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建
摘要:煤礦井下傳統的物料不集中、不可控的運輸方式,不但影響生產而且周轉效率低下,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物流運輸周轉效率,應用商業物流市場信息化管理手段,本文以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錢營孜煤礦為例,創建煤礦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平臺,打造安全高效的新型煤礦輔助運輸管理系統。
關鍵詞:物流市場化;煤礦輔助運輸;信息化管理;周轉效率
0 引言
煤礦井下傳統物流運輸模式通常表現為人盯人、人盯車、人盯物的人海戰術,存在著“多、慢、散、亂”四個弊端,以至于造成煤礦企業成本增加。為助推煤礦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降低成本,創建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礦井物流安全快捷運輸。
1 傳統物流運輸存在的缺點
井下作業人員多、分布分散、管控難度大是制約安全生產的根本問題。特別是輔助運輸戰線長,物流運輸點多面廣,作業人員多、作業場所分散,各單位物料領取方式通常是各取所需,物料運輸過程中爭車搶行,井下備料占車占道等問題比較突出,對礦井的安全生產產生較大影響。
1.1流程環節多,車輛占用多,參與人員多;
1.2審批速度慢,車輛周轉慢,供應運輸慢;
1.3權責分布散,批簽地點散,儲裝運卸散;
1.4超儲占道亂,車輛調度亂,跟車跑料亂。
2? 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平臺應用說明
2.1創建高效快捷物流運輸信息化管理平臺
利用“物聯網+礦車信息化管理系統”軟件、礦井計算機網絡、基層各單位使用終端,對原有物流運轉體系進行流程再造,構建集成物流運輸信息化管理平臺,打破原有靠人傳遞票據的模式,靠人跟料、找料的模式,做到數據直傳不落地、線上線下一體化高效順暢運行。
2.2為市場化運行提供便捷手段
建立物流運輸信息化管理配套制度,明確各環節權責界限,使物流運輸、車輛供應服務和物料結算形成系統自動化數據清單,減少人為干預,實現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為物流市場化運行提供有效手段。
2.3專業信息化管理 使物流管理由結果型向過程控制型進行轉變
成立了專業下料隊,煤礦運輸部門統一管理,與物資管理部門和煤礦基層生產單位等物流主體構建起“淘寶”式運營模式:生產單位是“用戶”,下訂單、接“快遞”;物管科是“商家”,備物資、批“快遞”;煤礦運輸部門是“物流公司”,跑運輸、送“快遞”。物流主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銜接有序高效。
2.4自動生成車輛超速報警、定期檢修漏檢報警,提高車輛安全運行效果
借鑒高速公路區間測速管理模式,為每臺運行的電機車設定速度上限,出現車輛超速時自動生成報警信息,有效控制車輛運行速度,防止因車輛超速出現運輸事故;為每輛運行車輛建立維修檔案,超過檢修時間而未被檢修后系統自動生成檢修報警,便于及時掌握每輛礦車的運行狀況,防止因失修造成的運輸安全事故。
3? 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平臺優勢
3.1 構建“三網融合”物流交易平臺,實現信息管理一體化,提高工作效率
“三網融合”物流交易,即網上提交、網上確認、網上結算。其中:網上提交是指各單位依據生產需要,在網上提交物料/車輛申請計劃;網上確認是指物料管理單位依據井上下庫存和使用單位費用指標,對物資申請進行審批、確認;網上結算是指系統根據網上確認結果,自動與使用單位進行交易結算,實現“三網”信息管理一體化。
3.2構建“三統一、二即時”物料發運平臺,實現閉合循環管理
“三統一、二即時”,即:由運輸管理部門統一配貨、統一裝車、統一運送,使用單位即時卸車、返車。完成物料、車輛物流運輸系統閉合循環管理,杜絕生產單位分散裝車、跟車、找料等低效環節。
3.3破解車輛定位系統“兼容難”問題,實現資源共享,降本增益的效果
對井下已有人員定位系統基站、識別器進行重新布局和補充,增加地面裝車站、運輸線路所需基站和接收器,使地面裝車站、運輸線、副井口等實現信號全覆蓋;升級定位系統,為避免人與車混號,劃分人員和車輛定位號段,重新配置,實現人員和車輛定位系統資源共享,杜絕設備重復投入浪費,達到降本增益的效果。
3.4破解物料管控環節“銜接難”問題,實現物料結算信息自動化
把物料管理信息融入到物聯網系統中,根據物資審批和使用數量,自動生成數量清單,并做好料、車匹配,使之一一對應,確保物資與物流車輛管理有序銜接和精準結算。
4? 結束語
平臺的運行以“裝車有序,及時調配,過程監控,考核到位”作為運行路徑,以“礦車管理信息化”為工作手段,以“提高礦車運行效率”為工作目的,將商業物流運行模式成功的應用到煤礦井下,為煤礦企業輔助運輸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該套信息化物流管理平臺的應用,取得了“提效率、降成本、促安全”等成效。直接減少礦井裝車跟料人員30人,年節約人工成本約144萬元;市場自動化考核使車輛周轉率提高50%、車輛投入成本降低約50%。同時,為煤礦物流運輸系統高質量運行提供了強大平臺支撐。
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錢營孜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