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孔祥


【摘要】目的:急性闌尾炎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研究自醫院抽取140例入院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時間為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按照患者治療中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n=70),其中實施傳統闌尾切除術為對照組,實施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為觀察組,評估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及術后并發癥并對比。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小切口闌尾切除術能夠改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減少術后并發癥。
【關鍵詞】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急性闌尾炎;臨床效果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疾病,通常是由細菌侵入、闌尾炎腔阻塞和胃腸疾病等引起,急性闌尾炎的治療通常分為兩個方法:一個是腹腔鏡手術引導下的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另一個是傳統開腹切口手術。傳統開腹切口手術是臨床研究的經典治療方法,從19世紀末開始。常規闌尾開腹切除術后缺點較多,如:切口愈合慢、損傷大等[1-2]?,F階段對闌尾炎的治療主要選擇手術方式。但現階段隨著微創技術的日益發展,在臨床上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重要手段。部分學者認為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比其他不需要腹腔鏡手術的手術切口要小,對于闌尾位置模糊或肥胖的患者,由于闌尾位置暴露模糊,干擾醫生的手術進度,所以腸道使用傳統的闌尾開腹手術,切口常被擴大,病人的創傷加重。因此,本次研究選取我院14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分組實施小切口闌尾切除術觀察其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自醫院抽取140例入院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時間為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按照患者治療中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n=70),其中實施傳統闌尾切除術為對照組,實施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18~79歲,平均年齡(48.50±4.68)歲,病程18~70h,平均病程(44.10±4.62)h。在這之中,單純性急性闌尾炎:36例患者;穿孔性急性闌尾炎:24例患者;化膿性急性闌尾炎:5例患者;壞疽性急性闌尾炎穿孔:5例患者。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18~80歲,平均年齡(49.10±4.05)歲,病程18~70h,平均病程(44.10±4.62)h。在這之中,單純性急性闌尾炎:36例患者;穿孔性急性闌尾炎:24例患者;化膿性急性闌尾炎:5例患者;壞疽性急性闌尾炎穿孔:5例患者。兩組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1腹部出現顯著反跳痛;2按壓下腹部有明顯壓痛;3血常規白細胞計數超過1000/L;4B超檢查為闌尾炎。
排除標準:1婦科腹部疾病;2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眼;3胃及十二指腸穿孔等疾病;4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使用常規開腹切除手術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情況下,采取麥氏切口,患者取平臥位,在右下角腹麥氏點具有顯著壓痛處進刀,切割長度為3.0~5.0cm,切開皮下組織,斜角肌腱膜,腹橫肌、腹膜以鈍性方式進行切割,仔細辨認闌尾和結腸走向,確定闌尾位置,如果無法使用肉眼辨認可將小腸使用鹽水紗墊隔開,禁止用手直接接觸。找到闌尾縫合系膜近端,將闌尾根部結扎,從闌尾根部結扎找出縫合點0.5cm處切除闌尾,然后對殘端進行碘酒、酒精消毒,從盲腸壁圍繞闌尾根部進行荷包縫合殘端。使用0號長線間斷褥式逐層外翻縫合,以完成手術操作。
1.2.2觀察組使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在硬膜麻醉或局部麻醉情況下,患者取平臥位,在右下角腹麥氏點具有顯著壓痛處進刀,并根據疼痛的具體位置進行適當調整,切割長度為1.0~3.0cm,然后分層劃開皮膚、皮膚組織、腹部內斜肌、腹橫肌、腹膜以鈍性方式進行切割;將小腸推開,沿結帶方向進行探索,找到闌尾后進行切除處理,再將腹膜逐層進行縫合,如化膿或壞疽性闌尾炎并穿孔,將腹腔內積液、膿液使用無菌敷料進行吸取。使用甲硝唑清潔傷口,更換手套,將各層腹壁進行依次縫合。
1.3效果判定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
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表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比較
