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丹宇
摘 要:現代化教育講究培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就有對美育教育的培養,美術作為藝術領域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承載著表現意識思想以及內心世界的能力。而小學生本就喜歡輕松愉快的繪畫形式,所以對美術教育也要深入探討挖掘,以培養小學生的美學素養為前提,陪伴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本文以紙板“繪”成長作為主題,分別從感知情懷、思想大愛以及德育美育方面去培養小學生的美術能力,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 紙板繪畫 情感表述 德育融合 方法研究
美術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陶冶情操的必備科目,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小學生的天性,能讓他們通過色彩和線條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在文化聯動上,美術也有著得天獨厚的精妙之處,可以通過繪畫的具體化以及色彩張力去表現任何形式的文化知識、思想內核,所以運用巧妙的話可以很好地給小學生進行德育或是文化涵養教育。而藝術教育是培養對美的感知,首先就需要從小學生本身出發,用心去感知繪畫。
一、美術課程中的紙板繪畫教育的幾點不足
在新課改背景下,美術課程中的紙板繪畫教育中仍舊存在幾點問題,如偏向技術忽略藝術、教育方法略單一、比較側重于大幅面、教育手段亟待完善、評價手段有待優化,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水平,還阻礙教育事業發展,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解決,具體如下:
(一)偏向技術忽略藝術
我國越來越多的小學開設了紙板繪畫這一課程,讓紙板繪畫實現了大范圍普及。但是目前紙板繪畫教育比較重視寫生色彩學,把紙板繪畫當做是色彩的基礎課程開展,認為其是一門具有較強技術性的課程。盡管每本教材都有提及紙板繪畫教育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但在教育實踐中美術老師常常忽略掉這個問題,無法把它完全地貫徹到美術課堂上。
(二)教育方法略微單一
實際上,紙板繪畫的教學方式有很多,但部分美術老師常常會被固定在傳統的教育思維上,經常利用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教育。此種單一性較強的教育方式,不但容易讓小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還會喪失掉學習興趣。由于教育方法簡單枯燥,導致美術課程中的紙板繪畫教育水平低下,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為了達到教學效果,美術老師需要積極完善教育方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開展教育活動,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
(三)比較側重于大幅面
一些美術老師未充分掌握小學生的繪畫能力,單一地追求大幅面紙板繪畫教育,教育效果不能達到預期語氣。小學生的紙板繪畫教育一般是以小幅面為主,美術老師也需要不斷向小學生灌輸改思想,為之后紙板繪畫創作提供有利條件。紙板繪畫可使用淋漓的水分與輕快的大筆掃過紙面,不管是花卉還是樹林都是主要的繪制對象。
(四)教育手段亟待完善
教育改革的深入,讓紙板繪畫教育體系得到了完善與創新,并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果。而因為小學主要以語數外這三門學科教育為主,紙板繪畫的課時安排和實踐安排均不能和三大主科相比,一些美術老師的教育手段滯后,課堂學習及實踐聯系不夠緊密。除此之外,部分紙板繪畫專業美術老師還在繼續應用以往的寫生臨摹的辦法,單一的模仿不僅影響美術老師專業能力展現,還會影響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創作能力及感知能力培養。基于此,美術老師需要跟緊時代發展的腳步,及時完善紙板繪畫教育手段,保證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水平,為學生創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五)評價手段有待優化
