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鮮平 張小紅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路徑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護理效果以及并發癥預防效果的影響。方法:挑選山西省腫瘤醫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救治的98例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9例,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則予以臨床路徑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焦慮與抑郁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護理完成后焦慮與抑郁評分均優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0.05) ,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運用臨床路徑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減少并發癥出現率,值得臨床廣泛運用。
關鍵詞:臨床路徑干預;乳腺癌根治;護理質量;并發癥預防效果
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發病率已呈現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2]。到目前為止,臨床治療乳腺癌最有效的措施是乳腺癌根治術。可是乳腺癌根治術擴及范圍較大,損傷大,容易出現術后皮下積液與皮瓣壞死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也會對機體生活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3~4]。有學者指出,乳腺癌根治術后對患者臨床路徑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護理質量與手術治療療效[5~6]。對收治的49例展開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運用臨床路徑干預,觀察其對患者護理質量和并發癥的影響。現將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西省腫瘤醫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9例。參照組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6.79±4.12) 歲;TNM分期:I期20例,II期20例,III期9例。研究組年齡36~61歲,平均年齡(46.89±4.16) 歲;TNM分期:I期21例,II期19例,III期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可以開展觀察對比。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運用常規護理,對患者展開護理指導,飲食指導和健康教育,按照醫囑給予患者對癥護理干預,變化提出疑問的時候,需要細心地給出科學的解答。
研究組患者運用臨床路徑干預。(1) 觀察患者術后進展和腋下引流液狀況,避免皮下積液和皮瓣壞死等并發癥,保障負壓引流管順暢,及時調整胸帶松緊度,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食物。(2) 指導患者展開深呼吸與有效咳嗽,增強并健全術后護理和健康宣教。(3) 按照患者病情,拔出導管,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并且及時給予相對的干預方法,術后12周內防止患肢提取或者搬動重物。(4) 指導患者展開功能鍛煉:例如運用患側手洗臉、刷牙和進食等,待皮瓣基本恢復之后,做肩關節活動,功能鍛煉時,切勿操之過急,防止運用患肢搬取重物,指導患者乳房自檢,術后每個月自查1次,五年內防止妊娠,有條件的或者有要求的能夠佩戴義乳。(5) 出院指導:患側手指可以舉高過頭正中位置,可以摸到對側耳廓和可以自行整理頭發,就能夠出院。出院之后,展開功能訓練,少吃辛辣,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告知患者出院后帶藥的服用措施與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與焦慮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 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 評估患者負面情緒,分數越高則表明負面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對比
研究組護理完成后焦慮與抑郁評分均優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是乳腺癌,在癌細胞沒有脫離原位之前,病情較為穩定,但是一旦出現游離,就造成機體自身癌變,最后造成死亡[7~8]。乳腺癌根治術是現階段臨床治療乳腺癌病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是其手術創傷大,并發癥較多,對患者精神和身體會有很大的影響[9~10]。伴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持續發展,諸多外科手術被普遍使用在乳腺癌醫治當中,圍術期護理就顯得特別重要,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11~12]。此次探究表明,運用臨床路徑干預之后,患者自我效能評分顯著優于運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13~14]。乳腺癌根治術需要對患者的乳腺、腋窩淋巴,胸小肌和結締組織展開切除,會造成患者術后皮下積液、活動受阻和皮瓣壞死等并發癥[15~16]。臨床路徑干預,按照患者的詳細狀況,運用功能鍛煉干預,能夠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17~18]。
此次探究表明,研究組護理完成后焦慮與抑郁評分均優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 0.05) ,且研究組并發癥出現率明顯少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 0.05) 。
綜上所述,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運用臨床路徑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負面情緒,使并發癥出現率有所下降,治療療效明顯。
參考文獻:
[1]吳爽妹.乳腺癌圍術期中臨床路徑護理聯合親情式關懷的實施效果[J].醫學美學美容,2021,30(1):167.
[2]高亞維,劉燦.新型工作模式在甲狀腺乳腺外科圍術期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5):70-72.
[3]孔祥菡.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中醫藥大學,2021.
[4]李鵬.預見性護理對提高乳腺癌手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0):161-163+179.
[5]李景剛,杜偉坡,張曉雷,王六林,盧鑫怡,王園園.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的影響因素及防治策略[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36):47-50.
[6]但鳳英,楊鑫.臨床護理路徑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174-175+189.
[7]姜元春.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乳腺癌患者回歸家庭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20,32(12):1541-1542.
[8]趙賢,韓智培,魏亞楠.優質護理服務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生活質量與滿意度的促進作用[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6):402-403.
[9]曾真,馬靜,范海燕,等.知-信-行理論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復、自我效驗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20,14(5):297-302.
[10]曾靜.聚焦解決模式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3):99-101.
[11]鄢建榮,李焱.綜合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護理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遼寧醫學雜志,2020,34(4):65-68.
[12]張麗.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化療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04):115-116+123.
[13]朱楚云,王燕璇,林曉玲.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生活質量和SAS、SDS評分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9,9(20):161-163.
[14]馬鶴楠,何玲,田可.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依從性和效果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10):1259-1261.
[15]孫宏蕾.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6):254-255.
[16]張愛華,占笑,周疑琦.延續性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6):209-212.
[17]陳靜,張肖睿,趙文娟,常渭娟.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7):889-892.
[18]黃亞瓊.分析護理干預在乳腺癌合并高血壓行根治術患者術后中的應用對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價值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1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