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李菲菲
摘要: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以來,在高校學生未返校的情況下,畢業生就業工作遭遇新情況:公共衛生防控對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帶來巨大沖擊,就業形勢嚴峻。課題組采取網絡方式,收集就業信息、開展網上就業指導、網上招聘會、畢業手續云辦理等服務工作,積極探討基于“網絡+課堂+實踐”三位一體的基層就業服務體系。
關鍵詞:公共衛生防控;醫學生;就業服務
2021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909萬,受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畢業生面臨就業難題。2020年春季大學生居家科學防范,面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重大挑戰,醫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迎來新的挑戰。為此,本研究針對醫學生就業現狀開展調查研究,從學校角度做好就業工作參考。
1 研究方法
(1)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運用問卷星和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相關調查研究,研究對象為河南省4所醫學專科學校的大專生。
(2) 運用文獻綜合法。查閱近期國務院出臺的相關就業文件及前期其他研究者對就業工作的分析文獻。
(3) 采用訪談法。對河南省4所醫學院校、24家醫院、53家用人單位進行訪談調查。
(4)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統計分析法。發放1755份學生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736份(有效率98.9 %) ;發放100份教師問卷和78份用人單位問卷。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加以整理、分析。
2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后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2.1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穩定后,高校就業工作陸續展開,醫院的用人需求也受其影響發生變化。首先,人們懼怕病毒和封村封路,2020年第一季度就業需求大大降低,對24家醫院的收入調查發現,83.3 %的醫院收入下降50 %,16.7 %的醫院收入下降30 %~40 %;95.8 %的醫院認為承擔防疫工作,導致醫療器械耗材成本增加,其中防護消殺用品等不直接計入醫療費的“管理費用”,導致醫院陷入經濟危機,用工需求減少。其次,2020年第二季度情況有所緩解,91.7 %的醫院表明就醫人數明顯增加,但是各個科室情況不同,多數科室不堪重負,僅個別科室還可承擔。醫院日常接待量超出能力范圍,出現一床難求的局面。最后,通過走訪53家用人單位,了解到用人單位產生新的用工需求,92.5 %的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過硬的操作技能,96.2 %的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但目前缺乏一個成熟的渠道為供需雙方提供選擇。
2.2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醫學院校就業服務工作的影響
通過走訪4所河南醫學院校發現學校就業服務工作的新難題。(1) 學生不能返校或行動受限。學校無法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學校雖在低年級開展過就業指導網課,但無法進行互動實踐,教學效果無法評估。(2) 防控常態下,教育部要求高校實行重要管理,校外人員非必要禁止進入校園,2020年以來學校開展傳統校園雙選會的次數低于10次,均開展網上雙選會。(3) 醫學院校畢業生實習。95 %的學生在校外住宿,17 %的學生因出行限制而錯失線下招聘或面試活動。(4) 用人單位大幅削減用人需求,2020~2021年75 %的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就業信息數量減少。(5) 38 %的學生表示,在就業遇到困惑時,無法得到學校或教師專業的指導和幫助;26 %的學生表示,教師提供的幫助針對性差或效果不佳[1]。
2.3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后醫學生就業現狀
調查發現,23 %的學生愿意畢業找工作,13 %的學生有創業意愿,32 %的學生選擇靈活就業,88 %的學生有升學計劃,66 %的學生接受“慢就業”“懶就業”和“不就業”,家人支持先待業在家的學生占28 %[2]。經過此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后,94 %的學生認同醫學專業,具有強烈從醫意愿,81 %的學生就業目的地為一二線或省會城市,只有11 %的學生首選去基層就業。43 %的學生認為就業壓力大,53 %的學生看好就業前景但仍有壓力。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受市場不景氣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截至5月,河南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48 %,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走訪的4所醫學院校在2021年3月底就業率僅為18 %。
3 公共衛生防控背景下,高校就業工作的主要任務
3.1 服務國家戰略需要
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就業是高校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全鄉村振興的國家重大戰略的舉措,高校要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醫學院校應積極開展有針對性地引導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去基層、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尤其在爆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之后,更加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有利于為國家緩解就業壓力。
3.2 服務學生發展需要
對于醫學生來說,衛生安全事件的發生給就業形勢帶來壓力同時也是契機。學校應完善防控常態下的就業服務機制、提升就業服務水平、提高醫學生就業的能力和就業質量。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就業服務機制的建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學生客觀認識就業形勢,看到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發展機會;二是醫療行業對醫學畢業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有了更高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以及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所需要的專業人才短缺問題,高校應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并重視對醫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生專業發展需要。