實際上,紙板繪畫教育目的是為現代社會培養大量優秀人才,美術老師本身有極強的專業能力,可以在專業方面指導小學生學習。美術老師依據自身學習經驗展開教育活動,評價通常采用批改小學生作品的方式,從自己的審美與視角入手,將存在的問題指出來,缺乏有效的溝通,對小學生創作的著手點了解不夠充分。所以美術老師需要將教育目標和小學生創作情況有機結合,不斷完善教育評價方法。
二、紙板繪畫教育的幾點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繼續深入,紙板繪畫教育的策略越來越豐富,如今最為常用的有思維情緒調動,增加繪畫靈魂——畫冊牌本設計、巧妙聯動文化,豐富繪畫內容——形象感知創作、留白創作空間,涵養繪畫靈性——拓展技法融合、組織觀察活動,增強繪畫認識——豐富藝術修養、迎合時代發展,改變課堂主體——提升自學能力等。
(一)思維情緒調動,增加繪畫靈魂——畫冊牌本設計
小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會因為精彩的動漫而追求精致的手辦,會因為神話故事里的傳奇人物而爭相模仿,也會因為新奇科技去探索奧秘。恰好美術是把想法具象的直接形式,可以讓小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進行變現,運用紙板繪畫的形式做一個完美的表述,也讓繪畫也變得有意義。
所以在創作方面,美術老師要對小學生進行引導,抒發內心想法。比如可以結合時事,引導小學生從愛國、愛家、愛己等方面進行深入創作,其實這與小學生內心的聯系非常緊密,他們年齡尚幼,心里裝的最多的就是溫暖和愛,會將自己的情感和所見所聞融入繪畫之中。
在內容基本確定之后,繪畫材料介質也是需要考究的。使用紙板進行繪畫創作,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性設計成圖冊形式,讓小學生通過紙板的可塑性去變現繪畫的多樣可能,不僅如此,畫冊還可以作豎版宣傳牌或是形象設計牌。例如小學生所想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可選用立體性強的蜂窩紙板,并用彩筆在紙板凹凸的細節處進行刻畫描摹,必要時借助刮刀和刻刀去豐富立體感,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裁剪排版,讓紙板繪畫從筆觸和造型上展現立體感,而且可塑性比較強,可以通過折疊和拼接繪畫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發揮空間。美術老師也應該鼓勵小學生去展示自己的內心想法,將其融合進繪畫表現之中,這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會讓美術作品具有靈魂。
(二)巧妙聯動文化,豐富繪畫內容——形象感知創作
美術教育最主要的并不完全是技巧培訓,現在許多美術培訓班都會以寫實作為教育準則,其實是本末倒置,藝術教育最主要的是感知,就如同音樂教育最主要的是感受和品鑒,而不是把標準定義為唱得好而已。我國的美術教育從上世紀初開始就非常追求寫實和意境,對抽象作品幾乎是不待見,但小學生的繪畫很多時候就是偏抽象的,很少有小學生能夠繪制出寫實主義作品,所以在教育時方向不能偏移,要把握要點。所以特此設計美術課堂與其他領域進行文化聯動,畢竟幾乎所有文化素材上都會有美術作品的影子,好比語文課文里的景象和意境,哪怕是數學這類的理科也會有幾何圖形的出現。將繪畫教育做一個夢幻聯動,讓小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創作發揮,這樣一來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同樣以紙板作為繪畫載體,卻能夠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讓小學生進行聯動創作的思路有很多,比如根據詩詞大意創作意境畫,全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作畫,可以運用純色線描勾勒風景速寫,也可以用色彩暈染潑墨質感,紙板的硬度和厚度正方便了色彩的涂抹,同時還能夠根據線描勾勒的深淺展現出層層疊疊的陰影效果。再比如命題感知創作,任意給小學生一個主題,讓小學生根據紙板的結構隨意發揮來進行跨維度創作,例如將紙板進行拼接或摳像,根據自己想打造的形狀進行創作,這其實也是根據材料特性,將繪畫去塑造融為一體,可以效仿杜尚ready made的創作方式,不將紙板作為材料限制,而是當成載體去促成創作。
(三)留白創作空間,涵養繪畫靈性——拓展技法融合
