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瑞祥
(賓陽縣賓州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賓陽 530400)
秸稈指農作物收獲籽實后留下的莖葉部分的總稱,其屬于一種非常重要的農業可再生資源,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磷、鉀等成分。傳統的秸稈焚燒處理方式雖然能起到一定的還田效果,但是存在火災風險,而且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可以借助機械化還田技術,將秸稈粉碎后與土壤充分混合,待秸稈腐爛分解后為作物生長提供養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產量。
農作物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通過機械化粉碎還田,能實現微生物與土壤的充分接觸,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優化土壤的酸堿度,提升土壤養分含量,同時可以疏松土質、提高土壤透氣性。
相關研究表明,農作物秸稈中15%左右的成分是有機質,如果1 hm2還田的秸稈為15 t,則每667 m2土地可以通過秸稈還田的方式獲取2.25 t有機質。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業生產中,每年秸稈產量達6億t,這些秸稈中含有的氮、磷、鉀元素分別為300 萬、70 萬、700 萬t,約等于全國每年農業化肥用量的25%。通過機械化秸稈還田方式,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狀況,減少農業化肥支出[1]。
秸稈經過粉碎還田后,能覆蓋在土壤表面,阻止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溫,促進作物健康生長。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在耕地中連續使用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6 年以上,則土壤的透氣性、保水性及保溫效果將會得到顯著提升,土壤吸水率可以增加10 倍,土壤的理化性質能得到有效優化,同時能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大大降低蟲害發生概率。
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應用時間較長,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改進使得不同地區形成了能適應當地農業發展需求的技術模式和工藝方法。例如,在東北和西北地區,采用秸稈機械化粉碎覆蓋還田和免耕播種模式,因為這些地區冬季氣溫低、夏季降水少,借助秸稈粉碎覆蓋的方式,可以提高地溫,減少水分流失;在華北地區,采用玉米秸稈翻耕入土還田及小麥高留茬免耕覆蓋還田技術(見圖1),因為該地區氣候相對溫和,作物一年兩熟,秸稈的腐爛時間相對較短,玉米植株粗大的根莖會對后茬作物的播種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引發小麥根部腐爛問題,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因此,在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地域條件和作物種類,優化調整技術模式和工藝方法[2]。

圖1 小麥高留茬免耕覆蓋還田技術
現階段,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應用方式有很多,如秸稈粉碎還田、根茬粉碎還田及秸稈整稈還田等。
2.2.1 秸稈粉碎還田。秸稈粉碎還田是借助專用的粉碎機械設備,將作物秸稈粉碎后拋撒在耕地中,對土壤進行覆蓋,也可以配合深耕深翻的方式,將粉碎后的秸稈埋入土壤中。這種技術方式適用于小麥、水稻、高粱等作物,優點是粉碎效果好、處理效率高、成本低廉。
2.2.2 根茬粉碎還田。根茬粉碎還田是借助機械方式,將秸稈清除后的剩余根茬進行就地粉碎,在粉碎過程中可以發揮整地的作用,為后續播種工作提供便利。這種技術方式適用于采用輪作制度區域的大豆、高粱、玉米等作物,優點在于省時省力,能對土壤土質進行改善,減少水分和肥力流失。
2.2.3 整稈還田。整稈還田技術能減少秸稈粉碎工序,降低生產費用,而且具備良好的保水保土效果。比較常見的整稈還田機具設備有玉米整稈半覆蓋機和秸稈壓倒田間覆蓋機等。
各級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引導各部門建立健全相應的保障機制來推動機械化秸稈還田工作責任有效落實,將責任目標與績效考核工作掛鉤,逐步營造出政府高度重視、部門合理分工、任務有效落實、設備高效應用的工作格局[3]。
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定期組織相應的宣傳教育活動。例如,可以通過報刊、廣播、電視及宣傳標語等,對秸稈焚燒的危害以及機械化秸稈還田的優勢進行宣傳,提升廣大農民群眾對于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認識,為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營造出良好的輿論環境;可以選擇農忙時節,在各個區域安排相應的宣傳小隊,小隊成員包含環保人員和農業技術人員等,確保其能各司其職,做好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宣傳工作。地方政府部門應嚴格檢查,明確考核獎懲措施,將鄉鎮、村干部的年度考核成績、薪酬績效與機械化秸稈還田工作的實施效果結合在一起,切實提高各級干部對于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重視程度,推動各項工作有序實施。
優化傳統的耕作方式,減少人工直播次數,強化農業機械播種和機械化秸稈還田集成技術(見圖2)的應用,促進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另外,深入開展秸稈還田耕種農機標準化技術示范,按照節約成本、高效簡潔、環保適用原則,積極推進秸稈打包離田、堆積離田、撿拾車收集離田、寬幅仿形摟耙等多種實用措施應用,并力爭提出適合不同地區、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秸稈還田離田機械化處理模式。

圖2 機械化集成技術
借助機械化技術來實現秸稈還田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但是,當前我國許多區域的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依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改進,越來越多的復式農業設備得到了開發應用,逐步取代了原本單一功能的機具,秸稈還田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由此產生的效益也在持續增長。
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能改善土壤結構,保護自然環境,提高生產效益。今后,應在全國范圍內做好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的秸稈還田意識,使其能主動參與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工作,擴大該技術的推廣應用范圍[4]。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僅要追求農產品優質高產,而且要對土壤環境進行保護,提高土壤的質量和利用率。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同時可以杜絕秸稈焚燒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整體效果良好,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廣泛的推廣應用[5]。