4 探索改進措施
在河南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形成一個基于“網絡+課堂+實踐”三位一體的基層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有效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醫學生就業工作的服務水平。
4.1 改善就業環境,宣傳就業政策
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激勵政策促就業、穩就業、保就業,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2022年開始,退伍大學生士兵在完成專科學業的情況下,可免試入讀本科;鼓勵大學生進入基層,已出臺“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和“特崗教師”等政策,從政府、社會、學校、企業、家庭和個人等多方構建全面的就業服務體系。
4.2 開拓“網絡+課堂”的就業教育途徑
開展云就業指導課堂,切實解決畢業生在就業中遇到的困難,最大程度整合所有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供畢業生篩選,招聘單位可在此平臺選擇與招聘崗位相匹配的人才,為廣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一站式”的雙向選擇就業服務。利用云課堂,不斷提升職業認同感,堅定從醫的決心,提高醫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就業穩定性。組織高校就業部門教師,發動全校教職工和優秀畢業生,積極聯系有用工需求的單位,通過拓寬招聘渠道增加就業機會,精準推送各類招聘信息分類給畢業生,開展精準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4.3 探索“就業+思政”的就業服務方式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大思政課”,將思政小課堂融入就業實踐大課堂中,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利用云平臺做好宣傳教育,培養醫學生的紅色精神,帶領醫學生進入社會實踐大課堂,加深對時代特點的認知,提升其社會使命感和職業認同感。在衛生事件常態化影響下,高校需建立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平臺,提升各專業醫學畢業生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提高就業能力。搭建校內就業平臺,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數據庫,實時掌握畢業生就業情況,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就業信息;運用大數據科學匹配、精準地向相匹配的畢業生推送相應的就業信息;及時跟進用人單位招聘需求變化,為畢業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4.4 創新“網絡+實踐”的就業服務云平臺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云就業平臺的上線速度和創新速度,為推動高校畢業生“穩就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4]。利用網絡資源,搭建“云宣傳”“云咨詢”“云指導”和“云招聘”的云就業模式。目前,云就業服務平臺的服務僅限于發布就業信息及相關的就業政策和宣講信息,服務功能尚不完善,用戶操作體驗有待加強。高校需提升云就業平臺服務功能,增強篩選功能,方便學生根據工作地域、薪資待遇、工作崗位、醫院等信息和企業文化進行多層篩選;增設在線咨詢的服務功能,學生在就職過程中產生疑問時可一鍵咨詢用人單位或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提升就業率[5]。高校可向用人單位,推送精準服務,提前上傳應屆畢業生的生源地信息到平臺,用人單位可根據學生分布、總體規模、生源結構、專業設置和實習背景等信息科學制定招聘計劃、用工崗位和用工區域分布,推動精準化云就業平臺快速發展[6]。
4.5 開展精準就業指導和服務,建立“一生一策”檔案
在落實中央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發展政策過程中,切實做好貧困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建立“一生一策”畢業生就業檔案,并及時更新,為畢業生推送精準的招聘信息,提供指導服務。高度關注特殊群體特別是貧困學生、遇到實際困難的學生的就業情況,實施全過程的就業幫扶,充分發揮高校的教育職能,聯合社會、家庭等多方力量,形成“一對一”的精準幫扶聯動機制,鼓勵先就業再擇業,提升就業效率和質量。
5 討論
從學校層面探討高職高專醫學生去基層就業的對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更新服務的手段適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建立基于“網絡+課堂+實踐”三位一體的基層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能及時提供一個全方位、高效為學生就業服務的新模式,解決學生不返校即可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思路,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新舉措,有效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人才短缺問題,為河南衛生醫療行業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彭仲生,劉珍,趙紅.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困境與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21(4):138-141.
[2]許菁.論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困境與對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29-30.
[3]高曉妹,路洋,黃朝暉.地方高校醫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創業教育思考[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3):225-230.
[4]范亞慧,李昭芳,張鮑明,等.加強臨床醫學生預防醫學實踐技能的培養[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 0,28(2):196-198,204.
[5]李廣霞,額爾登,史平,等.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階段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4):102-103.
[6]高紅星,秦紹龍,李鋒.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背景下校外教學班教學帶教體會[J].健康必讀,2021(1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