表2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急腹癥,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闌尾炎成為現代社會常見外科疾病之一,闌尾炎的國民認識度也逐漸上升,通常而言闌尾炎的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如急性闌尾炎,其癥狀主要是右下腹疼痛發作,患者出現發熱和嘔吐等癥狀,嚴重時可能腹腔內部腹部出現炎癥問題,對患者身體健康風險較大。闌尾炎的出現以兩大原因為主:感染及梗阻,同時受其他常見原因影響。簡言之,闌尾是人體內的細長管道,與盲腸相連,如果出現梗阻,就會導致管內分泌物引流到盲腸。如果管內阻塞和壓力增加,闌尾腔里的細菌可能導致粘膜損傷和感染,同時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急性闌尾炎手術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傳統闌尾切除術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小切口闌尾手術有切口小和快速恢復等優點,但腹腔鏡手術對設備和技術要求較高,手術費較為偏貴,目前難以在基層醫院普遍使用[3]。嚴重的急性闌尾炎傳統臨床上通常選擇開腹手術方法。嚴重急性闌尾炎通常包括:化膿或壞疽性闌尾炎并穿孔、闌尾粘液囊腫等。傳統闌尾切除術禁忌癥較少,而且過去通常在基層醫院使用,但切口通常為3~5厘米,恢復時間較長,感染概率較大,手術后較容易留下疤痕,在青年女性患者中接受率較低[4]。且常規傳統闌尾炎開腹手術存在較多缺點,通常會損害患者的組織,在患者腹部留下較大的切口。而且因為手術進行緩慢,所以手術需要很長時間。如今,近年來闌尾炎手術已經廣泛使用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切口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有較多優點,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應用彌補了傳統闌尾切除術缺陷,其中大部分切口為大約2厘米,這有效地減少對腹部器官損害,且手術后局麻愈合后效果更好,減少后遺癥,提高治愈率,減少治療時間,降低治療費用。同時,由于小切口,可使用可吸收縫合線來縫合和減輕病人痛苦,同時不留疤痕,并且更容易被病人接受。其優點包括:手術時間短,有效性高,感染并發癥少;干預措施小,患者手術周圍組織損傷小,降低住院成本,減輕患者護理的壓力;且無需復雜的手術設備,昂貴手術費用;小切口手術使用皮內縫合技術,對下腹損傷小,有效防止術后下腹擦傷;皮內縫術后手術并發癥少,術后疼痛少。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使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并發癥發生概率為3.00%,而對照組并發癥概率為36.00%;觀察組手術時間為(20.10±9.89)分鐘;住院時間為(4.98±2.85)天;常規闌尾切除術手術時間為(20.10±9.89)分,住院時間為(7.32±2.63)天。比較觀察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
如前所述,闌尾炎是急性闌尾炎的治療方法,因為其手術時間短,術后住院時間短,醫療費用低,降低對病人的傷害,能夠在治療急性闌尾炎方式中廣泛推廣。但其也有部分問題,因為闌尾切口較小,可能導致尋找闌尾用時較長。如果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穿孔和彌漫性腹膜炎等癥狀,則需要重新設計手術,從而增加手術切口導致術后進一步并發癥的可能性,這種治療效果就相對傳統開腹手術而言較低。因此,在臨床上不能使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不適合小切口的患者必須及時改變治療方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方法。
微創技術近年來進展迅速,腹腔鏡手術通過治療各項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臨床證明。但手術費用相對昂貴,限制手術在實踐中進一步推廣。臨床醫生對患者計劃使用小切口手術治療該病之前,應該知道這是否是手術禁忌[5]。體重輕病人可局部麻醉,可墊起右臀部快速找到闌尾。并有效地防止病人內臟牽扯。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使用小切口治療急性闌尾炎減少患者腹部器官接觸時間和細菌感染危險。且小切口對患者神經肌肉無影響,無障礙,可降低局部血腫發生率,可給病人提供良好預后。
綜上所述,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能夠改善各項指標、減少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盧曼曼,馮其柱.加速康復外科在成人急性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探討[J].國際外科學雜志,2020,47(6):378-382.
[2]方劍,開喆,陳祝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觀察及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0,26(7):1062-1066.
[3]杜志勇,向正宗,喬云茂.不同闌尾切除術對急性闌尾炎患者炎癥反應、血管粘附、胃腸功能及營養方面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17(2):21-24.
[4]崔凱,周子鵬.老年闌尾炎患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營養狀態炎癥反應的影響及臨床效果分析[J].河北醫學,2020,26(3):473-478.
[5]樊強,施丹麗,王守練,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分析及經驗體會[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9,26(4):48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