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花
【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聯合尿常規對尿液標本進行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將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集的98例尿液標本納入研討中,此98例尿液標本均來自98例患者,均采用尿沉渣、尿常規以及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查,比較此三種檢驗方式對尿液標本檢出的尿蛋白、尿白細胞、尿紅細胞的陽性檢出率。結果:尿常規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2.45%、尿白細胞陽性率21.43%、尿蛋白陽性率16.33%比尿沉渣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4.49%、尿白細胞陽性率20.41%、尿蛋白陽性率14.29%,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7.55%、尿白細胞陽性率25.51%、尿蛋白陽性率21.43%高于尿沉渣檢查(尿紅細胞陽性率24.49%、尿白細胞陽性率20.41%、尿蛋白陽性率14.29%)和尿常規檢查(尿紅細胞陽性率22.45%、尿白細胞陽性率21.43%、尿蛋白陽性率16.33%),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臨床在檢驗尿液標本時,可考慮采用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驗方式,此方式比單一使用尿常規或尿沉渣檢驗方式的準確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尿常規;尿液標本;尿沉渣;檢驗;陽性率
臨床在調整后續治療方式、評估病情發展、判斷疾病類型時均需數據支持,而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則為尿常規檢驗[1]。以往在檢驗尿液標本時,多采用尿沉渣方式,采用顯微鏡進行檢查,雖相比于尿常規檢查,此方式操作較為復雜,但在鑒別多種疾病上具有較大指導價值。隨著醫學技術改進和各檢驗技術的發展,尿常規檢查中,逐步廣泛使用尿液分析儀器,檢查中操作簡單,且短時間則可獲得檢驗結果,明顯縮短檢驗時間,但此檢驗方式易受外界各因素影響,臨床漏診、誤診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為進一步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已有學者倡導在檢驗尿常規標本時[2],將尿沉渣與尿常規兩種檢驗方式聯合使用,認為此方式比單一使用一種方式進行檢驗的準確性更高。目前,此方面報告較少,此點仍然處于研討中。現納入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集的98例尿液標本重點討論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驗尿液標本的價值。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集的98例尿液標本納入研討中,此98例尿液標本均來自98例患者。入選標準:1各患者均簽字接受此次檢驗方式;2尿液標本均采集于患者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3各患者病歷資料齊全。排除標準:1拒絕參與此次檢驗者;2尿液標本采集于患者月經前后或月經期者;3女性未清理會陰分泌物則采集尿液標本者;4未按照尿液標本采集程序進行采集者;5尿液標本中存在糞便等雜物者;6留置尿液標本時間較長者;7因操作不當而導致結果異常。98例患者包含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5.32±1.54)歲,疾病類型:腎結石23例,尿路感染28例,慢性腎炎30例,糖尿病17例。各患者均滿足本研究標準。
1.2方法
此次98例尿液標本均接受尿常規檢查、尿沉渣檢查以及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查,檢查完成后,比較此三種檢查方式檢出的尿蛋白陽性率、尿白細胞陽性率、尿紅細胞陽性率。尿常規檢驗方式:采集其清晨首次中段尿液10ml,將標本放置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GEB800中,檢測其尿蛋白、尿白細胞數量、尿紅細胞數量。尿沉渣檢驗方式:采集尿液標本后,離心處理尿液標本,每分鐘轉速為1500r,共離心處理10min,將標本上清液分離,留取0.2ml尿沉渣,均勻混合尿沉渣,再用高倍顯微鏡、低倍顯微鏡觀察尿沉渣中白細胞、紅細胞分布、形態和數量狀況,用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測定其尿蛋白指標。
1.3指標判定
陽性判定標準為:尿液標本紅細胞>10個;女性尿液標本白細胞>5個,男性尿液標本中白細胞>2個;尿液標本內蛋白質指標≥0.2g/L。
本研究中各標本檢驗均由醫院檢驗室中2名專業且工作經驗豐富的醫生負責,若發生分歧,可商討確定結果。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尿常規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2.45%、尿白細胞陽性率21.43%、尿蛋白陽性率16.33%比尿沉渣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4.49%、尿白細胞陽性率20.41%、尿蛋白陽性率14.29%,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7.55%、尿白細胞陽性率25.51%、尿蛋白陽性率21.43%高于尿沉渣檢查(尿紅細胞陽性率24.49%、尿白細胞陽性率20.41%、尿蛋白陽性率14.29%)和尿常規檢查(尿紅細胞陽性率22.45%、尿白細胞陽性率21.43%、尿蛋白陽性率16.33%),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尿沉渣、尿常規兩種檢驗方式對尿液檢查的檢測特征和作用機制均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檢測方式不同,在檢測相同的尿液標本后,所得的結論和數據也存在一定差異,此在臨床屬于常見狀況[2]。本研究中共納入98份尿液標本,經三種方式檢驗后得知,尿常規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2.45%、尿白細胞陽性率21.43%、尿蛋白陽性率16.33%比尿沉渣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4.49%、尿白細胞陽性率20.41%、尿蛋白陽性率14.29%,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部分標本經尿常規檢查后顯示為陰性,但再給予尿沉渣檢查后,結果卻顯示為陽性,筆者認為出現此狀況的原因可能為尿蛋白指標明顯增高[3]。此外,尿常規檢查尿液標本后獲得數據為陽性,尿沉渣檢驗卻顯示為陰性,此狀況的原因可能為檢查前,尿液標本放置時間過長,標本出現污染而造成[3]。尿液分析儀為檢測尿液標本的常規方式,可在30s內完成檢查,并獲得生化指標結果,此方式可縮短檢測時間,提升疾病診治和檢測效率。有報告顯示[4],尿液分析儀檢測尿液標本中,尿常規檢查受代謝產物或標本自身的影響性較大,標本顏色、性狀出現變化,此為出現假陰性、假陽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尿液標本放置時間較長,也會造成檢測結果發生假陰性的狀況,而異常增加尿蛋白含量,此為造成結果出現假陰性的主要原因[5,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查尿液標本中尿紅細胞陽性率27.55%、尿白細胞陽性率25.51%、尿蛋白陽性率21.43%高于尿沉渣檢查和尿常規檢查(P<0.05),表明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驗比單一采用一種檢驗方式的準確性更高。以往在檢驗尿液標本中,采用尿沉渣檢驗的頻率較高,主要為混勻滴尿法、離心玻片法,離心玻片法在檢驗時存在一定隨機性,難以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性,混勻滴尿法的穩定性更高,且可一定程度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性,但對檢驗者的操作水平和專業素質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臨床推廣存在局限性。雖尿沉渣檢查準確性不高,操作較為復雜,但仍然為目前臨床補充檢查尿液標本的主要方式。
綜上,臨床在檢驗尿液標本時,可考慮采用尿常規聯合尿沉渣檢驗方式,此方式比單一使用尿常規或尿沉渣檢驗方式的準確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何宗萍.對尿液標本進行尿沉渣檢查聯合尿常規檢查的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2):165-166.
[2]陸景潤.尿常規檢驗中聯合應用干化學法與尿沉渣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6):105.
[3]王春英.聯合應用尿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尿液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報告[J].人人健康,2019,87(2):15-18.
[4]郝若飛.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1):100-101.
[5]牛俊蘭.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106.
[6]趙必和,張潤清.探討尿干化學分析法,尿沉渣分析儀法和顯微鏡檢查法三種方法相結合檢測尿液分析的必要性[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20,9(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