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蘭 胡汝東
【摘要】目的:急診護理流程優化(OENP)對急診患者急救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方法:研究自醫院抽取400例入院治療急診患者,按照患者治療中護理流程的不同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n=200),其中實施常規護理為對照組,實施急診護理流程優化為觀察組,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急診效率、急診效果、護理滿意度、致死率、死亡率并對比。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各急救用時短,急診搶救成功概率偏高,各護理滿意度評分偏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診患者使用OENP能增加急診療效,改善急診效率,改善護理滿意度評分,減少急診效率、死亡率。
【關鍵詞】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急診患者急救效果;護理滿意度;影響分析
急診科護理服務是指在危急情況下給予患者及時有效治療,使其盡快脫離生命危險的服務[1]。在急診護理中,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從而實施針對患者病情的相關護理措施干預,所以應急救援效果直接關系到病人生命安全,對患者實施及時救治是關鍵[2]。急診科常見病癥特點為病情危重、起病急、疾病可預見性低等,使采取緊急措施更加困難[3]。OENP是對常規急診護理進行優化和整理衍生出的新型護理,以提高急救護理有效性,從而適用于急診搶救中[4]。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急診患者400例分組實施OENP干預,觀察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自醫院抽取400例入院治療急診患者,按照患者治療中護理流程的不同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n=200),其中實施常規護理為對照組,實施急診護理流程優化為觀察組,前者組,男117例,女183例,年齡27~70歲,平均年齡(48.5±4.58)歲;后者組,男120例,女80例,年齡28~71歲,平均年齡(49.5±4.62)歲。兩組資料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急診護理:急救科護理人員接電話后立即指示急救人員將患者接到急診科救治。按常規急救流程對實施救治,在救治過程中急救人員分配:必須由急救經驗豐富的醫生及護理人員同時實施救治,護理人員在急診救治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OENP。
1.2.1應急預防1建立一個OENP小組,加強醫務人員和相關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應急能力,實施相關急診專業考核:明確護理流程是以三定模式展開,三定是指定時、定人、定位,固定人員進行急診救治,員工必須分工明確。考核成功的護理人員才能實施OENP。2減少分診程序對病人評估時間:預檢分診護士需在接診3min內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并打開綠色通道,將患者送入搶救室,以確保患者能夠盡快得到救治,縮短搶救時間。后協助家屬辦理就診卡、住院手續等事宜。3優化急診排班:急診室排班需根據急診高峰期、低峰期等時段進行劃分,以保證縮短接到緊急呼叫后響應時間。此外護理人員必須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溝通,確保在到達救治地點前大致知曉患者病情及現場情況,以便在到達急救地點后盡快展開搶救。搶救主要方式包含:心肺功能恢復、吸氧、輸液、止血、生命體征監測等。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做好固定措施,將患者送至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在轉運過程中完成病人評估并采取進一步應急措施,及時與相關科室及急診科聯系,以確保在患者到達醫院后盡快得到救治。若患者需要轉至其他醫院,應當與醫院急診科聯系,并說明患者搶救情況,縮短搶救時間。
1.2.2打造應急救援綠色通道急診病人通常情況危急,在到達醫院第一時間必須實施各項檢測。因此,醫院必須建立急救綠色通道,以便在病人到達醫院時,先進行搶救,而家屬根據醫院規定辦理相關手續。急診醫生必須為病人到達醫院前做好接診準備,在聽到救護車鳴笛聲后立刻在急診室門口就位做搶救準備,在病人到院后由有經驗主治醫生按照患者意識脈搏、心跳、血壓等基本生命指標對病人做出綜合診斷,并及時采取相應救治措施。在做好初步診斷后,立即填好分診單據,實施分診治療。病人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實施轉運交接。
1.2.3優化護理流程醫師對病人病情進行評估后,護理人員必須立即記錄病人相關生命體征,并對患者實施采血、心電監護、測量血壓指標、血氧指標、開通靜脈通道等措施,對患者進行吸氧。在12min內,進行例行心電圖檢查并將患者的血液送檢。直接送往綠色通道進行各項必備檢查,在各種檢查單上貼“綠色通道”標識,以提醒檢查科室的工作人員,減少排隊時間。在搶救中,護理人員必須根據搶救前護理計劃流程所規劃的工作進行,在完成自身工作后,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以協助醫生在評估病人護理時采取適當應急措施。在急診治療方面,患者及其家屬可以接受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提高疾病意識,調動患者及其家屬的積極沖動,減輕心理壓力,改善治療合作,減輕恐懼和不安全感。此外在實施急診搶救行動時,必須盡可能遵守原則,如: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等原則,以預防急性病患者因延誤最佳治療時間病情加重,提升治療難度。
1.2.4優化應急管理工作流程醫院日常管理需要加強應急管理。1必須妥善管理急診室藥品和儀器,并制定完善急診方案。定期對儀器進行消毒滅菌,檢查儀器是否完好。2急救隊伍必須熟悉相關儀器操作,醫院必須定期對急救醫生進行培訓,提高其強化急救能力。3醫院要優化應急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確保應急工作順利進行。
1.3觀察指標
(1)統計所有患者的心電監護時間、靜脈用藥時間、靜脈采血時間、分診預估時間、治療時間進行比較;(2)觀察急救成功例數并進行比較。(3)制定滿意度評分調查問卷,每項滿分10分,對服務態度、急診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治療性護理等進行評分,并實施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急救各項用時比較
