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如果青少年沒有藝術愛好和藝術修養,必然是單調的、干涸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加強校內外美術教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水彩筆記是利用水彩圖式和文字相結合的一種水彩畫新形式。本文以紅色老物件為創作題材,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識讀紅色老物件;呈現多種技法,表現紅色老物件;運用多個角度,深品紅色老物件等策略,探究紅色老物件水彩筆記教學。以此,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水彩筆記語言思維方式,掌握水彩筆記表現規律,逐步形成一定的美術素養。
收音機、搪瓷杯、老鐘表、糧票、郵票等。這些物件訴說著往昔歲月故事。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百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紅色老物件記錄并見證從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通訊設備等巨大變化,只有當我們回視那些“紅色老物件”時,才能深深地體會到先輩們在物質生活極其貧乏的情況下,依然斗志昂揚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理想主義情懷和實干精神,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信念,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筆者以紅色老物件為題材,以水彩筆記表現手段,讓學生感受、體驗、表現、創作紅色老物件,以多維情感體驗為線,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回望時代的門,在廣泛的文化背景下,讓他們獲取更加豐富、更加厚重的成長體驗,有利于他們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使學生更珍惜我們的歷史,更熱愛我們這個民族,更熱愛我們的祖國,從而形成一定的美術素養。
一、以境畫物:多情境,識讀紅色老物件
《課標》提出,要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作品,涵養人文精神。可見,創設一定的情境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現在學生對于紅色老物件缺乏體驗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紅色老物件之美。
教師利用視頻播放新四軍革命紀念館的物件,并講述紅色老物件與自己的生活之間的煙火味,創設真實情境,呈現實物,加深學生感受。筆者在美術室一角布置“紅色老物件拾光展”,如搪瓷杯子的斑斑銹跡;一雙千層底的質感;點一下煤油燈等,使學生達到眼中、心中、意中十分清晰、鮮活的圖像程度,為學生形成紅色老物件水彩筆記形態輪廓提供了有利支架和梯子。
二、以技畫物:多技法,表現紅色老物件
《新課標》提出:美術課程要凸顯視覺性必須強調對美術語言的學習運用。水彩畫是中學美術課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彩筆記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全面而系統的水彩筆記技法和知識,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水彩筆記技能技法表達紅色老物件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美術素養。
線稿是美術語言中最古老、最簡便的造型語言。紅色老物件的線稿在水彩筆記中起著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空間透視、質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水彩筆記的關鍵內容。農村的學生大多沒受過專業的繪畫訓練,應選擇一種既簡單快速而又不失美感的造型方式引導學生捕捉紅色老物件的輪廓造型。
水彩筆記“姓”水,一語道破水彩筆記的精妙。因此,水分掌握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水彩筆記的生命。首先,讓學生明白,水彩是在水里加點顏料,而非顏料里加點水。再次,在運筆時筆者引導學生嘗試兩筆同時作畫,一支筆蘸清水,簡稱“水筆”,另一只筆涂色,簡稱“色筆”。先用“色筆”著色,輕輕薄涂,再用“水筆”適當依形暈染。當然,把握控制水,過好“水關”,才能把紅色老物件水色淋漓、通透發揮到極致。
學生的水彩表現常以固有色為主,多為鮮麗,“火氣重”。紅色老物件年代久遠,經過歲月的洗禮,退卻了往日的華麗的外衣,沉淀了一層溫婉雅致的色調和斑駁的質感,這種基調如同一張發黃的老照片讓觀看者在視覺上感覺舒服又回味。在教學中,讓學生從理論——實踐——創新,三維一體去探究表現紅色老物件的韻味。
三、以情話物:多角度,深品紅色老物件
在水彩筆記創作中,文字與畫面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水彩筆記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從紅色老物件的精神、文化、情感上去挖掘、記錄,以文字表述的方式深詮作品的深度。
每一件紅色老物件的背后,都有著歲月痕跡,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真實生活。讓學生聽一聽父輩講紅色老物件的來歷、故事等。用文字記錄祖輩、父輩與紅色老物件的故事,感受家中紅色老物件的價值與意義,感受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綜上所述,用紅色老物件實證的方式引入美術水彩筆記,通過多情境、多種技法、多個角度,讓學生感受紅色老物件、表現紅色老物件、品讀紅色老物件,不僅提高學生的水彩筆記的創作能力,更使學生從紅色老物件識讀、表現、創作中感受到那些年的情結,感受到時代的進步,祖國發展的變化,更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海鹽縣實驗中學 朱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