任何藝術形式的創作都是內心的體現,小學生其實是非常敏感且多思的群體,他們非常能夠感知外界的愛意,同時他們也擅長表達,而繪畫恰好又是非常好的表現形式,因此美術老師要幫助他們發揮這一特長。現代教育提倡多元化,讓小學生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成長,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即可,所以繪畫也是如此,適當的留白有助于小學生釋放內心,這樣才是真正的藝術創作。如果說問小學生想要畫什么,那他們一定是根據他們內心的愛意去進行創作的,或是自己喜愛的人,或是自己喜愛的物件,或是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和場景,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繪畫風格也不盡相同,所以美術老師可以讓小學生“放飛自我”,進行隨意創作。
紙板材料顯然是在傳統中滲透創新意識的載體,前文也描述過可以用顏料彩筆去涂抹繪畫,這是傳統學院派油畫創作的模式;還可以運用各種細碎材料進行拼貼接合,貼合當代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的內核;可以隨意用手指或是其他材質去進行印拓或進行裁剪摳像創作,又完美融合了行為藝術和動能藝術的表現形式。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維會激發與眾不同的創造力,紙板這樣介于繪畫與雕塑的介質又恰好能夠給他們提供無限的可能性,美術老師應該讓小學生自由地去感受一切,而不是根據傳統教育模式去規定固化他們的思維。可以在創作過程中為他們講解繪畫技法,用心感受愛并傾心繪制出的就是最美的作品,是屬于每位小學生獨一無二的作品。
(四)組織觀察活動,增強繪畫認識——豐富藝術修養
為了讓小學生創作出具有較強表現力的畫作,美術老師一定要加強小學生對色彩的理解。第一,美術老師可以安排小學生觀察物體的固定顏色,如月亮是黃色的,云彩是白色的等,完善小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其二,美術老師需要指引小學生仔細觀察不同空間和光照下的物體顏色轉變,讓小學生形成完整的色彩變化概念,加強正確的色彩認識。
小學低段和高段有所不同,美術老師需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小學生進行差異化教育,例如,對于低段小學生,美術老師可以安排他們自行選擇繪畫工具及色彩,充分發揮想象,畫出完美的畫作。為保證構圖的完整性,美術老師需組織小學生臨摹簡單的畫作,在畫紙上放大臨摹物體。而對于中年級小學生,需要學習一些基礎的色彩知識,比如三原色,若想得到其他顏色,可以三原色進行調和,加深小學生對色彩的認識。此外,還可以教授小學生一些繪畫技巧,例如平涂等。對于高段小學生,美術老師可以著重培養他們的填涂方法,例如分布著色等;讓他們掌握紙板繪畫其他方法,例如干濕畫發;由單色至間色,直到小學生能夠應用復色創作。
(五)迎合時代發展,改變課堂主體——提升自學能力
實際上,紙板繪畫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占據重要位置,還是教育之中的重難點內容。盡管美術老師十分努力組織多元化的教育活動,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手段,但是依舊不能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小學生創新思維和鑒賞能力,讓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價值理念均有所提升,即給予小學生課堂教育主體位置,在具體教育中給予小學生興趣愛好高度重視,從生活之中的紙板繪畫教育入手,提升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實踐能力。
結語:
其實美術教育從來就沒有規定的方法去框定小學生,美術應該是小學生學習生涯和成長道路中的一抹亮色,它會陪伴小學生成長,也會是小學生親手繪制出的成長之路,而美術老師所要做的就是涵養小學生的美術感受,讓他們大膽地去表達對世界的愛意。
參考文獻:
[1]曹琳.淺談小學美術繪畫教育中的臨摹與創新[J].小學教育研究,2020(3):25-27.
[2]丁虹.從審美素養角度談小學美術繪畫教育[J].名師在線,2020(2):74-75.
[3]俞瑩.個性風格:小學美術繪畫教育的應有追求[J].教育界,2020(3):69-70.
[4]劉燕.創意點亮童心,繪畫開啟未來——小學美術繪畫教育中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學苑教育,2020(23):67-68.
(象山丹城第五小學 浙江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