁食。(2)正確采集標本。采集護士需嚴格按照相關工作流程、要求等開展標本采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幾個環節的質控:①采集時間控制。原則上多數生化標本采集時間為晨起空腹采集,人體血液中的成分在一天24h內會出現周期性變化,如膽紅素、鐵的濃度在清晨最高,生長激素水平在入睡后出現短時高峰;且在病理狀態下許多生化檢驗項目的出現、消失也存在一定規律。因此采集護士需根據患者的生化檢驗項目為其確定合適的標本采集時間。②采集標本期間的核對。在采集標本前、中、后三個階段核對患者的姓名、年齡、申請檢驗項目、標本編號,以免出現采錯人、采錯標本等情況。③采集器械和抗凝劑。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采集標本器械,在采集前檢查采集器械是否能正常使用。在需要使用抗凝劑時,如高血壓四項檢測中,采集全血需加入抗凝劑,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要求配置抗凝劑,并根據抗凝劑:全血比例采血,以免出現溶血現象,在采完全血后及時混勻。
1.3觀察指標
由觀察小組認真觀察記錄并仔細分析80例受檢者血液樣本在乳糜干擾物干擾與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擾試驗中分別應用稀釋法與高速離心法檢測的最終結果(系數項目:總膽固醇、前白蛋白、葡萄糖、脂蛋白膽固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尿素、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2組檢驗結果情況
研究組檢驗有效率、重現度、時效性等與參照組相比較高,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2組檢驗期間誤差發生情況
研究組誤差值與參照組相比較低,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對比2組生化檢驗報告質量情況
研究組41例,驗報告質量(9.1±3.3),參照組41例,檢驗報告質量(6.9±4.2);研究組生化檢驗質量與參照組相比優勢顯著,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132,P=0.0107)。
3討論
干擾試驗中,除了脂蛋白膽固醇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誤差值較小之外,其他所有相關指標均誤差較大,且超出可接受范疇,結果表明:乳糜干擾物對于試驗結果的影響相對較大,會對臨床檢測結果產生明顯的影響。但是,經高速離心法檢測的總膽固醇、前白蛋白、葡萄糖等相關指標系數明顯高于稀釋法,更便于臨床區分。另外,還有部分國醫學報道稱,采用高速離心法在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擾試驗中所得的數據誤差處于可接受范圍,且明顯小于稀釋法的數據誤差,有利于不斷提高臨床評估診斷的準確性。本研究中,受檢者靜脈血樣應用高速離心法檢測后的各項生化檢驗指標系數均高于稀釋法,且相關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從而表明了消除脂血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可為臨床評估受檢者的健康狀況提供更強有力的參考依據,值得推廣。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日益升高,臨床生化檢驗質量標準進一步提升,需要對生化檢驗質量控制管理加以重視,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措施,提高生化檢驗結果的有效率,使醫院服務滿意度不斷提升,為促進醫院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范笑笑,曾璇,扶春艷,田佳慧,周兵飛,何翰林,吳意.六西格瑪質量管理在臨床生化檢驗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9):2402-2405+2432.
[2]熊子明.臨床生化檢驗的質量控制[J].人人健康,2020(13):7.
[3]吳榮華,瑪依努爾·依馬木.探析加強臨床生化檢驗質量控制管理的實踐方法與效果[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3):216+218.
[4]孫敏.加強臨床生化檢驗質量控制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人人健康,2020(03):288.
[5]李文.生化檢驗全程中質量控制管理方式及應用意義[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02):3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