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晴
【摘要】目的:研究在乳腺癌化療護理應用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及護理質量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患者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形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增加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況評分、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況,觀察組焦慮、抑郁、恐懼、敵對以及人際關系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67%,對照組為66.67%,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并發癥發病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乳腺癌化療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提高護理質量,增加護理滿意度,同時降低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乳腺癌化療;綜合護理;臨床效果;護理質量
女性的乳房主要是由皮膚、纖維、脂肪等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上的惡性腫瘤。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的乳腺癌患者逐年增多[1]。早期乳腺癌往往不易被人們發現,因其體征不明顯,因此不易引起重視。中后期常見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在乳腺腫塊、腋窩淋巴結腫、皮膚改變等。目前針對乳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采取手術形式以及化療,但是手術會對患者的乳腺造成缺損的情況,同時也會導致患者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情緒的產生,化療其自身帶來的疼痛以及并發癥等都嚴重影響到患者術后的健康恢復以及今后的生活質量[2]。因此需在化療時采取護理干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護理干預已無法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因此需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幫助其調節負面情緒的同時提高治療依從性[3]。本文以24例乳腺癌化療患者為例,分析其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患者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12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6.27±8.48)歲,病程0.5~5年,平均病程(3.14±1.22)年,對照組12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6.35±8.29)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8±1.12)年,兩組患者就一般資料而言,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書。
納入標準:1均在我院進行乳腺癌化療治療;2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3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排除標準:1自身條件不允許者;2有認知障礙、無法與人正常溝通者;3有心、肝等其他重大器官類疾病。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即觀察患者各項身體體征,對患者講解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合理用藥等。
1.2.2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2.1心理護理:患者在入院時,護理人員熱情接待,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同時講解化療相關情況以及疾病相關知識。另外患者在入院時,會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因此需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如聊天、一起散步等,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同時給予患者信心。耐心解答患者及患者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并給予支持與鼓勵。在化療前,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多喝水、不熬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1.2.2.2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就著手開始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其更加了解疾病的相關內容,包括:主要癥狀、注意事項、飲食控制、治療方法等,同時鼓勵患者發泄或講述其內心的想法,同時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治療信心。不定期的可舉行相關病理知識的講座,充分對疾病有所了解。患者出院后,可邀請患者及患者家屬關注我院微信公眾號,里面包含病情相關知識以及電話,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可及時撥打電話。
1.2.2.3飲食指導:在患者治療期間,需保證患者的營養充足,因此需對飲食進行合理的搭配,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多吃鮮果蔬菜,保障體內維生素的充足,同時在飲食上,需秉承高蛋白、低脂肪等原則,科學合理規劃飲食。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飲食搭配原則對其進行合理搭配,同時將原則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使其在出院后也可根據此方式保證營養均衡,科學合理。
1.2.2.4體育運動: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增強自身體質,提高免疫力,若出現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應及時安撫患者,運動方式可選用散步、做操等。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況評分、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心理狀況情況包括焦慮、抑郁、恐懼、敵對以及人際關系評分,采用因子評分方式進行評分,分數越高則心理狀況越差。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評分表進行評價包括不滿意、一般以及滿意,百分制形式,0~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一般;80分以上為滿意。不良反應發生率=(靜脈炎+惡心嘔吐+脫發+白細胞下降)/總例數×100%。并發癥發病率=(睡眠障礙+排尿困難+肩關節運動障礙+水腫)/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況評分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觀察組焦慮、抑郁、恐懼、敵對以及人際關系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護理后,就不良反應觀察組靜脈炎1例,惡心嘔吐1例,脫發1例,白細胞下降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3%,對照組靜脈炎2例,惡心嘔吐3例,脫發1例,白細胞下降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67%,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觀察組睡眠障礙1例,排尿困難1例,肩關節運動障礙1例,水腫0例,并發癥發病率為25.00%,對照組睡眠障礙1例,排尿困難1例,肩關節運動障礙2例,水腫2例,并發癥發病率為50.00%,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其對乳腺癌、宮頸癌等婦科疾病越來越重視。目前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乳腺癌通過化療能夠得到明顯的控制[4]。但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導致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疼痛、脫發等不良反應,同時患者由于其疾病的原因和化療的各種不良反應常常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5]。因此需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
綜合護理干預是對患者身心進行綜合性護理,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的同時也減少其不良反應的發生。從患者入院后,熱情積極帶領患者及患者家屬熟悉環境,減少陌生感,同時針對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幫助患者積極面對治療[6,7]。同時在化療期間指導患者運動以及合理飲食,增加身體自身免疫力的同時營養均衡,保持愉悅心情[8]。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婚后心理狀況,觀察組焦慮、抑郁、恐懼、敵對以及人際關系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67%,對照組為66.67%,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并發癥發病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化療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同時減少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緩解醫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小婷.院內舒適性護理及院外延伸服務在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7):179-181.
[2]艾小紅,邢小瑛,春寧娟.化療期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因素及自護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3):112-116.
[3]陳曼.乳腺癌護理中實施心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4):174-175.
[4]戴經緯,齊向秀,馮麗,等.絕經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化療期間行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9,27(1):52-55.
[5]趙芳,梅志紅,朱姍姍,等.人性化護理在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4):96-99.
[6]常利,張潔,王雁,等.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病恥感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6):66-70.
[7]曾曉蘭.中醫情志護理配合團體心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心理健康狀態,病恥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9,37(9):201-205.
[8]肖雪,傅蘭,李婷,等.中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術后放化療期間失志癥候群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5):200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