觀察組患者為心電監護時間、靜脈用藥時間、靜脈采血時間、分診預估時間、治療時間分別為:(4.19±1.04)min、(4.95±1.53)min、(3.27±1.36)min、(0.74±0.19)min、(65.39±3.47)min;對照組患者心電監護時間、靜脈用藥時間、靜脈采血時間、分診預估時間、治療時間分別為:(8.73±1.28)min、(7.46±2.37)min、(5.68±1.63)min、(2.37±0.47)min、(73.52±5.85)min。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各急救用時短(心電監護時間:t=38.930,P=0.000;靜脈用藥時間:t=12.583,P=0.000;靜脈采血時間:t=16.055,P=0.000;分診預估時間:t=45.471,P=0.000;治療時間:t=16.904,P=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急診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診搶救成功例數為186例,占總例數93.00%、14例患者為無效,占總例數7.00%;對照組患者急診搶救成功例數為158例,占總例數79.00%、42例患者為無效,占總例數21.00%,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急診搶救成功概率偏高,(χ2=16.279,P=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急救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服務態度、急診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治療性護理分別為:(9.57±1.37)分、(9.92±0.95)分、(9.94±1.36)分、(9.47±1.38)分;對照組患者服務態度、急診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治療性護理分別為:
(7.39±1.04)分、(7.57±2.48)分、(7.45±1.55)分、(6.73±2.12)分。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各護理滿意度評分偏高(服務態度:t=17.924,P=0.000;急診健康教育:t=12.514,P=0.000;心理護理:t=17.077,P=0.000;治療性護理:t=15.312,P=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常規急診護理通常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準備急診所用的儀器及藥品等,另外常規急診護理作為搶救程序一部分,只是根據醫囑執行,無明確護理目標,在這兩個因素影響下,患者護理效果不足[5]。因此本次研究引入使用OENP,對護理各項急救措施進行更新,對患者護理實施優質的急救護理,為急診室護士提供明確護理目標,大幅度減少急診準備所用時間,降低急診死亡率,從而增加成功率,提高護理質量。
OENP是對現有急救流程重新定位和改進,以確保急救任務質量,從而提高急救效率。急診病人急診醫療程序優化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實現:1優化急診診斷流程,有效縮短診斷時間,同時增加醫護之間的及時交流,使病人在入院時立即進行治療,預防在急診爭分奪秒時,緩解分診醫師的接診的緊迫感[6]。2急診室流程優化實施使急診醫生在患者到院之前已大致了解其病癥為搶救做好充分準備。OENP設置綠色通道,此外實行首診、復診模式,為患者護理贏得寶貴時間,治愈成功概率顯著提高。3在急診室實施流程優化,可為急診工作人員增添急迫感,激勵醫務人員加強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鞏固,通過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增加急診治療效果[7]。4通過對急診室實施流程優化,使急診室工作人員有較強的目的性,積極地參與到急診工作中,實現預防性、計劃性、科學化護理。護士可及時預測病人護理下一步,為護理做好準備,縮減在每個環節的置留時間,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各急救用時短,急診搶救成功概率偏高,各護理滿意度評分偏高,這說明OENP以患者為角度出發,增加有效交流,對患者的內心各項問題進行引導,對患者吐露的心聲進行保護,降低患者心理壓力,能夠在患者搶救中發揮良好作用,并對搶救成功概率有較大提升,增加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9]。
綜上所述,對急診患者使用OENP能增加急診療效,改善急診效率,改善護理滿意度評分,減少急診效率、死亡率。
參考文獻
[1]許曉莉,樂彥赟.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對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6):113-115.
[2]謝巧.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綠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9,9(18):60-62.
[3]傅華,孫媛.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AMI患者搶救成功率及心功能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8):2706-2708.
[4]王利云.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AMI患者搶救成功率與心功能的影響研究[J].系統醫學,2020,5(10):160-162.
[5]江臘梅,黃春梅,張露.一體化鏈式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對急性重創患者救治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9,41(23):3667-3669.
[6]滕嬌,翁躍霞,朱曉毅.優化急診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治療效能和并發癥的干預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5):464-466.
[7]周云,湯雁曉.優化院內轉運流程對急診危重患者預后及護理安全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9,41(9):1193-1195.
[8]張娟,黃蓓蓓,余天浩,等.基于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模型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內急救流程優化[J].護理學報,2020,27(4):16-20.
[9]楊珊珊,何金愛,鄭冬香.時間追蹤聯合流程優化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靜脈溶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9,33(14):2470-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