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波

摘要:在現代化建筑行業發展進程中,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應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確保周邊建筑物的安全,還有助于避免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高層建筑施工特點選擇正確的基坑支護技術,并且明確在實際施工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樹立新型的管理理念來提高實際的支護效果。本文論述了高層建筑基坑支護技術方案的實施要點。
關鍵詞:高層建筑;基坑支護技術;研究
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并不是高層建筑施工中的主體工程,但是在整個施工中占據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若基坑支護結構存在施工質量問題,可能會引起基坑垮塌,整個項目工程將無法正常推進,所以為了保證工程項目順利進行,需要認真對待基坑支護工程,加強對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的有效研究以及分析,糾正施工中的一些不當行為,提高實際施工效果,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一、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施工要點
(一)深基坑支護選型難點
在當前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基坑支護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特別是近年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城區建設了大量高層建筑及多層地下室,導致后期規劃建設的地下建構筑物的支護從選型到施工存在較大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擬建地下室周邊空間有限,無法進行大開挖;②周邊建構筑物及管線密集,擬建基坑開挖時須保護周邊建構筑物;③周邊已建建構筑物影響錨桿土釘等桿件施工;④地下水豐富地區還需控制水位,防止引起周邊道路及建構筑物因沉降引起開裂;⑤周邊建筑物密集,大型施工設備受限,噪音污染較大的設備受限;⑥周邊存在規劃地鐵線路時,支護樁的主筋材料受限(要求不能采用鋼筋);
(二)深基坑支護的選型
深基坑的支護方案選型須根據擬建場地的周邊環境(建構筑物埋深及基礎形式、管線、隧道等)、地質條件、水文條件、基坑開挖深度、擬建地下室輪廓形狀等要素綜合分析。目前常用的支護形式從支護結構占用空間大小可分為以下幾種:①大開挖放坡支護,適用于擬建場地周邊空間充足;②中等開挖土釘墻或復合土釘墻支護,適用于周邊場地較大情況;③垂直開挖,樁支護或地下連續墻支護,適用于場地空間不足的情況;
基坑支護結構的支護效果主要有兩個層次的要求:①保證基坑穩定,不垮塌;但允許較大變形;②即要確保基坑穩定還要控制其變形;大開挖放坡、土釘墻及復合土釘墻等支護形式能確保基坑穩定但控制不了基坑變形;樁支護或地下連續墻等支護形式既能確保基坑穩定還能控制其變形大小。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占用空間越來越小且對變形控制要求越來越高,致使大部分基坑支護都只能選用垂直支護形式,垂直支護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樁加錨桿支護,樁加內支撐支護,雙排樁支護,地下連續墻加內撐支護等,不同的支護形式優點缺點概不相同,對于支護形式的選取須充分調查了解擬建項目情況及建設方具體需求,才能貫徹落實因地制宜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可以制定合理可靠的支護形式。
(三)深基坑支護監測技術
深基坑的監測支護技術屬于深基坑支護施工中的重點,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監測能夠促進施工技術符合相關的標準以及要求,使得整個施工過程能夠處于更加嚴格的監控狀態下,提升支護施工的質量,確保基坑支護結構安全。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支護施工的具體情況完善深基坑支護方案,明確支護施工的關鍵環節,做好基坑支護結構的有效監測。在監測過程中若發現支護結構出現超出報警值的情況,須立即反饋建設方及設計方,及時采用有效措施及時加固,保證支護結構穩定。
(四)土方開挖技術
在進行深基坑支護時,土方開挖屬于前期的準備工作,同時也是支護技術實施的重要基礎,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現場情況的全方位了解以及認識,確定主要的土方開挖方式,避免出現坍塌的問題,首先需要將挖掘機挖出土及時運出施工現場,在此基礎上進行穿插性的清理工作,保證整體施工能夠具備科學性的特點。在開挖時如果遇到異物或者是地下管線挖斷情況時,那么要通知相關的技術人員停止施工,并且制定解決措施,交給現場專業性的人員來進行有效的處理。待到整體能夠保持安全性之后,再進行接下來的施工,從而使得整體施工效果能夠得以充分的保障。
二、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確定新型的設計理念
為了使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效果能夠得到全面提高,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具備新型的設計理念,從而靈活的應對在深基坑支護中的一些問題。根據建筑行業當前發展方向轉變以往的設計理念,從而更加貼合于我國建筑當前的發展現狀。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動態化的設計理念,并且根據當前高層建筑發展的方向,融入更多理論支撐來體現高層建筑深基坑建設的要求以及標準。同時還可以適當借鑒國外在深基坑支護方面的一些經驗,以構建動態化的管理模式為主,提高深基坑的建設效果,保證建筑物的穩定性。
(二)加強對支護結構的有效研究
在進行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時,在施工方案確定之前要開展必要性的實驗研究,保證設計方案能夠具備準確性的特點。在前期準備工作中需要做好完善的數據支撐,深入到現場進行數據的多方面收集和統計,比如施工地點的地質情況以及水文情況等。由于一些企業在之前施工時并沒有加強對數據搜集的重視程度,所以沒有詳細的制定統計,使得后續的施工支護效果無法滿足相關的標準。因此需要加強對前期施工數據的有效統計以及分析,為后續支護結構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三)創新施工模式
隨著我國當前高層建筑的不斷發展,深基坑支護應用是非常普遍的,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創新實際的施工模式,確定合適的施工方法,并且還要根據當地情況來計算和確定施工現場和附近地面的超載問題,做好空間效應的全方位掌握,從而得出不同因素之間的變化關系。為了使施工模式能夠具備科學性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構建BIM模型,了解現場的施工概況,并且評估在后續施工時很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出緊急預案以及預測方案,更加詳細的指導后續施工的科學進行。在實際深基坑支護施工時,要快速的發現,在結構構造方面所存在的影響,通過重點貫徹落實安全施工的原則,從而使得基坑施工效果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
結束語
在高層建筑基坑支護施工時,需要從整體性的角度了解建筑深基坑支護中的影響因素,同時還需要全面解決在以往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復雜性問題,持續性的分析高層建筑基坑支護的運用效果,全面的總結實際的施工經驗,做好前期的數據整合工作,根據現場條件確定最終的支護方案,使得整體建筑施工可以更加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查慶兵.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淺析[J].工程技術,2019(10):125-126.
[2]趙俊.淺談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技術及安全管理[J].工程技術,2019(9):143-144.
[3]吳春春.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技術的研究[J].磚瓦世界,201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