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磊 孫亞楠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我國是世界上番茄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國家,年產量約5 500萬t,占蔬菜總量的7%左右。番茄是我國種植面積排名第四的蔬菜品種,番茄產業已成為我國蔬菜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溫室番茄種植面積居于蔬菜種類的首位,溫室番茄種植已成為提高農民收入、豐富人們餐桌、改善冬春蔬菜匱乏現狀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在番茄種植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種植戶為追求更高的產量和收益,采用連續栽培的方式,特別是在溫室大棚中,連作障礙非常突出,頸腐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等病害發生嚴重,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針對番茄病蟲害,有效的解決途徑有2種。一是進行抗病性育種,借助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優良的抗病番茄品種。但是,這種方法育種周期偏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采用種苗嫁接技術提高植株抗病性。采用抗病性強的品種作為砧木,嫁接優良品種的接穗,使嫁接苗抗病性得到顯著提高,從而使番茄植株生長更健壯、番茄果實品質更好且產量更高[1]。因此,探索操作簡單實用、成活率高的嫁接技術手段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通過多年研究番茄嫁接技術,我國在砧木選擇、親和力作用、嫁接方式、嫁接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根據實踐經驗總結一套適用于實驗室及小規模研究場所的番茄嫁接技術體系。
本試驗選用常見的番茄栽培品種豫藝、豫園作為接穗,以西安金鵬種苗有限公司的專業嫁接砧木品種金棚砧木1號作為嫁接砧木。選擇接穗和砧木時,要考慮二者之間的親和性和生長速度是否一致[2]。
所需嫁接工具有剃須刀片、削好的竹簽、封口膜(1 cm×2 cm)、竹篾、農用塑料膜和遮陽網等。
試驗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河南省許昌市郊塑料大棚內進行。該地區位于河南省中部,為典型的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年均氣溫在12~15℃,年無霜期210~260 d,年平均降雨量在700 mm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 100~2 458 h。嫁接試驗在80 m×12 m的鋼管結構的塑料大棚內進行。
1.4.1 浸種和消毒處理。為了預防番茄病毒病,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首先,把待處理的番茄種子放在58℃左右的溫水中,待水溫自然降低至30℃后,維持水溫4~6 h。然后,撈出浸泡后的種子、控干水分,再用10%磷酸鈉溶液浸泡處理約45 min。最后,撈出處理的番茄種子,用清水沖洗30 min。
1.4.2 種子催芽。將完成浸種和消毒的番茄種子用濕布包裹,裝進塑料袋里,在20~25℃的室溫下催芽36~48 h,具體的催芽時間根據番茄品種來確定。催芽完成的標志是番茄種子呈現出似出芽而未出芽的狀態。
1.4.3 種子播種。根據嫁接苗特性和實際需要,浸種后及時播種,采用育苗盤、單穴單粒的播種方法。接穗的播種時間比砧木晚,以便在嫁接時砧木的苗齡比接穗的苗齡大,更有利于嫁接操作和嫁接后的管理。一般砧木播種7~12 d后進行番茄接穗種子播種,播種時多采用平盤撒播法。
嫁接前,番茄幼苗的管理水平決定了嫁接時砧木和接穗的健壯程度,幼苗管理對于嫁接結果至關重要。通過水、肥、光照及生長調節劑等途徑調控幼苗生長,使嫁接時幼苗可以達到粗壯、健康、無病蟲害的標準[3]。多次試驗證明,砧木比接穗粗壯時,嫁接操作更容易,并且嫁接苗的成活率更高。
可以進行嫁接的標志是砧木萌發出五六片新葉。進行嫁接操作前2 d,需要保證砧木和接穗幼苗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保證幼苗健壯、砧木根系發達。嫁接前1 d對砧木幼苗澆透水,葉面噴施百菌清和鏈霉素進行消毒滅菌。及時打掃嫁接場所,使嫁接場所保持干凈。接穗于嫁接前三四天控制水分。
采用頂芽斜插法(見圖1),在砧木的第1片或第2片真葉上部1.5~2.0 cm處用刀片水平橫向切斷,用削好的銳形竹簽從砧木的A位置緊挨皮層以約45°角插入,并從B處插出一小口,用竹簽反復插搗幾次,使A和B間形成較大的洞隙;在接穗的第4片或第5片真葉下0.5~1.0 cm處斜向下削成30°~45°的單斜面,切面要整齊平滑,再把接穗切口朝下從砧木的A位置插入,并在B位置插出一些;把切面對齊、壓緊,再用已剪成1.0 cm×2.0 cm規格的封口膜把嫁接傷口纏好(包括A和B位置)。接穗只留下兩三片展開的真葉,多余的剪掉。

圖1 頂芽斜插法
嫁接后的苗期管理極為重要,此時是決定嫁接苗能否成活及健康生長的重要時期。番茄幼苗嫁接后主要面臨2個問題,即傷口愈合和幼苗繼續生長。為了使嫁接后的番茄苗能穩定、健壯生長,需要對其生長的光照、濕度及溫度等條件進行科學調控。
嫁接后,番茄幼苗上的開放傷口會加劇水分流失,所以要盡快將嫁接苗移栽到小拱棚內,并加強溫度和濕度管理。1~3 d內,小拱棚內的濕度需要保持在90%~95%,以減少水分流失,必要時可以人工在拱棚內進行噴水。嫁接后4~6 d,可以循序對小拱棚的頂部進行通風,以后幾天逐步增加通風量和通風時間,使傷口基本愈合的嫁接幼苗逐步適應拱棚外的環境。需要注意的是,整個過程中嫁接幼苗生長環境的濕度不能低于80%。溫度是保證嫁接幼苗快速愈合、恢復生長的關鍵因素,因此,番茄幼苗嫁接后前6 d,白天溫度需要保持在25~28℃,夜間溫度需要保持在18~20℃,通過較高的溫度和一定的晝夜溫差來促進番茄嫁接幼苗健康生長。番茄嫁接后1~3 d需要進行遮光處理,可以用草氈直接覆蓋小拱棚,既能達到遮光作用,又能保障保溫效果。嫁接4 d后,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光照量和光照時間。
本技術不需要去掉包扎傷口的封口膜,傷口愈合后隨著主莖的生長,封口膜會自動脫落。
當大部分番茄嫁接苗生長健壯、接口愈合良好、無病蟲害時,即可進行定植。定植前要對嫁接苗進行簡單處理,摘除砧木萌發的芽和葉片。定植時,要注意接口的位置應距離地面10 cm以上,而且在后續的田間管理中要防止嫁接傷口被掩埋在土壤中而致使接穗重新發根入土。
在很多試驗中,需要嫁接的苗木數量不多,沒有必要準備專門的嫁接工具。頂芽斜插嫁接法所用的工具或器材均為普通實驗室常備的工具,可降低試驗成本,使試驗的開展更加便利。
一個勞動力經過初步練習后,一般一天能嫁接300~400株。此技術能滿足大部分試驗研究的需要,而且不需要專門去掉包扎的封口膜這一步驟,簡化了嫁接后的管理程序。
本試驗中的砧木保留了一兩片真葉,接穗剪去余葉僅留兩三片真葉。實踐證明,這樣有助于嫁接苗成活和快速恢復生長,有利于提高嫁接苗的質量。同時,該方法刀口位置較高,可以防止接穗發出的新須根入土而破壞嫁接效果。與劈接、靠接等嫁接方法相比,這種嫁接方法的砧木與接穗接合的穩固性好、結合緊密,易于包扎傷口,從而有利于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另外,用封口膜代替嫁接夾或嫁接套管,成本低廉,密封性好,有效防止了傷口進水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