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泉
【摘要】目的對比研究小兒手術麻醉中應用右美托咪定與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20年1月至8月在我院接受手術的100例患兒進行本次研究,依據收治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參照組、觀察組,分別采用氯胺酮、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比較兩組患兒麻醉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術后躁動發生率更低、鎮靜評分更高,兩組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蘇醒后10分鐘,兩組患兒MMSE評分較低,且觀察組患兒MMSE評分更低,兩組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天,兩組患兒MMSE評分與術前接近,且兩組差別不大(P>0.05)。結論小兒手術麻醉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兒術后躁動發生率、提升術后鎮定效果。
【關鍵詞】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小兒;手術麻醉
扁桃體切除、疝修補術等是小兒手術的常見種類,其對保證小兒身體健康、提升小兒生活質量有益[1]。術前麻醉藥物的選擇將影響小兒術后復蘇期躁動情況、鎮靜效果、認知功能障礙。本文以100例患兒為例,對比研究小兒手術麻醉中應用右美托咪定與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2020年1月至8月在我院接受手術的100例患兒進行本次研究,依據收治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參照組、觀察組。參照組中男性、女性患兒分別是30例、20例;年齡均在6歲以下;體重均處于7.8~24.3千克。觀察組中男性、女性患兒分別是31例、19例;年齡均在6歲以下;體重均處于8.0~24.5千克。兩組患兒臨床資料差別不大(P>0.05)。
1.2方法
術前,選用相同消毒方法對所有患兒進行消毒處理;患兒進入手術室后,加強對患兒心率、呼吸頻率、血壓等指標的監測;采用肌肉注射方式為患者注射0.5mg阿托品,構建靜脈通道。在手術前30分鐘進行麻醉處理,參照組患兒選用氯胺酮作為麻醉藥物,用量控制在0.5mg/kg;觀察組患兒選用右美托咪定作為麻醉藥物,用量控制在0.5μg/kg。在麻醉后,采用瑞芬太尼對患兒進行麻醉誘導、麻醉維持。確定患兒失去意識之后,進行氣管插管、手術操作。
1.3觀察標準
1分析患兒躁動情況。2分析患兒鎮靜效果。3分析患兒認知功能障礙程度。
2結果
2.1分析患兒躁動情況
研究表明,觀察組患兒躁動發生率更低,兩組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分析患兒鎮靜效果
研究表明,觀察組患兒術鎮靜評分更高,兩組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3分析患兒認知功能障礙程度
研究表明,患兒蘇醒后10分鐘,兩組患兒MMSE評分較低,且觀察組患兒MMSE評分更低,兩組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天,兩組患兒MMSE評分與術前接近,且兩組差別不大(P>0.05)。
3討論
與成人相比,兒童器官功能未發育完全、對麻醉藥物耐受性比較差,因而術后患兒易出現躁動不安、認知功能障礙等情況,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及身體健康[2]。術后躁動可能引發嗆咳、嘔吐、自行拔管等情況,引發切口破裂、異物反流等不良事件。使用麻醉藥物可降低患兒疼痛感,在麻醉藥物失去效果后,可能引發個體阿片受體耐受等問題,致使患兒術后疼痛感加劇。在疼痛影響下,患兒易出現哭鬧情況,對手術進展造成負面影響。因而,臨床上一直重視麻醉藥物的選擇及應用。右美托咪定屬于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其屬于新型輔助麻醉藥物,其主要被用在全麻、椎管麻醉等麻醉處理過程中。右美托咪定在進入人體后,可刺激大腦藍斑受體,最終達到鎮靜、抗焦慮的目的。氯胺酮是2-鄰氯苯基-2-甲氨基環己酮,其主要用在臨床撒花姑娘不需要肌松的一般診斷檢查或手術,也可與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藥聯合應用。本次研究隨機選擇2020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術的100例患兒進行本次研究,依據收治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參照組、觀察組,分別采用氯胺酮、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研究發現,觀察組患兒術后躁動發生率更低、鎮靜評分更高,兩組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蘇醒后10分鐘,兩組患兒MMSE評分較低,且觀察組患兒MMSE評分更低,兩組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天,兩組患兒MMSE評分與術前接近,且兩組差別不大(P>0.05)。
綜上,小兒手術麻醉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兒術后躁動發生率、提升術后鎮定效果,可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鄔冬云,王濤,陳秀俠,等.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兒術前鎮靜效果比較[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0,41(5):459-463.
[2]鄧坤,王嶺楓,高國一,等.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滴鼻在兒童齲齒治療中的鎮靜效果[J].實用醫藥雜志,2021,38(1):3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