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明月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逐漸加快,其中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建設得到了大家的普遍關注,為市政道路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提升市政道路的建設質量,文章在梳理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建設特點與施工要求的基礎上,對道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提升策略,以期能夠對路基施工提供一定參考和幫助,使之更好地滿足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
1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建設特點與施工要求
1.1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建設特點
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建設中,往往將機械設備、人工作業、施工機械及設備結合起來進行施工,整個施工過程主要采取機械與人工兩種作業方式進行,展現出人機結合的作業特點。與此同時,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在施工過程中,涉及多種施工條件與施工要素,所以需要在實際的操作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考慮。針對道路工程路基施工的常見問題,比如道路的邊坡處理、排水方式、設計水平、土方以及擋土墻高度寬度等具體情況進行優化,加強施工技術的創新應用,以此提升路基建設的施工水平,從而達到施工進度、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三者之間的最優。
1.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基本要求
路基施工是市政工程道路建設的關鍵部分之一,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需要符合相應的行業規范與質量標準,以此降低外部的載荷,最大限度增強路基的穩定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路基穩定性與剛性等方面的控制,提升路基的強度,避免因外力作用引發的道路變形,使市政公用道路工程能夠正常運行。與此同時,路基建設也是市政道路結構的組成要素之一,路面上的載荷主要有路基承載,其結構的穩定性對市政公用工程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一旦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不符合要求的土質,需要對該路段的土質進行改善,使土質的承載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受自然因素以及外部承受載荷的影響,道路施工中還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保證路基結構的穩定性,防止道路變形帶來的嚴重危害,提升行車的安全性。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2.1施工測量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在真正的施工之前,需要比對現場的實際情況與設計圖紙是否相符,以此可以對結構物的位置進行確定,同時也能恢復道路中線。導線、中線以及水準點的復測是施工測量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精細的施工測量可以在現場將圖紙中每個構造物一一標示出來,從而給實際施工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確保實際施工與設計圖紙的統一。施工人員在此過程中需對設計圖紙狀況做到充分了解,按照設計圖紙嚴格進行施工作業,與此同時,還需進一步針對設計圖紙中的誤差問題進行確認。中線復測的進行需要注重設置臨時水準基點以及地面標高的強化,為后續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在測量放線時需要確保定位的準確性,找出橫斷面的確切位置,方便準確定位后續道路與結構物。其中,在測量過程中還需了解地下隱蔽市政的管線情況,這也是施工測量的重要內容之一。
2.2路基排水
路基施工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良好的排水技術與排水設施,極端天氣容易引發路面積水,為了保證地面徑流順暢排除到路基范圍之外,需要進一步加強地下水的排水工作。路基排水可以使用集中排水與分散排水兩種方法,集中排水主要針對不太平坦的地質條件,根據地下水的出露情況,在填高的路堤迎向水的一側設置截水溝、邊溝等多種排水設施,同時也可以使用攔截、盲溝的方式引流路面積水。分散排水主要針對地勢較為平坦以及地質條件好的區域,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止橫向排水,對此可以加強路肩的硬化,設置路肩排水溝的方式保障排水的順利進行。倘若降水較少,可以在道路中間位置使用排水設施進行排水。
2.3路基填方與壓實路基
在進行道路路基填方之前,一方面需要選取一個填方路段進行試驗,仔細考察該路段的土質狀況,并結合有關技術標準與參數進行實驗,根據路基壓實的測試,選出最優的設備組合,更好指導施工活動。另一方面,還需要清理并挖除原先的地表,然后進行回填,通常情況下使用自然土進行回填,并要做好自然土的監測與分析工作。倘若現場的回填土方小于80cm ,可以將土層翻松30cm,即可進行壓實平整操作,以確保壓實度在93%以上后進行填筑。反之,當進行完挖除原地表面的操作后,需要壓實基底位置后再來填土。填作區、平整區、震壓區、檢測區為道路路基填方施工區域,各個區的施工細節在進行施工時應當特別關注。比如在平整作業時,需要特別注意每一層土上的路拱,為路基的排水疏通做好保障。在路基的壓實作業時,首先在壓實方式應當遵循先靜后振、先低后高的原則,以此形成路拱。然后為了增強路基的強度,操作時需要先輕壓后重壓的方式進行。其次在速度上應先慢后快,碾壓時輪跡重疊在0.4m ~0.5m之間,保障碾壓的均勻,最后測出壓實度,并報駐地監理工程師驗收相關記錄。
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提升策略
3.1加強路基軟基處理
路基軟基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存在較大的影響,一方面對路面基礎的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還會使路面產生基礎沉降、塌陷,威脅行車安全,也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路基施工過程中,軟基的處理工作必不可少,針對建設中軟基地段的地基,需要做好準備工作、提前施工,采用科學合理的路基施工技術加固軟基,增強軟基的強度與穩定性,當該區域的地基土壤的固結度符合施工設計的規范與標準時,后續的施工才能進一步實施,否則需要繼續加固,直至符合要求。
3.2注重路基排水施工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在進行地表排水的施工操作時,相關施工人員應當對該施工區域的天然水系、地形地貌以及排水系統認真考察,路基地表排水設施合理安排布置,形成較為完善、科學的排水系統。與此同時,還需合理篩選并及時處理地表排水的進出口位置,使水流能夠更加暢通的流通,以防淤積、堵塞、凍結以及溢流等現象的發生,給路基、路面及其相鄰地帶帶來嚴重的威脅。除此之外,當面臨道路中的雨水自行排放時,應盡量減少雨水對路面和路基帶來的損害,為此應在排水關口處加強擋土墻或者護坡的設置,并對其中的地板進行防沖加固,從而增強路基與路面的使用性能,一定程度上減輕排水不暢以及路表水下滲的現象。
3.3強化道路路基防護
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建設中還需做好路基的防護工作。一方面,應當做好坡面的防護,當處于雨季時,路基邊坡的穩定性受雨水的影響較大,同時外界環境的濕度與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道路路基,因此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邊坡進行有效的防護,比如掛網噴護、混凝土骨架、植物、漿砌片石等方式能夠對路基的防護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道路路基的防護還應注重支檔的防護。當施工的地段地基石料豐富、地基基礎較好,此時可以采用石砌重力式擋土墻的方式加強道路路基的防護。除此之外,板柱檔土墻以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臂式、扶壁式因其科學的受力特點,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防護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4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市政公用道路建設的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路基質量、提升路基穩定性成為市政公用道路施工技術中需要解決與探討的話題。為此文章總結了施工建設特點與基本要求,從施工測量、路基排水、路基填方、路橋過渡區的路基施工等方面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并從路基軟基處理、路基排水施工、道路路基防護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提升措施,以此更好地推動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婁曉楠, 王凱. 解析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J]. 工程管理, 2021, 1(2):20-21.
[2]袁帥.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探究[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9, No.314(32):49-49.
成都萬華新城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